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pro+V+的”构式语义

2017-09-08 08:07:19王磊奇
皖西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重音构式焦点

王磊奇

(安徽大学 文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9)

“有+pro+V+的”构式语义

王磊奇

(安徽大学 文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9)

汉语中存在两类“有+pro+V+的”句式,一类从属于表存在的“有”字句,另一类实为具有特殊语义的构式。构式“有+pro+V+的”中“有”以重音形式呈现,并具有表多的语义倾向,构式整体具有将来时的意义。该构式意义是“在说话人的主观意识内,将来pro表征的人物会长时间参与V表征的过程”。构式内不同成分在“认知框架”内,通过汉语尾焦点规律和参照点处理模式相互作用产生了这一意义。

“有”字句;构式;焦点;参照点处理模式

近年来研究“有”字句的文章多集中于探讨特定“有”字句中“有”的性质。刘丹青讨论了“有”字领有句表好表多的语义倾向[1],张新华细致地论述表领属才是“有”的基本功能[2],温锁林讨论了“有”的自然焦点凸显功能[3],而沈威则将“有+形容词宾语”结构中的“有”解释为形式动词[4],赵建军则从语用功能的角度将无主存在句“有+NP+VP”中的“有”看作话题标记[5]。以上这些基于对某种特定的“有”字句式研究给了我们启示:特定的“有”字句式拥有特定的语义。

我们发现汉语中存在一种特殊的句式“有+pro+V+的”:

(1)若论实现的税利总额,去年俺局才是个‘亚军’,‘冠军’让第一玻璃厂夺走了。你何不去那儿看看,肯定有你写的!①

(2)“小小年纪往小脑袋里装这么些东西干嘛,今后还有你装的呢......”

(3)回去休息!仗有你打的!不会把你那一团人闲在那里!

从以上三个例句中能看出该句式具有主体意识强烈、暗含将来时和主谓语义一致等特点,事实上,汉语会话中经常会使用这一句式,这里只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三则语料方便讨论。该句式还存在怎样的特征?这些特征反映了该句式内部怎样的语义关系?这一语义是经由怎样的过程构建的?本文将探讨这些问题。

一、“有+pro+V+的”构式的语音语义特征

Adele E.Goldberg对构式的定义是“形式与功能某些方面无法被构成部分或者其他构式预测的句式”[6],也就是说,要证明例(1-3)中“有+pro+V+的”句式为构式,就需要证明其在形式上具有其他“有”字句没有的特征,其语义也不是构成成分语义的简单相加。刚好汉语中还存在一类从属于存在“有”字句的“有+pro+V+的”句式:

(4)宁可拥有你们所讨厌的也不想有我厌恶的。

(5)50张惊人的建筑摄影照片,希望其中有你喜欢的,或者可以给你带来灵感。

表面上看,例(4-5)中的“有+pro+V的”句式的构成成分和内部的句法结构关系与例(1-3)相同,实际上,二者在语音形式和功能上有诸多差异,将该句式与例(1-3)中对比,可以证明构式“有+pro+V+的”在形式和语义上独有的特征是无法从内部成分中推导出来的,从而证明例(1-3)中的“有+pro+V+的”确系构式。

(一)句子重音位于“有”

构式“有+pro+V+的”重音在“有”字上,这是其他“有”字句没有的特征。从属于普通“有”字句的重音在V上,重音不同说明两类“有+pro+V+的”在形式与意义上都有差别。比如(6-7)中“有+pro+V+的”句式:

(6)这儿姑娘多的是,'有你挑的。

(7)仗'有你打的!

以上两例的重音都在“有”上,说话人强调的是“有”。例(8)以及例(4-5)的重音则都在句尾附近的V上:

(8)火箭队有我们'喜欢的,也有我们'不喜欢的。

从属于普通“有”字句的“有+pro+V+的”重音位于V上,强调的则是V所表征的动作(多为心理动作)。例(4-5)和例(8)当中“有+pro+V+的”重音在V上的原因比较明显,在这三个例子中,V都是对比焦点,语句中存在其他对比项或隐含的对比项,例如(8)中“我们喜欢的”就和“我们不喜欢的”产生了对比,对比焦点处也是重音所在处。例(1-3)中的句子并不存在这样的对比项。构式“有+pro+V+的”重音位于“有”实际是构式整体赋予的特征,关于这一点后文将详细讨论。

(二)“有”具有表多的语义倾向

除了在逻辑重音上的区别,两类“有+pro+V+的”在语义上也有区别。构式“有+pro+V+的”中的“有”具有表多的语义倾向,这一语义特征是无法从构式内部成分语义中推导出来的。

首先可以明确,两类“有+pro+V+的”内部的语法成分和语法关系是一致的。例(1-5)中的“有+pro+V+的”都是动宾结构,实际上都由“有”和“VP的t”两部分组成[7]。但是例(1-3)有”后“VP的t”具有[+数量大]的语义特征:

(1b)肯定有的是你写的!

(2b)今后还有的是你装的呢!”

(3b)有的是你爬的!

“有”和“VP的t”中间可以插入“的是”,变成“有的是+pro+V+的”而句义基本保持不变,这说明例(1-3)中“有”具有表多的语义倾向。例(4-5)中的“有”并没有表多的语义倾向,宾语“VP的t”没有[+数量大]的语义特征:

(5b)※50张惊人的建筑摄影照片,希望其中有的是你喜欢的,或者可以给你带来灵感。

(8b)?火箭队有的是我们喜欢的,也有的是我们不喜欢的。我问鲁迪是否能对我们不喜欢的地方作些改变。

插入“的是”后句子要么不能说,如(5b);要么能说,但已经和原句句义相差甚远,如(8b)。可见从属于“有”字句的“有+pro+V+的”无法变换成“有的是+pro+V+的”而不改变语义。

(三)表示将来时态

两类“有+pro+V+的”在时态上也不相同,构式“有+pro+V+的”暗含的是将来时态,这一特征也是无法被内部成分的语义所预测的。

例(4-5)和例(8)中的“有”字句和其他一些“有”字句一样表示存在[8]:

(9)桌上有一摞书。

(10)有一个人很喜欢你。

从属于其他“有”字句的“有+pro+V+的”和以上两个例句一样,均可传达“存在某事物”的意义,并且这种存在还暗含了一种时间性,那就是“现在存在某事物”。同时这几类存在句中存在的事物在数量上没有被限定。

但是例(1-3)中“有+pro+V+的”构式表示存在的时间性却是将来,应解读为“将来存在某事物”。在构式前插入“等会儿”“以后”等表将来时间的成分后可以得到以下句子:

(1c)你何不去那儿看看,肯定等会儿有你写的!”

(2c)今后还有你装的呢!

(3c)等会儿有你爬的!

插入表示将来时态的成分,构式“有+pro+V+的”在语义上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因此可以发现,构式“有+pro+V+的”暗含了将来时态,与其他“有”字句不同。

句子重音位于“有”、“有”具有表多倾向、暗含将来时态均是无法从“有+pro+V+的”构成成分的形式和语义中推导出来的特征,因此“有+pro+V+的”为构式。

二、认知框架与“有+pro+V+的”内部成分语义的相互作用

上文已经证明,“有+pro+V+的”确属构式,而构式的整体语义并不是构成成分语义的简单相加所得到的,往往是构成成分之间通过某种机制在语义上互相影响,从而得出构式的整体语义。本节分析“有+pro+V+的”内部构成成分语义在认知框架中互相作用的过程。

(一)“有+pro+V+的”构造部分所指不明

本文第一节提到,“有+pro+V+的”实际是动宾结构,宾语部分为“VP的t”中的小类“pro+V+的”,同样具有转指事物的作用,但是这种转指的对象不一定非常明确。在构造部分语义不明的情况下,“有+pro+V+的”的整体语义只有可能是构式整体赋予的。

例(1-3)当中“你写的”“你装的”“你爬的”转指的对象并不确定,“你写的”也许指的是故事,但也可以指人物。“你装的”指代的对象更是模糊不清以至于只能用“东西”概括。“你爬的”既可以说指山也可以说指的是山路。例(6-7)受到语境的制约,“你挑的”一定指姑娘,“你打的”一定指仗。实际上很多情况下语境中不出现“pro+V+的”指代的对象也不会影响“有+pro+V+的”的使用,特别是“有你受的”这种含有警告意味的句子,“你受的”可以指一切对“你”不利的事情。

因此可以发现“pro+V+的”这部分的语义不明。但无一例外,pro表征的人会长时间参与V所表示的活动,例如“有你装的”当中的“你”脑袋里面“装”东西肯定不只是“装”一小会儿,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你”将一直处于“装”东西的活动中。这样的语义关系是如何在“pro+V+的”整体语义不明的情况下得到的呢?

(二)认知框架中“pro+V+的”内部成分的相互作用

“pro表征的人会长时间参与V所表示的活动”是“pro+V+的”内部成分在认知框架中相互作用得到的预设语义。

首先我们应当看到,“有+pro+V+的”pro和V语义关系的形成和“有”表多的语义倾向有直接关系[1](P100-105)。在“有+pro+V+的”构式中,“有”就具有表多的语义倾向,这一倾向赋予了宾语位置上“pro+V+的”[+数量大]的语义特征,所以不管“pro+V+的”转指的对象是什么,其都具有大量的特征。举例来说,(1)中“有你写的”中“你写的”转指的对象不管是故事还是人物,在说话人看来一定能为文中这个“你”带来丰富的写作材料,而这正是“有”将[+数量大]的语义特征赋予“你写的”所产生的结果。

同时,pro、V和“pro+V+的”转指的对象组成了“施事-动作-受事/结果”的认知框架[9]。沈家煊指出转指是一种“语法转喻”,转喻的认知模型是A和B在某一认知框架内相关联的模型,这种关联可叫作从A到B的函数关系。也就是说,同处于一个认知框架内的pro、V和“pro+V+的”转指的对象是互相关联的,因此认知框架内显著度高的东西可以转喻不显著的东西。拿例(1)来说,“你”表征的写作者、“写”表征的动作还有“你写的”表征的写作内容三者之间就处于同一个认知框架之内,写作者、写作行为的显著度在语境内高于写作内容,所以可以用“你写的”转喻故事或者人物等写作内容。

相应的,被转喻的对象也会对认知框架内的其他成员产生影响。以“有+pro+V+的”来说,“有”赋予了“pro+V+的”转喻对象数量大的特征,因此“有+pro+V+的”表面上的语义是“将来存在大量‘pro+V+的’转喻的对象”,还是拿例(1)来说,“有”赋予“你写的”[+数量大]的语义特征,“你写的”于是可以表征“丰富的写作内容”,这句话可以直观地理解为“肯定存在很多你可以写的东西”。而转喻对象的数量大小是pro指代的对象做出行动的直接结果,因此可以得到一个预设:认知框架内pro表征的人物参与了长时间的过程。因为长时间参与过程必然会比短时间参与过程产生更多的事物或更大的后果。比如“丰富的写作内容”相对于“少量的写作内容”来说要求更多的写作时间,所以“有你写的”隐含有“写作时间增加”的含义,而“写作时间增加”必然是因为“写作者”这一主体参与“写作”这一活动的时间增加。因此可以得出结论:“有+pro+V+的”构式的整体语义中包含这样的意义:pro表征人物长时间参与V表征的过程。推导过程如图1所示。

图1 “有+pro+V+的”内部语义推导过程

三、构式“有+pro+V+的”整体语义的构建过程

下面我们将借助焦点理论和参照点处理模式来说明“有+pro+V+的”个别特点之间相互作用产生构式整体意义的过程。

(一)汉语尾焦点规律赋予“有”的语义重心地位

汉语尾焦点规律直接造成在构式“有+pro+V+的”中语义重心落在了“有”上,使得构式中的“有”更倾向于表示存在而不是表示领属。“有+pro+V+的”应具备“存在pro表征的人物参与了长时间的过程”这一语义。

刘丹青指出“以句子末尾为自然焦点的位置,是很多SVO语言的特点。这一特点在汉语中表现得尤其明显。”[1](P100-105)但同时“自然焦点决不可以单取定语而排斥宾语核心”,可以看到,“有+pro+V+的”恰恰没有宾语核心,位于句尾的是转指/转喻某对象的“pro+V+的”,因此在缺少核心词的情况下无法成为自然焦点,而自然焦点也就顺理成章地从句尾转移到前面“有”的位置。

而例(4-5)和例(8)当中“有+pro+V+的”重音之所以可以在V上,是因为V是对比焦点,形成的原因是语句中存在其他对比项或隐含的对比项。

因此“有”需要带重音是汉语尾焦点规律起作用的结果。通过用“pro+V+的”替换宾语核心这一策略,宾语位置上的语义依靠转指/转喻得到保留,焦点则转移至带有重音的“有”上。而“有”本身既可以表示人对事物的领属关系,又可以表示事物的存在,成为焦点的“有”比普通的“有”更侧重表现事物的存在:

(11a)——你有什么? ——我有'书。 ——我拥有'书。

(11b)——你有书没有? ——我'有书。 ?——我'拥有书。

(11a)侧重于强调事物之间的领有关系,所以用表领属意味强的“拥有”替换“有”语句仍然通顺,而(11b)强调的是事物的存在,将“有”换成“拥有”句子可接受度下降。这说明,成为语句焦点的“有”更倾向于表示存在而非领有。所以“有+pro+V+的”应表示表存在“pro表征的人物参与了长时间的过程”这一情况。

(二)参照点处理模式赋予与构式主体意识

虽然常常缺少主语,但主体意识并没有在这一构式中缺席,构式中主体意识的存在又与人类处理信息的参照点处理模式相关。

事实上,通过例句可以发现“有+pro+V+的”是带有强烈主体意识的构式,例(12-14)中“有+pro+V+的”含有“劝慰”“抱怨”“警告”的含义:

(12)自己的事情都忙不过来还要忙家里装修设计可能还要去什么家具市场,下面的日子有我跑的, 谁叫我总觉得很多事还是自己做比较称心如意。(抱怨)

(13)这时母亲走过来,对我说,傻孩子,慢慢吃,今天红烧肉多,有你吃的。(劝慰)

(14)别以为他是真的绅士,他的礼貌只用在陌生人身上。一旦爱上了,有你苦的。(警告)

语句中的主体意识如何产生?第二节中曾经论证,“有+pro+V+的”中“有”具有“将来存在”的意义,但事实上,所有“有+pro+V+的”中V表征的过程都没有在言说的时候开展,也不一定会在将来开展,比如说话人说“肯定有你写的”,只是抒发说话人对未来的一种判断,并不代表听话人一会儿真的能收集到适合写作的题材,因此可以推知,“有+pro+V+的”表达的是说话人对未来的一种判断,这一构式的主体意识来自说话人,张韧论证了参照点处理模式是统摄所有类型“有”字句的机制[10],无主存在句作为“有”字句的一种类型,也反映了同样的处理模式,如图2。

图2 “有+pro+V+的”的参照点处理模式

图2反映了“有+pro+V+的”的参照点处理模式,主体C就是说话人,D就是说话人主观认识中的未来时间,“pro+V+的”是说话人在主观认识的未来中提取的目标。说话人利用“有+pro+V+的”编码的过程也是说话人在主观认识里的未来时间中提取目标的过程。这就是“有+pro+V+的”中“有”表将来的原因,“有”表示的“将来存在”实际是说话人主观认识中的“将来存在”,是说话人主体意识的体现。

综上所述,“有+pro+V+的”的整体语义是“在说话人的主观意识内,存在这样的情况,将来pro表征的人物会长时间参与V表征的过程”。“有”所具有的重音形式、表多语义倾向和表示事物将来存在的特征以及“pro+V+的”内部的语义关系是构式整体赋予的,而构式整体意义又是各个组成成分以特定的组合方式,在人类普遍认知心理模式——参照点处理模式的基础上形成的。不过,本文并未探明“有”在构式内具有表多语义倾向的原因。

注释:

① 本文例句均来自北京大学CCL语料库检索系统、北京语言大学BCC语料库。

[1]刘丹青.“有”字领有句的语义倾向和信息结构[J].中国语文,2011(2):99-109.

[2]张新华.释“有”[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1(5):87-94.

[3]温锁林.“有+数量结构”中“有”的自然焦点凸显功能[J].中国语文,2012(1):29-37.

[4]沈威.动词“有”和形容词性宾语[J].汉语学报,2012(3):8-16.

[5]赵建军.作为话题标记的“有”[J].汉语学习,2013(1):65-71.

[6]Goldberg, A. E. Constructions: a New Theoretical Approach to Language[J].Trends in Cognitive Sciences, 2003,7(5):219-224.

[7]朱德熙.自指和转指——汉语名词化标记“的、者、所、之”的语法功能和语义功能[J].方言,1983(1):16-31.

[8]王勇,徐杰.汉语存在句的构式语法研究[J].语言研究,2010(7):62-70.

[9]沈家煊.转指和转喻[J].当代语言学,1999(1):3-15.

[10]张韧.参照点处理对概念内容的限制:“有”字句的证据[J].外国语,2012(3):2-12.

The Constructional Meaning of “you+pro+V+de”

WANG Leiqi

(LiterarySchool,AnhuiUniversity,Hefei230039,China)

There are two categories of “you+pro+V+de” patterns in Chinese. The one is subordinate toyou-sentence expressed existence; the other is construction which has special meaning. Theyouis presented in the form of accent in the construction, and prefer to denote plenty. Meanwhile, the construction express the meaning of future tense. The overall meaning of this construction is that in the field of subjective consciousness, the one represented by pro will participate in the process represented by V for a long time. The reason why the construction has this meaning is that different constituents in the construction interact on each other by the principle of focusing sentence finally and reference point processing.

you-sentence; construction; focus; reference point processing

2017-04-16

王磊奇(1993-),男,湖北宜昌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现代汉语语法。

H146.3

A

1009-9735(2017)04-0116-04

猜你喜欢
重音构式焦点
焦点
重音在“文学作品朗读”中的运用
艺术家(2020年5期)2020-12-07 07:49:32
“两会”焦点
南方周末(2018-03-08)2018-03-08 08:34:56
本期焦点
焦点
摄影之友(2016年8期)2016-05-14 11:30:04
维吾尔语词重音的形式判断
语言与翻译(2015年4期)2015-07-18 11:07:45
浅谈语句重音的把握
大众文艺(2015年5期)2015-01-27 11:12:44
基于重音理论的英语听力学习策略
“XV的(不)是Y”构式探微
语言与翻译(2014年1期)2014-07-10 13:06:14
“有一种X叫Y”构式的语义认知考察*——从语法构式到修辞构式的接口探索
当代修辞学(2012年2期)2012-01-23 06:4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