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月尧
摘要:政治心理作为政治学理论的重要内容,对任何国家和政府来说,都是重要的政治资源。而对当代大学生而言,他们的政治心理对中国政治的未来走向有着较大的影响。系统总结我国近五年来相关理论成果,可以看出,其研究主要是围绕大学生政治心理的概念、现状、影响因素以及优化途径等四个方面展开。
关键词:大学生;政治心理;研究综述
大学生作为成长中的政治人,他们的政治心理发展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我国的社会生活政治发展。因此,当今社会,研究大学生的政治心理显得越来越重要。通过对已有成果的认真梳理,有助于为进一步推动相关研究奠定基础。
一、近五年来大学生政治心理研究现状
政治心理学最初是在西方产生的,我国对政治心理的相关研究还处于相对薄弱的阶段。从目前已公开出版的著作来看,专门研究大学生政治心理的较为有限,在期刊论文方面,从CNKI检索的结果表明,从2011年开始至今,主题为“大学生政治心理”的论文有276篇,综合分析这些著作和论文,其研究的基本问题主要围绕以下几方面展开。
(一)大学生政治心理的概念界定
在国内,学界对政治心理有不同的界定。王科认为,政治心理是人们对政治现象和政治过程所呈现出的一种心理倾向,是对社会政治生活较直接的反映形式。王浦劬认为,政治心理是社会成员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对社会政治关系以及政治生活各个方面的一种自发的心理反映。而关于大学生政治心理,王晓燕认为,大学生作为特殊社会政治群体,他们的政治心理是在各种因素影响下,对社会政治关系和政治生活做出的一种自发的心理反应。
(二)大学生政治心理的现状
1.大学生政治认知方面
大学生的政治认知,即大学生对政治生活各方面的认识、判断以及评价。游河和李晨认为,绝大多数大学生拥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较强的政治敏感性,具有相当的辨别是非能力、政治批判性思维以及判断能力。[1]蒋雨诗和李敏认为,大学生政治意识增强,对国家重大政治活动颇为关注。大部分学生能够及时掌握国家动态,关注社会的发展,具有“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政治参与意识。[2]
2.大学生政治情感方面
大学生的政治情感,即大学生在政治生活中所产生的内心体验和感受。李红梅和陈金明认为,当代大学生的政治心理易情绪化。他们在面对社会政治问题和个人政治需求等问题时,缺乏足够的理性思考,容易表现出个人情绪的冲动。[3]郑碧莲认为,在政治情感方面,少数大学生政治热情有余,理性不足,易出现政治狂热或政治冷漠,有时还会表现出过于偏激的情况。[4]
3.大学生政治动机方面
大学生政治动机,是指大学生为实现一定的政治目的而行动的诱因。贺利平认为,大学生的政治心理受到拜金主义和功利主义价值观的影响,走向两个完全相反的极端,经济方面就是金钱崇拜,政治方面就是普遍的政治冷漠。陈晓蕾、赵玉英、陈永华认为,大学生能够自觉规范自身政治行为,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但少部分学生也存在不正确的政治动机。[5]
4.大学生政治态度方面
大学生政治态度,是指在大学生政治心理中相对稳定的综合性心理反应倾向。李军政,徐磊,田曼认为,多数大学生具有坚定的政治信仰、积极向上的政治态度;少数存在信仰缺失、政治态度冷漠等问题。[6]黄昆认为,在价值观念多元化的时代,大学生的政治价值观受到影响,出现政治动机复杂化、政治理想和信念较为模糊等现象。[7]
(三)大学生政治心理的影响因素
1.自身因素的影响
大学生思想活跃、个性独特、自我意识强烈,但由于系列自身因素的影响,他们不能理性地分析社会政治问题,为此出现许多不良现状。杨维认为,大学生政治心理出现各种问题受自身因素影响较大。这些因素包括两点,其一,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由于心理和生理间的矛盾最终将会导致政治冷漠与政治激情交替出现的局面。其二,大学生的政治主体意识不强,政治热情会受影响。[8]
2.学校因素的影响
学校是传播文化的专门机构,是进行政治教育的重要场所。李军政,徐磊,田曼指出,传统思政教育方式、方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足,加上部分高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软重视”以及教育硬件设施不够等因素造成了思想政治教育课成了空洞的说教,甚至让学生们产生了逆反抵制心理。[9]另外,贺利平也认为,当前大学生的思想观念都在发生巨大变化,加上教育方法保守、僵化,许多学生政治学习不感兴趣,所以时常缺席政治课。[10]
3.社会因素的影响
社会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首先,市场经济的影响。游河认为,经济领域的巨大变化对大学生政治心理变化有影响。大学生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的流行,影响学生政治心理。[11]其次,政治因素的影响。廖茂吉认为,在现实生活中,大学生真正关心政治事件以及参与的政治行为是相对较少的,许多大学生政治心理倾向于消极方面。[12]然后,国内外文化的影响。于涛认为,大学生的政治心理受到中国传统“臣民文化”和西方文化中消极因素的影响。[13]最后,科技的影响。崔洪菊和张英魁认为,大众传媒的多元化造成学生甄别信息的困难,网络的一些不良信息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14]
(四)大学生健康政治心理的引导途径
1.自身方面的途径
冯昊提出,对大学生健康政治心理的培养,要准确的自我定位,自我评价要积极而客观,要自尊自信,能够有效的自我控制。[15]孫艳敏提出,对大学生政治心理调控应该注重大学生“三自”作用的发挥。第一,要加强自我教育的主体作用,增强自我教育的积极性。第二,要重视激励教育,引导自我教育的热情。第三,要发挥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16]
2.学校教育方面的途径
赵跃先和李婉婧认为,对于大学生健康政治心理的培养要从三方面出发,教师要灵活运用基本政治理论,加强对大学生政治心理的培育;学校发挥校园文化核心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加强校园文化工作的队伍建设;大学生要通过实践获得知识,了解现实,参与社会。[17]此外,王志华、李建伟和屈跃宽认为,培育大学生积极健康的政治心理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提升大学生的思维水平。第二,锤炼大学生的政治品质。第三,净化大学生的政治
心灵。[18]
3.相关社会方面的途径
首先,经济方面。于涛认为,培育健康政治心理就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增加大学生就业机会和岗
位。[19]其次,政治方面。崔洪菊和张英魁指出,要完善相关制度、机制建设。首先是净化社会政治环境,增强大学生信心。其次是完善公民参与机制,增强大学生的参与意
识。[20]然后,文化方面。李红梅和陈金明提出,培育大学生政治心理,要弘扬先进文化,批判地吸收西方文化,建设具有广泛感召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21]最后,科技方面。蒋雨诗和李敏认为,要优化网络传播环境,引导大学生正确运用网络媒介,引导大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大学生网络自律意识,增强民主法制观念。[22]
二、近五年来大学生政治心理研究的评价
近五年来大学生政治心理研究在其内涵、现状、影响因素以及优化途径四个方面提出了许多有意义的观点,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但同时,研究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研究视角单一
当代大学生政治心理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政治参与、政治意识等方面。学科视角没有突破狭窄领域,缺乏从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及其交叉学科等多学科视角出发。
(二)研究内容缺乏
对大学生政治心理的研究应该结合大学生所处的特殊心理、生理情况进行,从而挖掘出更多资料,形成理论创新,然而从目前已有的相关成果来看,综合研究较少,专题性研究也尚显不足。
(三)研究方法不足
当代大学生政治心理的研究方法已经从单纯的理论分析逐步引入了实证研究,社会调查与统计方法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但从总体来看二者的结合还有待加强。关于调查问卷的设计、发放、回收、统计分析需要经历一个科学的程序,其获得的结果是否有效,还需要仔细推敲。
参考文献:
[1]游河,李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政治价值观与政治心理的调查与分析[J].法制与社会,2015(24).
[2][22]蒋雨诗,李敏.网络媒介视阈下的当代大学生政治心理[J].铜仁学院学报,2014(2).
[3][21]李红梅,陈金明.当代大学生政治心理:现状、成因与塑造[J].三峡论坛,2011(4).
[4]郑碧莲.当代大学生积极政治心理品质缺失问题探析[J].传承,2015(9).
[5]陈晓蕾,赵玉英,陈永华.大学生党员政治心理特点及调控对策[J].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2016(2).
[6][9]李军政,徐磊,田曼.当代大学生政治心理问题探究[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1).
[7]黄昆.公民意识教育视野中的大学生政治心理优化[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4(7).
[8]杨维.我国当代大学生政治心理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
[10]贺利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视阈下的大学生政治心理探析[J].前沿,2014(ZB).
[11]游河.当代大学生政治心理的发展变迁与相关因素[J].考试周刊,2015(72).
[12]廖茂吉.浅析制度要素对大学生政治心理的影响及对策探究[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2(6).
[13][19]于涛.大学生群体政治心理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2.
[14][20]崔洪菊,张英魁.当前大学生政治心理状况及其养成机制的完善[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
[15]馮昊.当代大学生政治心理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
[16]孙艳敏.当代大学生政治心理现状及调控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
[17]赵跃先,李婉婧.大学生健康政治心理培育探析[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3(7).
[18]王志华,李建伟,屈跃宽.当代大学生政治心理结构、基本特征及培养路径[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5(12).
北方文学·上旬2017年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