谭洪进,殷炳兰
(山东理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山东 淄博 255049)
中国英语学习者与英语本族语者演讲人际元话语的对比研究
谭洪进,殷炳兰
(山东理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山东 淄博 255049)
演讲能力是人的重要能力之一,在演讲中应用人际元话语能够充分实现演讲的目的和功能。分析“21世纪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和TED演讲的部分演讲稿,对中国英语学习者和英语本族语者在演讲中人际元话语的使用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在多个人际元话语子范畴的使用上,中国英语学习者与本族语者存在显著差异。这启示我们在英语演讲教学中应充分注意元话语尤其是人际元话语的作用。
演讲;元话语;人际元话语;对比研究
演讲在中西方都有悠久的历史。《周易·系辞上》中提到“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生动地描述了演讲的重要性;在西方,亚里士多德在《修辞术》中对演讲进行了分类描述。美国高校普遍开设公共演讲课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美国各行业精英的演讲能力也为我们所叹服。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英语演讲能力日益受到我国英语学习者的重视;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了相关课程来提高大学生的英语演讲能力。元话语(metadiscourse)自1959年由Z. Harris 提出以来,逐渐成为语篇分析、功能语言学等领域的重要概念和研究焦点,近年来更是驶入了快车道(付晓丽 徐赳赳,2012),众多研究者从不同理论视角出发,对元话语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已有的元话语研究多集中于学术书面语篇,对口语语篇的研究方兴未艾,对演讲中元话语使用情况的对比研究较少。本文拟对比中国英语学习者和英语本族语者演讲过程中的元话语使用情况,从而为元话语研究提供一点实证支持,并为英语演讲教学提供一定启示。
元话语这一概念并没有清楚的界定,学界专家给出了不同的定义。徐赳赳(2006)列举了以下定义:“有关话语的话语, 跟主题无关”(Williams ,1981);“话语的组织、作者对话语内容的看法、预测读者态度等体现篇章各种特征的一套机制”(Hyland, 1998); “有关基本命题信息的内容以外的话语, 指的是引导读者去组织、分类、解释、评价和反映篇章所传达的信息的一套机制”(Vande Kopple,1985)。基于不同的功能,学界对元话语也进行了不同的分类。比较典型的分类方法有Vande Kopple(1985)的语篇元话语和人际元话语分类法,Hyland(2005)的文本交互型元话语和人际互动型元话语分类法,Ifantidou(2005)的内部篇章元话语和外部篇章元话语分类法等。
尽管元话语的定义有不同的出发点和侧重,其分类方法也不尽相同,但元话语在组织话语、表达作者/说者对话语的观点、涉及读者/听者反应方面的功能得到了一致认同。
演讲的本质是在一定的场合或特定的情境下,面对听众,抒发情感,阐述要旨,宣传和发表自己主张和意见,以感召听众产生共鸣的演说活动。可见,演讲具有劝说的目的性。鞠玉梅(2013)指出:“元话语可以帮助发话者显现自己的兴趣、见解和评价并且帮助发话者从读者反应的角度去处理与修饰自己观点的表达”,并且有利于“实现语篇的理性诉诸、人品诉诸和情感诉诸。”元话语契合了演讲的劝说目的性,是演讲者实现其演讲功能的重要手段。演讲是面对面的口语交际行为,因此演讲过程中元话语的人际功能较其语篇功能更为重要。鞠玉梅(2015)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人际元话语进行了总结和分类,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借鉴。
本研究旨在对比中国英语学习者和英语本族语者在演讲过程中人际元话语的使用情况。所用语料由两部分组成,其中中国英语学习者演讲语料来自中国日报社“21世纪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部分获奖选手的主题演讲文本,英语本族语者演讲语料来自TED演讲部分演讲文本。中国日报社“21世纪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下文简称为“21世纪杯”演讲)创办于1996年,迄今为止已经成功举办20届,是国内学术档次最高、组织最为严谨的英语学习竞赛。本研究共选用15篇“21世纪杯”获奖演讲稿,为保证语料的广泛性和代表性,该15篇语料均选自不同届比赛,有不同的演讲主题,共9587个单词。TED(technology, entertainment, design的缩写)是美国一家非营利机构,该机构每年组织TED大会,邀请各界精英分享他们对各自领域的探索和思考。TED演讲可在其官方网站免费观看、下载,在全球具有广泛的影响力。TED演讲的篇幅较长,因此本研究共选用TED演讲稿5篇,共13958个单词,每篇演讲稿都具有不同的主题。
对人际元话语的识别和分类,本研究采用鞠玉梅(2015)的人际元话语分类框架,并进行了微调。微调后的人际元话语分类框架共分两大类,六个子范畴。第一类为立场标记语,包括表模棱两可的词语、表强调的词语,表态度的词语三个子范畴;第二类为参与标记语,包括自我提及、问句、直接称呼受话者的表达方式三个子范畴。
为保证数据的准确性,采用人工统计的方法对语料中人际元话语的数量进行统计。共三位熟悉元话语领域的研究者分别对语料中的人际元话语进行统计,之后进行核对;对存在分歧的地方进行了反复讨论,并在必要时征求相关专家的意见,最终确定了语料中的人际元话语。
(一)研究结果
对两类演讲稿的立场标记语和参与标记语以及这两大类下的子范畴中的元话语数量分别进行了统计。为更明显地体现两类演讲稿中人际元话语的使用异同,计算了每千词中各类元话语的平均出现频次,具体结果如表1和表2所示。
从共性方面看,在两类演讲稿中,参与标记语的出现频率要远高于立场标记语。“21世纪杯”演讲稿中,平均每千词出现31个立场标记语,而参与标记语则出现77个。同样,TED演讲稿中,平均每千词出现38个立场标记语,而参与标记语则出现71个。
从差异性来看,“21世纪杯”演讲稿中平均每千词中立场标记语的数量为31,少于TED演讲稿的38个。从立场标记语的子范畴来看,“21世纪杯”演讲稿中表模棱两可的词语在每千词中的出现频率要高于TED演讲稿(13:9),而表强调的词语在每千词中的出现频率则远低于TED演讲稿(11:24),表态度的词语的差异从数字上看并不大(7:5)。
“21世纪杯”演讲稿中立场标记语平均每千词的出现频率要高于TED演讲稿(77:71);但在子范畴方面有较大的差异。在“21世纪杯”演讲稿中,自我提及平均每千词的出现频率为67,高于TED演讲稿的45次;而问句平均每千词的出现频率为3次,远低于TED演讲稿的9次;直接称呼受话语者的表达平均每千词的出现频率为7次,远低于TED演讲稿的17次。
表1 立场标记语统计结果
表2 参与标记语统计结果
为验证两种语料中人际元话语的使用情况是否存在显著差异,采用卡方检验进行了对比,结果如表3所示。从表3中可以看出,立场标记语的检验结果为χ2=6.950, p=0.008<0.05,可见“21世纪杯”演讲稿与TED演讲稿在总的立场标记语的使用上,存在显著差异;而参与标记语的检验结果为χ2=3.025,p=0.081> 0.05,可见“21世纪杯”演讲稿与TED演讲稿在总的参与标记语的使用上,并不存在显著差异。
表3 立场标记语和参与标记语的卡方检验结果
为了进一步验证两种语料在立场标记语和参与标记语各自次范畴的人际元话语的使用情况是否存在显著差异,对六种次范畴的人际元话语情况也进行了卡方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21世纪杯”演讲稿和TED演讲稿中表模棱两可的词语的卡方检验结果为χ2=2.205,p=0.138>0.05,两者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表强调的词语的检验结果为χ2=48.540,p=0.000<0.05,两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表态度的词语检验结果为χ2=4.457,p=0.035<0.05,两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尽管参与标记语的使用情况在两种语料中总体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其三个子范畴的使用情况却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这与“21世纪杯”演讲稿中自我提及元话语的高频使用有关。从表4中可以看出,三个子范畴的检验结果的p值都达到了0.000,而且卡方值也都较大,分别为53.862,26.302和49.818。
表4 人际元话语各个次范畴的卡方检验结果
(二)讨论
演讲界专家斯蒂文·卢卡斯教授指出,“无论什么情景下或面对什么样的听众,演讲的目的都是通过有效手段传播有价值的想法。”(卢卡斯,2014:VI)因此,演讲者和听众之间构成的关系本质上是一种人际关系,演讲者自然会运用人际元话语来建立与听众的关系,努力使听众更好地接受自己的观点,完成传递信息、表达观点和说服听众等演讲目的。
从对两类演讲稿的数据分析结果来看,演讲者首先大量使用参与标记语,使自己和听众能够积极参与到演讲过程中去。自我提及是参与标记语中使用数量最多的,其中主要是“I”及其宾格“me”。根据统计,在“21世纪杯”演讲稿中,“I”共出现了213次,“me”共出现了56次;而在TED演讲稿中,“I”共出现了160次,“me”共出现了22次。通过进行卡方检验,发现两种语料中对“I”和“me”的使用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卡方检验的结果为x2=68.301,p=0.000。这表明,中国演讲者比本族语者更频繁地使用“I”和“me”来进行自我提及。英语的语法规则决定了句子主语一般是不能省略的,而演讲者往往要描述自己的经历,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这必然会大量地使用“I”和“me”。然而,对“I”和“me” 的过度频繁使用,体现了中国英语演讲者作为外语学习者与本族语者在使用自我提及人际元话语时的差距和不足。在句子构建的过程中,中国英语学习者的句式结构比较单一,简单句使用频率高而对复杂长句的掌控能力不足,这就导致了在表达同等的信息量的时候,中国英语学习者需要比本族语者使用更多的句子,进而增加了自我提及人际元话语的数量。
中国英语演讲者对问句和直接称呼受话语者两种人际元话语的使用频率显著少于本族语者,这体现了中国英语演讲者在演讲过程中与听众之间互动的不足。问句能够很好地吸引听众注意力,引发听众的思考,使他们更好地参与到演讲过程中,提高演讲的有效性。而直接称呼受话者的人际元话语则体现了演讲者的自信,拉近了演讲者和听众之间的距离,使听众更加感同身受,更易与演讲者产生心理和感情的共鸣。中国演讲者往往过于关注表达自己对某一话题的理解,而忽视了演讲过程中听众的主动思考和参与。
两类演讲稿在态度标记语的使用上,总体上存在显著差异。在模糊语的使用上,两类演讲稿并不存在显著差异,这体现了中国英语演讲者对模糊语的使用还是比较恰当的,接近于本族语者。而“21世纪杯”演讲稿中强调语和态度语的使用频次远低于TED演讲稿,可见中国英语学习者在如何更有力地表达自己观点和态度方面需要加强。一方面,这可能与我们谦虚内敛的民族个性有关;传统上,中国人在表达自己观点的时候不会过于强势,总是留有余地。另一方面,这可能与我们掌握的强调语和态度语的词汇量不足有关。英语演讲的特点和目的决定了我们在演讲中应该使用各种强调语和态度语,强有力地表达观点和态度,增强演讲的感染力和效果。
演讲能力是当代世界高素质人才所必备的重要能力,而演讲教学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同时提高其逻辑能力和思辨能力。我国各个层次的教育机构尤其是高校应该更多地开设英语演讲课程。从本文的研究结果来看,在英语演讲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元话语理论对英语演讲教学的指导作用。在教学中应用典型的演讲文本,进行元话语尤其是人际元话语的范本分析,引导学生掌握更多的人际元话语策略和词汇,并能够在演讲过程中灵活地运用,从而更好地完成演讲的目的和功能。本文在语料的选取和数据的分析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而且没有对语篇元话语进行研究,希望在后续研究中加以改进。
[1]Hyland, K. Persuasion and context: the pragmatics of academic metadiscourse[J]. Journal of Pragmatics, 1998, (30):437- 55.
[2]Hyland,K. Metadiscourse: Exploring Interaction in Writing[M].London: Continuum, 2005.
[3]Ifantidou, E. The semantics and pragmatics of metadiscourse[J]. Journal of Pragmatics, 2005,(37):1325 - 53.
[4]Vande Kopple, W. Some explanatory discourse on metadiscourse[J]. College Composition and Communication, 1985,(36):82 - 93
[5]Williams, M. J. Style: Ten Lessons in Clarity and Grace[M]. Boston: Scott Foresman, 1981.
[6]付晓丽,徐赳赳. 国际元话语研究新进展[J]. 当代语言学,2012,(03).
[7]徐赳赳. 关于元话语的范围和分类[J]. 当代语言学,2006,(04).
[8]鞠玉梅. 英汉学术论文语篇中的元话语研究——从亚里士多德修辞学的角度[J]. 外语研究,2013,(03):23-29.
[9]鞠玉梅. 《论语》英译文语篇人际元话语使用与修辞人格构建[J].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15,(06):79-88.
[10]卢卡斯. 演讲的艺术[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4.
2017-01-04
本文为2015年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元话语理论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课题批准号YBW15008)及山东理工大学《高级英语口语(B)》课程综合改革项目(项目号4003/115065)的部分成果。
谭洪进(1978-),男,山东理工大学讲师,硕士,从事外国语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 殷炳兰(1975-),女,山东理工大学讲师,硕士,从事英语教学法研究。
H319
A
1008—3340(2017)02—004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