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平台在程序设计类课程中的应用模式探究

2017-09-08 00:38滕欣欣
山东开放大学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程序设计公众案例

李 霞,滕欣欣

(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山东 济南 250014)

微信公众平台在程序设计类课程中的应用模式探究

李 霞,滕欣欣

(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山东 济南 250014)

随着微信的普及,微信公众平台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研究如火如荼。传统的程序设计类课程的教学方式都是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学生课后练习为辅。课堂学时有限,师生课外交流不足,专业技能培养欠缺,学生较容易出现畏难情绪。微信公众平台的出现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的可能。探究微信公众平台在程序设计类课程中的应用,构建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混合式案例教学模式,并以高职“VB程序设计”课程为例,开展基于该模式的教学实践研究,充分发挥微信公众平台辅助教学的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更好地实现教学效果。

微信公众平台;混合式学习;案例教学

一、问题的提出

程序设计类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突破传统的思维方式,培养程序设计的新思想,让学生学习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从教学目标及综合能力的培养来看,案例教学是比较适合的。案例教学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的要求,组织学生通过对案例的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教给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或道理,进而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他们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的一种特定的教学方法[1]。案例教学具有明确目的性、客观真实性、突出的实践性、学生主体性,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实践证明是一种成功的教学模式。将案例教学应用到程序设计类课程混合式学习中,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微信公众平台是腾讯公司于2012年8月推出的一项微信订阅服务,主要针对名人、政府、媒体、企业等扩大自身影响力、开展自媒体活动的需要。[2]微信公众平台可以实现一对多的交互,对信息进行发布和管理,其学习支持功能强大,可以作为网络教学平台使用。传统的程序设计类课程的教学方式都是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学生课后练习为辅。教学课时有限,师生课外交流不足,专业技能培养不足,学生较容易出现畏难情绪。微信公众平台的出现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的可能,有利于混合式学习的开展。

二、微信公众平台辅助教学的研究现状

在中国知网期刊库中,以篇名为搜索项,以“微信”并含“教学”为查询条件进行精确查询,共查出844篇论文,其中2016年480篇,2015年266篇,2014年83篇,2013年15篇(截止至2017年1月1日)。

在理论研究层面,对微信在教育领域中的适用性、可行性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微信对教学的辅助作用。徐孝明[3]认为微信的使用增加了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与容量,加强了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有助于因材施教,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性。王萍[4]在《微信移动学习的支持功能与设计原则分析》一文中研究了微信的移动学习支持功能,探讨了微信移动学习的设计原则,从不同情境下讨论了微信移动学习的具体应用。徐梅丹等[5]建构了高校教师使用微信辅助教学的技术接受模型,探讨了影响高校教师使用微信辅助教学的相关因素。

在实践教学层面,很多教育工作者对微信支持下的混合式学习模式展开研究,构建了形式多样的学习模型,并进行了案例的设计和效果的分析。部分学者还展开了相关的实证研究。蒋志辉等[6]依据PST理论及其相关研究成果,研究并构建了基于微信的“多终端互动探究”学习模型,并基于该模型开展了主题探究学习活动。山峰[7]等以“数据结构公众平台”为例开展了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移动微型学习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微信公众平台在吸引学习者、传播微内容、推进个性化学习与实时效果评估等方面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无论是在理论研究层面,还是从实践教学层面,研究者都认为微信公众平台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方面有着积极的影响。因此,本文通过分析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实践中的教学问题,以案例教学思想为指导,结合混合式教学理论,以微信公众平台为技术支持,辅助课堂教学,设计微信公众平台支持下的案例教学模式,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三、微信在程序设计类课程中的应用模式设计

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构建了以微信公众平台为技术支持的,以案例教学为指导思想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

图1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混合式案例教学模式

(一) 课程进行的先行条件

准备工作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是微信公众平台的设计,其次是学习者情况分析,最后是教学案例的准备和微视频的制作。

教学开展之前,首先要完成微信公众平台的注册。微信公众平台要求实名信息登记,运营主体为个人的只能创建订阅公众号。订阅公众号的功能足以支持混合式教学的开展。注册成功之后,要对微信公众平台进行设计,包括群发功能、自动回复、自定义菜单。群发功能是指教师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向关注该公众号的学生发送文字、语音、图片、视频、图文消息。订阅号1天只能群发1条消息。通过群发功能可以在课程开始之前向学生推送预习案例及相关课程内容,也可以在课程结束后向学生发送习题指导资料。自动回复可以设置被添加自动回复,消息自动回复和关键词自动回复。关键词自动回复的功能比较有利于教学的开展,比如可以设定学生发送“习题”,就向其推送关于习题的相关图文消息。自定义菜单的设定可以根据课程的需要,设置相应的菜单,最多创建3个一级菜单,每个一级菜单下的最多可创建5个子菜单。

通过对在校大学生的观察,几乎100%的学生拥有智能手机,且99%的学生都装有微信,能够熟练使用微信的常用功能,对于使用微信参与教学并不排斥,甚至充满了期待。在开展教学之前,要求班级的学生关注老师注册的微信公众号,并能够积极的响应相关的教学要求。

最后是教学案例的准备以及相关微视频的制作。教师首先需要精心设计教学案例,然后把案例制作成图文资料或者录制成微视频,在课前预习阶段,通过微信公众号推送。由于课内学时有限,很多练习无法一一讲解。教师还可以把有难度的课后习题做重点讲解,录制成微视频,在相对应的课时结束后通过微信公众号推送。

(二) 教学实施过程

课前,教师需要根据课程内容,准备教学案例,教学案例应该囊括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或者通过该案例延伸到相关知识点。对于案例教学而言,案例的设计是至关重要的。在案例选择和设计时要注意以下几点:案例要精、案例要实、案例要新、案例要深。对于程序设计类课程而言,案例要有一定的扩展性和深度。所以有些案例可能要花费几个课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先把案例的功能和运行效果制作成微视频或图文资料,通过微信公众平台演示给学生,让学生了解本节课需要了解哪些知识以及需要掌握到什么程度。学生浏览案例资料,预习相关知识,并思考如何实现案例的功能,在学习和思考的过程中形成问题,并和同学们讨论交流。

课内,主要的形式还是面对面讲授。在上课之前,老师提问2到3名学生,他们预习案例之后有什么问题,有哪些问题是没有解决的。通过这种形式,督促学生课前预习。针对学生的问题,结合教学案例本身,对案例进行讲解,侧重讲解案例程序的实现方法。对案例中的难点进行分析讨论,化解问题。为了进一步的巩固所学的内容,可以要求学生拓展案例的功能或者实现一个类似的小功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个阶段,可以采用小组协作学习方式,小组成员共同完成案例拓展的功能,相互交流,解决难点。此阶段可以使用微信平台作为交流的辅助工具,但老师注意把控整个学习过程。课程结束时教师要对本案例进行总结,指出重点内容,并给予学生课后练习的建议。

课后,学生课后的任务很繁重,由于课时紧张,机房上机练习的时间有限,很多作业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完成,遇到的各种难题很容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可以把一些重要习题的解题思路制作成微视频或图文消息,通过微信公众平台推送。也可以通过关键字回复的形式,反馈给学生相关的习题资料。还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平台的数据分析功能了解图文阅读人数,收藏和转发次数等信息,进行有效的教学监督,保证教学效果。学生可以通过微信平台实现和同学及老师同步或异步的交流互动,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也促进了情感的沟通,有助于学习共同体的建立。微信公众平台还可以向学生推送编程技巧、行业热点等相关信息,既丰富了学生的视野,也有助于职业技能的提高。

(三) 注意事项

1.学习过程控制难度增大

将微信平台引入教学活动,在教学管理上会产生一定的难度。微信本身是一款网络社交软件,学生经常使用它进行社交活动,如与好友聊天或浏览朋友圈等。学生在打开微信公众平台浏览课程内容的同时,很容易被其他信息吸引,如果没有较好的自我管控能力,很难完成整个学习过程。如果在课堂上使用微信,就要求教师有控制学习气氛的能力,不仅课堂组织要周密安排,还要有监管的制度。

2.微信公众平台的局限性

微信公众平台并非是为了教育而生的教学平台,我们只是利用微信的教育功能来实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微信公众平台和传统课堂教学相结合,其作用是辅助教学,不是以其为主,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可以建立学生与教师,学生与课程的有效链接,这种链接可以活跃课前和课后的氛围,增加师生之间以及学生和学习内容之间的交互,改变传统教学单一的面授形式,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习成绩的提高。

四、教学实践及反馈

以VB程序设计课程的一个章节内容“随机数函数应用”为例,介绍使用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混合式案例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见表1。

表1 基于微信的“随机数函数应用”混合式案例教学设计方案

首先申请并注册并设计了微信公众平台——“李霞的课堂”,教学班是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大二的学生。通过对班级38位学生的调查和分析,发现全部学生都拥有智能手机,而且所有的学生都会使用微信。作为任课老师,要求38位学生关注“李霞的课堂”公众号,并对学生进行简单的应用技能培训。同时建立班级微信群,提醒学生定期查看微信公众平台上的内容,监督对督促学生的学习过程。

(一) 课前预习

教师制作好猜拳小游戏的案例演示视频,通过微信公众平台的群发功能发送给学生,在班级微信群中提醒大家提前预习,并说明在课堂教学环节会要求学生提出预习时遇到的问题。进而督促学生认真预习,提前了解教学内容,发现问题,引发思考。学生可以通过微信相互沟通和交流,互相启发,共同学习。

(二) 课内学习

课内学习阶段首先询问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引导有问题的同学发问,引入猜拳小游戏的讲解。在讲解案例的同时,展开具体知识点的学习。重点内容是如何通过随机数函数实现剪刀、石头、布三张图片随机出现。在学生理解并掌握了该案例的开发过程之后,引导学生思考并探究随机数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比如微信中的掷骰子游戏以及斗地主游戏中的发牌。演示类似的掷骰子案例,要求学生思考并完成该案例。学生可以自发组成协作小组,讨论并完成。微信公众平台作为讨论交流的辅助工具,但不强制要求。课程的最后,教师总结本次课的重点及难点部分,并要求同学们联系实际,开发应用随机数函数的小案例。

(三) 课后巩固

课堂上,有些同学听明白了案例的开发过程,但课后上机练习时却忘记了关键的代码;有些同学可能某些知识点没有听懂,课下也不好意思主动询问老师;布置课堂作业时很多同学可能仓促记下但没记清楚要求。这些问题都会影响学习的效果,因此,课后可以把有关随机数函数的重要知识点、开发猜拳小游戏的视频、作业的具体要求等以图文资料或微课程的形式通过微信公众号推送到学生的手机端,督促学生更好的展开学习。学生根据作业的要求可以和老师及同学讨论和交流,完成作业的小组可以把做好的项目发送给老师,由老师指导并评分。老师从中挑选出优秀的开发案例在微信公众平台中推送,并在班级微信群中给予表扬,这种有效的激励方式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从而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平台的统计功能了解学生使用微信公众号的情况,包括多少人关注,图文页阅读次数,原文阅读次数,以及五天之内的全部消息。教师还可以发起投票调查,在图文消息中添加投票,收集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在采用了混合教学模式之后,通过对学生的调查,90%的学生对这种基于微信的混合式案例教学表示认可,认为通过微信公众平台来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巩固,有利于养成课余时间主动学习的好习惯,促进了知识到技能的转化。

[1]张家军.论案例教学的本质与特点[J].中国教育学刊,2004,(01):48-62.

[2]柳玉婷.微信公众平台在移动学习中的应用研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3,12,(10):91-93.

[3]徐孝明.将微信作为大学课堂教学的延伸[J].教育教学论坛,2016,2,(07):13-14.

[4]王萍.微信移动学习的支持功能与设计原则分析[J].远程教育杂志,2013,(06):34-41.

[5]徐梅丹,孟召坤,张一春,张鹏.高校教师使用微信辅助教学的影响因素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4,(11):89-94.

[6]蒋志辉,赵呈领,李红霞.基于微信的“多终端互动探究”学习模式构建与实证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6,(06):46-54.

[7]山峰,檀晓红,薛可.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移动微型学习实证研究—以“数据结构公众平台”为例[J].开放教育研究,2015,(02):97-104.

2017-01-12

1.山东广播电视大学2015年度校级科研项目:“微信公众平台在教学中的应用——以VB程序设计课程为例”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2015Y017。2.山东广播电视大学校级科研项目:“Web2.0时代基于联通主义的开放大学学习模式探索”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2015Y019。

李霞(1985-),女,山东广播电视大学讲师,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网络技术教育应用。 滕欣欣(1980-),女,山东广播电视大学讲师,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开放教育研究。

G434

A

1008—3340(2017)02—0033—04

猜你喜欢
程序设计公众案例
公众号3月热榜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基于Visual Studio Code的C语言程序设计实践教学探索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从细节入手,谈PLC程序设计技巧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高职高专院校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