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媚芳+张远军+黄媛
【摘要】 目的 研究连续硬膜外分娩镇痛对初产妇产后早期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 200例分娩初产妇, 根据分娩方式分为分娩镇痛组和无镇痛组, 各100例。观察两组产妇的盆底功能指标, 包括Ⅰ和Ⅱ类肌纤维的肌肉疲劳度和肌力, 盆底肌静态张力、盆底肌闭合收缩力;同时比较两组盆腔脏器脱垂(POP)及压力性尿失禁(SUI)发生率, 以评估产后早期盆底功能。结果 两组盆底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镇痛组POP发生率为25.0%(25/100), 无镇痛组为40.0%(40/100),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镇痛组SUI的发生率为4.0%, 无镇痛组为12.0%,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分娩镇痛组盆底损伤程度比无镇痛组轻, 在降低初产妇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病率方面连续硬膜外分娩镇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连续硬膜外分娩镇痛;初产妇;早期盆底功能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22.032
硬膜外镇痛被认为是最常用且行之有效的分娩镇痛的方法。由于初产妇是第一次生产, 子宫在开始收缩时其颈外口阻力大难以随之扩张, 且从颈口充分开全至胎儿通过的时程较长, 速度较慢[1]。对于初产妇若未进行硬膜外镇痛, 则可能使得盆腔支持结构薄弱而造成盆腔脏器位置和功能异常, 极易出现子宫脱垂和压力性尿失禁的情况。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本院分娩的200例初产妇, 根据分娩方式分为分娩镇痛组和无镇痛组, 各100例。选择头位足月单胎的阴道分娩初产妇, 美国麻醉医师协(ASA)Ⅰ级或Ⅱ级, 年龄 20~35 岁;在分娩过程中均无器械助产, 产后恶露均干净, 无泌尿系感染及阴道炎, 无孕前尿失禁史、盆腔手术史。两组产妇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见表1。
1. 2 方法 分娩镇痛组产妇在宫口开至 3 cm时于 L3~4 间隙行硬膜外穿刺置入硬膜外导管, 注入 1%利多卡因 5 ml 试验剂量确认系硬膜外腔后给予 0.1%盐酸罗哌卡因+0.5 μg/ml 舒芬太尼共 10 ml 首剂, 起效后采用 0.1%盐酸罗哌卡因持续泵注, 背景剂量 9 ml/h, 追加剂量 4 ml/15 min, 至宫口开全不停药。两组均于产后 6~8周进行盆底功能筛查。采用法国 PHENIX USB 2 型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 通过配置相应的盆底功能检测部件可以详细检测盆底电生理指标和盆腹动力学指标[2]。根据收集的盆底电生理指标和盆腹动力学等数据以评估产后早期盆底功能。
1. 3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3-5] 观察两组盆底功能指标, 包括Ⅰ和Ⅱ类肌纤维的肌肉疲劳度和肌力、盆底肌静态张力、盆底肌闭合收缩力;同时比较两组POP及SUI发生率。Ⅰ、Ⅱ类纤维的肌力:正常肌力 5 级, ≤4 级为异常, 肌力越低, 病情越重。其肌疲劳度用%表示。盆底肌静态张力<221~259 g/cm2 为异常;盆底肌闭合收缩力<450~1000 g/cm2为异常。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产妇盆底功能指标比较 两组盆底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2 两组产妇POP及SUI发生率比较 分娩镇痛组POP发生率为25.0%(25/100), 无镇痛组为40.0%(40/100),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镇痛组SUI的发生率为4.0%, 无镇痛组为12.0%,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盆底支持结构的损伤或减弱可引起盆底功能障碍, 而盆底肌力、肌疲劳度和动态压力作为衡量早期盆底功能的指标是很有意义的[6]。国内外研究显示, 采取预防措施对降低盆底功能障碍发生率有效[7]。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是正受到临床关注, 其优点有效率高、起效快、服用方便;不良反应轻微[8];能让产妇在意识清醒下方便其配合分娩[9]。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两组盆底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明连续硬膜外麻醉不会对产后早期盆底功能产生损害。分娩镇痛组POP发生率为25.0%(25/100), 无镇痛组为40.0%(40/100),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镇痛组SUI的发生率为4.0%, 无镇痛组为12.0%,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阴道分娩可使产后早期发生盆底功能损伤, 但椎管内分娩镇痛可降低女性盆底功能受损及POP的发生率[10]。
综上所述, 初产妇在妊娠期间子宫受到的牵拉增大、激素水平改变对盆底的损伤是无可避免的, 但可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来减轻疼痛、缩短产程, 特别是在第二产程时能降低阴道分娩对盆底的损伤。
参考文献
[1] 李巧, 陈敏, 王小芬, 等. 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椎管内分娩镇痛对减少产后性功能障碍作用. 中国性科学, 2016, 25(12):112-115.
[2] 张志红, 胡孟彩, 鲍颖洁, 等. 不同待产方式对初产妇产后近期盆底功能的影响. 中国医学创新, 2016, 13(34):12-15.
[3] 赵春杨. 镇痛分娩对产程、分娩结局及新生儿的影响. 苏州大學, 2016.
[4] 陈燕. 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对泌乳始动的影响.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6, 22(20):2841-2845.
[5] 王丽娜. 限制性会阴侧切的临床研究. 中国妇幼保健, 2015, 30(15):2439-2441.
[6] 麻睿骏, 叶秋玉, 章玲斌, 等. 椎管内阻滞麻醉对经阴道分娩产妇产后盆底肌功能恢复的影响. 中国性科学, 2016, 25(12):109-111.
[7] 杨力. 新产程标准在足月妊娠分娩的临床观察. 暨南大学, 2016.
[8] 高妍, 常征. 分娩镇痛的进展.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09, 10(9):977-979.
[9] 柳金凤, 周厚菊. 连续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350例临床分析. 中国医学创新, 2012, 9(11):34-35.
[10] 张玉春, 田艳峰. 连续硬膜外麻醉用于分娩镇痛90例临床分析.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12, 11(1):83-84.
[收稿日期:2017-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