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制护理小组管理对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2017-09-08 05:36:27孙新霞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7年4期
关键词:责任制冠心病责任

孙新霞

责任制护理小组管理对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孙新霞

目的 分析责任制护理小组管理对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到1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74例冠心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优化组与参照组(n=37)。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方式,优化组采用责任制护理小组管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护理质量评分。结果 参照组患者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低于优化组患者,且参照组患者的不良问题发生率为10.81%,优化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7%,数据资料比较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责任制护理小组管理有助于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保证临床护理的质量,应用价值较高。

责任制护理小组管理 冠心病 生活质量

冠心病是心内科常见的疾病类型,患者病情易于反复发作,且患者治疗中普遍存在着焦虑、抑郁的心理状态,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责任制护理小组的构建,主要是以患者为中心,实施有目的、有计划的健康管理活动。文章选取2016年1月到1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74例冠心病患者,按照患者入院顺序分为优化组与参照组,对比不同护理干预方式对冠心病患者的影响,现报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到1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74例冠心病患者,所有患者均经过冠脉造影术确诊,排除精神类疾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优化组与参照组(n=37),优化组男性22例,女性15例,患者年龄在60~67岁之间,年龄均数值为63.11±0.31岁。参照组男性23例,女性14例,患者年龄在61~68岁之间,年龄均数值为63.15±0.29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患者及家属知情通知。

1.2 方法 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方式,密切观察患者的各项临床表现、生命体征,指导患者用药的方式等。优化组采用责任制护理小组管理方式,具体方式如下。

1.2.1 分床管理,明确责任:规范护理工作,落实工作责任制度。病区护士主要包括护士长、总责任护士、责任护士以及辅助护士。总责任护士与责任护士实施分床管理,每个责任护士需要负责2~3张床位,实施8小时值班制度,24小时负责制度[1]。记录每日患者的实际临床表现,如果患者出现异常反应,则需要立即通知医生。

1.2.2 分级管理,保证质量:科学评估患者的身体情况,实施责任护士24小时负责制度,为患者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方案,总责任护士对责任制度实施随时检查,细致观察护理模式,发现问题及时改正[2]。同时,还需要优化护理流程,实施层层管理的护理模式,通过入院、检查、手术前后以及出院指导等环节,落实责任制度,基于患者的实际需求开展护理工作。每一位责任护士负责5名患者,患者入院后对患者的冠心病症状严重程度、患者的疾病认知能力等进行全面了解,为患者介绍病房环境、病房管理制度等等。同时,护理人员需要注重心理护理干预的价值,介绍冠心病治疗的价值以及患者日常饮食中需要注意的各类问题等。辅助护士则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时改正患者不正确的做法等。总责任护士需要对护理人员的工作情况进行检查,并且由护士长随机抽查冠心病患者的疾病知识掌握能力等。

1.2.3 合理配置,弹性排班:兼顾患者与护士的个人意愿,保证排班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明确各级护士责任,交接班需要做好相关指导[3]。实施8小时责任排班知识,基于护理人员的实际情况,可以自行进行选择,且在交接班前需要由相互交接班的护士一同对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检查。

1.2.4 注重监督,落实制度:构建质量监督管理体系,护士长每日对护理情况进行监督与检查,明确各项制度实施的具体情况,针对于存在问题之处深入分析,融入激励机制,对工作态度较差的护理人员进行惩罚,保证各类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4]。

1.3 评价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护理质量评分。采用SF-36量表调查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主要涉及生理机能、躯体疼痛、情感健康以及精神健康4项内容,分数在0~100分之间,分数越高则代表患者生活质量越为理想[5]。

2.结果

2.1 参照组与优化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参照组患者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低于优化组患者,各项数据资料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参照组与优化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2.2 参照组与优化组患者的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率对比 参照组患者的不良问题发生率为10.81%,优化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7%,数据资料比较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参照组与优化组患者的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率对比

3.讨论

冠心病患者主要发病的原因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多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家族史以及个人机体状态相关[6]。相关医学研究中显示,有效预防冠心病患者并发症,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有助于冠心病患者疾病的快速恢复。

责任制护理小组管理模式的构建有助于增强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转变传统护理管理方式中“被动”的管理状态,明确每一位护理人员的责任,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坚持以人为本的护理管理理念,热情对待每一位患者,通过病房密切巡视工作等,保证护理管理的综合质量。

责任制护理小组管理在冠心病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可以通过分床管理,明确责任;分级管理,保证质量;合理配置,弹性排班以及注重监督,落实制度等方式,基于患者的实际需求开展护理工作,为患者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方案,优化护理流程,实施层层管理的护理模式,通过入院、检查、手术前后以及出院指导等环节,落实责任制度,保证各类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为冠心病患者提供舒适的就诊体验。

试验研究结果得出,参照组患者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低于优化组患者,且参照组患者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率较高,表明责任制护理小组管理方式的构建能够提升冠心病患者临床护理的质量,通过积极的引导与全面的管理,不断提升冠心病患者的自主生活能力。

综上所述,责任制护理小组管理有助于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保证临床护理的质量,积极创设和谐的护患关系,彰显以人为本的临床护理管理理念,应用价值较高,建议在冠心病患者临床护理中广泛应用。

1 岳媛媛,陈长英.双心护理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疾病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16,25(4):751-752.

2 宋云,赵芳霞.探讨责任制护理小组管理模式应用于心脏内科护理对护理质量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29(23):211+218.

3 于佳,宋婷婷.品管圈活动干预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自我效能的影响及其效果分析[J].中国临床研究,2016,29(6):853-855+859.

4 刘素梅,史婷婷,邢启香,等.三级量化护理管理模式对冠心病患者临床症状及负性情绪的影响[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6,18(8):54-56.

5 梁榕,阮芳,蒋巧兰,等.医院和家庭双重督导对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9):1801-1802.

6 赵玉勤,何家富,李彬,等.院外长期护理管理对老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J].现代医学,2014,42(9):1079-1082.

郑州人民医院 感染管理办公室 450000

10.3969/j.issn.1672-4860.2017.04.049

2017-5-20

猜你喜欢
责任制冠心病责任
党建责任制要算好“两本账”——优化国有企业党建工作责任制考核体系研究
当代陕西(2022年6期)2022-04-19 12:12:24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茶、汁、饮治疗冠心病
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
人大建设(2020年4期)2020-09-21 03:39:24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新民周刊(2020年5期)2020-02-20 14:29:44
警惕冠心病
智慧健康(2019年36期)2020-01-14 15:22:58
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顺利“首考”
冠心病室性早搏的中医治疗探析
主审法官责任制论析
期望嘱托责任
中国火炬(2014年12期)2014-07-25 10:3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