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英楷
摘 要:自媒体以一种自主交互的方式实现信息传播,让大学生获得了跟世界同步发展和充分展示个人才能的空间,可以凭借自媒体表达观点、关注社会动态,还可以凭借自媒体获取知识和进行人际交往,甚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打上了自媒体的烙印,这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辟了崭新的途径和广阔的前景,同时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和巨大的挑战。因而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把握自媒体特征,改变教育方式,另辟教育途径,有效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现代各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新课题。
关键词:自媒体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前言
自媒体交互便捷的特征,改变了大学生的信息环境和学习生活、人际交往方式[1],每一位大学生都可以自由地接受信息、发布信息,个体的观点和言论能够迅速地传播到各个角落,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显得更加重要和艰巨。高校要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既要鼓励大学生尽量使用自媒体,又要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键是舆论导向,要以马克思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思想基础,壮大高校主流思想舆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传统美德、社会公德、法律法规教育,对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1 自媒体的概念
媒体是传播信息的媒介,自媒体是美国著名硅谷IT专栏作家丹·吉尔默于2002年提出来的,是指任何个人或组织在任何时间和地点访问网络并通过网络分享其经历、见闻、和感想的一种途径和即时传播方式。自媒体的主要类型包括博客、微博、个人空间、微信等。
2 自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
2.1 受教育者学习更加自发主动
大学生都是具有能动性的个体,自媒体给大学生学习带来了自主选择的便捷路径,使其能动性更加突出[2]。大学生利用自媒体资源,选择喜欢的内容,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主研究。自媒体的另一个特点是能掩盖个人身份,在虚拟的交流平台上匿名交互,相互平等又没有利害关系,大学生都能大胆地直抒胸臆,在交互中表现出真实的自我。这使得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能够主动参与教育、接受教育,大胆发表见解,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2.2 师生关系民主化、话语权均等化
自媒體的虚拟交流平台使大学生能够自由表达心声,从根本上改变了师生之间的交往方式。在传统教育模式中,人们给教育者贴上不可逾越、高高在上的标签,使用以教育者为主体的教育方式,这给大学生造成一定压力,致使大学生不愿意把内心真实的想法表现出来。利用自媒体交流平台的虚拟性和平等性,大学生放下了思想包袱,乐于将心声大胆地表达出来,最大限度地削弱了师生之间的层级性。教育者以渊博的知识、精湛的业务、优秀的师德构成的人格魅力,有效引导、因材施教,使大学生自觉接受教育,自媒体时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比传统教育更具魅力。
2.3 教育内容和形式突破时空限制
自媒体最大的优势是广阔的信息覆盖面和多样化的传播方式。传统教育时代,由于技术落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总是受到时空限制,大学生必须集中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接受同一教师的教育,内容往往大一统。随着高新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运用[2],手持移动终端功能日益强大,自媒体博大的网络空间冲破了传统教育的时空界限,扩大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大学生在这广阔的空间里尽可能地张扬个性也获得教育,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突破,教育形式更加多样,教育内容更加丰富、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同学之间可以随时进行思想交流,师生之间也可以平等交流,教育者可以及时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引导,有效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3 自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冲击
3.1 舆论主体多元化,削弱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体地位
自媒体具有便捷性、开放性等特点,便于个体自由传播,甚至个体传播还会先于主流媒体透露信息,致使每个个体的传播都有机会发展为一种舆论导向,产生强大的网络舆论力量[3]。大学生利用便捷开放的网络,随时发表个人见解,随时获取所需信息,或者先于课堂教学就掌握了相关知识,因而对灌输性较强的思想政治教育课毫无兴趣。
3.2 价值观多元化、政治信念易产生动摇
自媒体对于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自媒体网络信息与传统媒体的规范信息相比,来源和内容更为复杂,尤其是一些敏感信息,一旦政府信息不够公开,处理不够及时,更是容易形成网络舆情,形成负面信息。大学生思想较为单纯,对社会充满理想化,如果长期接触这些负面信息,正处于批判性思维快速发展时期的大学生,受到多元思想、多种声音的冲击,会使得大学生在政治信念、爱国情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产生动摇。
3.3 资讯传播无障碍,冲击主旋律教育,易造成大学生认知和行为偏差
自媒体信息没有经过严格的审核和筛选,其博大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内容可供大学生任意获取,但是也存在一些伪科学,还有一些低俗、暴力、色情的内容,甚至存在反社会、反人类的极端思想。这些负面信息,会淡化大学生的道德责任和法律意识[3]。同时,有的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构建的虚拟世界,在意识上强化了网络世界的自我角色,弱化了真实世界的自我,致使性格孤僻、人格异化,在现实生活中人际交往较差。
3.4 网络道德失范,自我约束能力不够,法律意识欠缺
自媒体信息传播的便捷、言论的自由,也让网络道德问题愈发严重,“当真相还在穿鞋,谣言已经跑遍半个世界”。目前我国网络还不够规范,许多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能遵守相应的法律法规,在网络空间匿名隐形活动时则摆脱了现实道德的约束,有的恶搞经典,有的戏谑庄严,甚至出现侮辱谩骂的语言和攻击煽动的言论,随即又引来无数网评。另外,随意转发导致知识产权被侵犯,很多个体并不使用真实姓名,因此发生侵权事件后难以找到侵权主体,这也使得大学生对自己的行为更为轻率。久而久之,致使一些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自我约束能力不够,法律意识淡薄。endprint
3.5 便捷的网络文化传播,引发了大学生快捷的思维方式,增加思想引导难度
自媒体传播快捷、容量巨大等特性,使多数大学生花费较多时间浏览自媒体上的信息,不能仔细品读经典作品和新闻信息。许多大学生阅读经典作品就像浏览自媒体信息一样走马观花,缺乏认真仔细的研究、探索和思考,久而久之,养成了浅尝辄止的阅读习惯,使一些大学生为满足好奇心只会快速浏览,不会悉心研究,并对理论性、学术性较强的信息内容失去兴趣和耐性,导致研究能力下降,思想境界降低,分析判断能力弱化,不能建立成熟的思维方式和理论系统。
4 自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4.1提升教师的媒介素养,树立全新的思想政治工作理念
4.1.1 提高对自媒体的认识
自媒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广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大学生已经掌握了自媒体,使用信息、发布信息都运用自如,这对于一些大龄教育工作者是一个挑战,需要努力学习、弥补缺失、迎头赶上,通过学习演练,掌握自媒体及其传播规律,熟练运用自媒体,利用自媒体快速高效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4]。
4.1.2 树立全新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念
自媒体增强了大学生的独立意识、民主意识和权利意识,大学生既可以通过教育者的教育接收信息,也可以通过自媒体接收信息,教育者的信息渠道对于大学生已经不再是唯一的信息来源渠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转变思想观念、改进工作方法、改变教育方式,学会与学生平等对话,自觉研究自媒体,主动使用自媒体,缩小与大学生的心理距离。
4.2 倡导传播阳光向上的思想政治教育素材
高校要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自媒体交互平台,传播高校主流思想,传播阳光向上的思想政治教育素材[5],要借助媒介整合趋势,形成校内与校外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合力,大力提高大学生的政治修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要发挥团队优势,审核筛选自媒体信息,建设以高校主流思想为主导的网络文化阵地,要深入大学生的日常自媒体活动中,关注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及时干预错误的网络行为,规范使用网络。
4.3 要注重现实与虚拟网络相结合,完善大学生心理素质
自媒体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要立足现实,另一方面要面对网络,现实体现真实性特点,网络体现虚拟性特点。网络的虚拟性特点改变了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维方式,也拓展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渠道。高校要利用自媒体,进行网络论坛等网络教育,又要进行现实宣传教育,让二者有机结合,使大学生通过现实社会实践树立核心价值观,通过自媒体活动增强自我意识,引导大学生对良莠不齐的海量信息,立正纠偏,扬长避短,自我扶正认知和行为偏差,用高校主流思想武装自我、规范自我,引导大学生利用挫折磨炼自我、强大自我,坚强意志,坚定信念,自觉崇尚真善美反对假丑恶。
4.4 构建教育体系,增强大学生的媒介素养
自媒体使大学生自由获取海量信息,也使一些大学生迷失心智[6],这就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完善教育方法,教育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媒介观念,提升媒介素养,学会筛选方法,强化道德和法制观念,增强对自媒体信息的判断、甄别、整合、使用等能力。让大学生注重蓄积正能量,正确使用自媒体,发表网络信息时要懂得承担相应的责任,懂得实事求是,懂得尊重他人、遵守法律、遵循客观规律,正确行使个人话语权[7]。
4.5 对大学生思想发展动态进行持续性跟踪管理与引导
利用自媒体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是要构建规范的监管体系,不能单纯地去设置网络禁区,网络禁区只会引发大学生的猎奇心理。要利用大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引导大学生通过自媒体获取并研究大量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知识,以权威信息澄清虚假言论,消除不良信息的负面影响,壮大高校主流思想,建立核心价值观。
结语
自媒体的广泛普及,给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加强对自媒体的管理和研究,充分挖掘和使用自媒體的传播优势,建立大学生乐于接受的话语体系,建设网络文明。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尽量参与自媒体互动,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8]。在实践过程中,提高媒介素养,养成自律习惯,培养科研能力,坚定理想信念,使大学生有理想、有责任、有担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
参考文献:
[1]季海菊.论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与机遇[J].南京社会学,2015(5) .
[2]贾陆和.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3) .
[3]刘凤英.自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冲击及应对策略[J].改革与开放,2014(16) .
[4]袁文华.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J].科教文汇,2014(8) .
[5]兰海龙,任艳丽.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措施探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4(7) .
[6]刘芳华.高等师范院校学生媒介素养现状及提升策略[M].浙江师范大学博硕论文,2009.
[7]焦树民,刘国珍.论自媒体视阈中的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4) .
[8]任小龙,沈强.自媒体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创新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4(7)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