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江华
摘 要:学习者已经掌握的任何语言知识,尤其是母语知识会对目标语言的学习或习得产生或促进或阻碍的影响,语言学上把这种影响称之为语言迁移。云南方言区学生在习得泰语的过程中也普遍存在语言迁移的现象,本文主要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试图预测在泰语语音习得或学习过程中,云南方言对泰语语音学习的负迁移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对策。
关键词:云南方言 语言迁移 泰语语音
语言迁移是二语习得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它是指学习者已经掌握的任何语言知识,尤其是母语知识会对目标语言的学习或习得产生或促进或阻碍的影响。其中,促进的影响叫作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阻碍的影响叫作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汉语和泰语虽同属汉藏语系,在语音、词汇和语法三个层面上相似度颇高,但仍是存在巨大差异的两种不同语言。云南方言区学生在学习泰语语音的过程中,会拿母语的语音去替代目标语言泰语的某些语音从而产生偏误。对此,本文将进行详细论述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1 云南方言和泰语语音对比
1. 1 云南方言声母和泰语辅音
云南方言区大部分县(市)的声母一般都有22个,少数县(市)声母多至24个或少至18个。//这些声母同普通话的声母基本一致。云南约三分之二的县(市)/ /、//两组声母齐全,三分之一的县(市)只有//组声母;云南省大多数县(市)的方言里都有/n,1/两个声母,少数县(市)有/n/无/1/ 、有/1/无/n/或/n/、/1/混读;/,v,z/这三个声母普通话里没有,是云南方言区特有的声母 。如果把所有声母罗列出来即://
泰语有21个单辅音,它们分别是:/ /,其中//这10个还可以做尾辅音。除此以外,泰语还有11个复合辅音//。
云南方言和泰语中存在//12个相同的辅音,这些发音完全相同的音在云南方言区学生学习泰语语音的过程中很可能会产生正迁移;其余相似或不同的音在云南方言区学生学习泰语语音的过程中很可能会产生负迁移,笔者将在后文中加以详细论述。
1.2 云南方言韵母和泰语元音
由于云南方言区各县(市)方言韵母多至37个,少到24个,虽存在一定差异,但和普通话韵母也大体相似。可分为单元音韵母、元音尾韵母和鼻音尾韵母,其中鼻音尾韵母多数变成了鼻化元音韵母。本文主要选取较有代表性的昆明话韵母作为比较对象,罗列如下:
单元音韵母:
元音尾韵母:
鼻音尾韵母:
和普通话韵母相比,昆明话韵母有以下几个特点:(1)没有撮口呼韵母,凡撮口呼韵母y,ye基本都读作i,ie 等齐齿呼韵母;(2)卷舌音韵母都读成;(3)把ao,iao分别读作,;(4)除,外,其余普通话鼻音尾韵母几乎全部都变成了鼻化元音。
泰语的元音可分为单元音和复合元音。
泰语的单元音有9对18个,它们长短对应十分整齐,包括://。
泰语的复合元音有//3个复元音、由单元音和i,u元音尾相结合的二合元音:// 以及3个三合元音,分别是://。此外,泰语还有元音同辅音韵尾//结合而成的复合韵母。
从比较中我们可以看出:云南方言中的单韵母和泰语的单元音最明显的差异在于长短不分。其次,泰语中的元音//在云南方言中没有对应或相似的音。泰语中的辅音韵尾云南方言中几乎都不存在。
1.3 云南方言声调和泰语声调
在调类方面,云南绝大多数地区的调类和普通话一样,可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四个调类。调值方面,云南方言的阴平调调值为55或44;上声调调值和普通话去声调调值较为相似,多数地区调值为53;云南大多数地区的去声调多为曲折调,调值为212或213;和普通话差别较大的是阳平调,调值为31,和普通话阳平调调值35升调恰恰相反,是降调。
泰语以曼谷话为标准语音,一般来说可分为5个调,调类分别为:中调(mid tone)、低调(low tone)、降调(falling tone)、高调(high tone)和升调(rising tone)。相对应的调值分别为:33、21、41、45和14。
相比较而言,云南方言的陰平调调值55或44跟泰语的中调调值33较为相似,只需读得较低一些就可以了。泰语降调和云南方言中的阳平调调值较为接近,分别为41和31。差别较大的是低调、高调和升调三个调,云南方言中没有跟它们对应或相似的调。
2 从语音对比分析来预测云南方言对泰语语音学习的负迁移
2.1 云南方言对学生泰语辅音学习的负迁移
本文将从单辅音、复辅音和尾音三个方面讨论云南方言对学生泰语辅音的负迁移影响。
单辅音方面:(1)云南方言中少数县(市)有/n/无/1/ 、有/1 /无/n/或/n/、/1/混读,可能会影响学生泰语 /n,1/的发音。(2)云南方言中没有/b,d/这两个浊音,但是存在相对应的清音/p,t/,学习者就可能拿这两个清音去替代浊音,从而产生负迁移。(3)泰语中的塞擦音/c,c'/和云南方言中的两组塞擦音// 和//发音较为相似,但泰语中的/c,c'/属于舌面中清塞擦音,云南方言的/ /为舌尖后清塞擦音,/ /为舌尖前清塞擦音。(4)//这个音泰语中有而云南方言中没有,但泰语中它主要放在元音前面做零声母,而且云南方言和普通话中都有此现象发生,因此,单辅音方面云南方言不会对其产生影响。(5)/w,j/是半元音,做辅音时相当于云南方言中的/i,u/开头的韵母。学生也不会在习得这两个辅音的过程中产生偏误。(6)泰语中唯一的舌尖中浊颤音/r/在发音时,舌尖要向硬腭抬起,气流由舌面和硬腭间摩擦而出。这对于习惯了云南方言和普通话的学生来说难度相当大,预计大部分学生会用云南方言中同一发音部位的边音/1/去替代舌尖中浊颤音/r/。endprint
复辅音方面:云南方言和普通话中都只有单辅音而没有复辅音,而泰语中有11个复辅音//。究其实质,是/1,r,w/三个辅音同三个塞音呈现出的不同的排列组合。其中/kw,k'w/两个音可以看作/k,k'/和元音/u/的组合,在习得这两个复辅音时也不会产生负迁移影响。其余的9個复辅音中由于包含/1,r/两个容易混淆的音,所以有可能发生含/1/的复辅音去替代含/r/的复辅音,从而产生语音偏误。
尾音方面:普通话和泰语都有前后鼻音的区别,但云南话里除了个别地区以外,大部分地区鼻音尾韵母都变成了鼻化元音韵母,前后鼻音无法分辨。那么,当他们学习泰语的时候,可能受方言影响不能区分和识别/n/和//鼻音韵尾。也就是说,云南方言区学生很可能把泰语的//就发成//,或者刚好相反,把//发成//。其余的-m,-p,-t,-k等四个辅音韵尾云南方言中也不存在,云南方言区学生虽然通过练习会逐渐掌握这些浊音尾的发音,但在日常的交流对话当中,对这些尾音的辨识度普遍不高。
2.2 云南方言对学生泰语元音学习的负迁移
云南方言对学习者习得泰语元音的首要影响就是对其元音长短音的影响。云南方言中元音没有长短之分,云南方言区学生说泰语时必定会忽略音的长短变化,导致其所讲的泰语词出现长、短元音不分的错误。其次,是对泰语中存在而云南方言中却没有的元音的影响。例如,泰语中的两个长短对应的元音音素//云南方言里没有,因此,很多学生不能体会到怎样准确地发音,他们只是觉得这两个音和//很相似,就凭感觉把它发得很像//,有的学生注意到了这个差别,又往往会矫枉过正,把泰语中的//这对元音发成了//。
2.3 云南方言对学生泰语声调学习的负迁移
云南方言对学生泰语声调的习得也有影响。汉语和泰语虽然都是有声调的语言,但这却并不意味着云南方言区学生在学习泰语声调时,不会出现跑调现象。云南方言和泰语的声调无论是在调类还是调值方面都不尽相同。较为相似的就只有阴平(调值55或44)和阳平(调值31)两个调,分别和泰语的中调(调值33)和降调(调值41)较为相似,泰语中的低调、高调和升调在云南各地的方言中都没有声调和它们对应。因此,云南方言区学生在发泰语声调时,往往容易把泰语的升调(调值14)发成云南方言的去声调(调值212或213),高调(调值45)又高不上去,或者把高调跟升调混读。发泰语的低调时,低不下去,只好用阳平调替代,变成了高降调。
3 克服负迁移对应的教学策略
要解决上述云南方言区学生泰语的发音问题,笔者认为应该用正确的态度看待云南方言对泰语学习的语言迁移现象,强化正迁移,避免负迁移;适当利用学生已经掌握的普通话或英语语音知识矫正错误;坚持汉、泰语音对比原则;适当增补语音学一般知识的原则;掌握泰语语音体系和发音特点等。
参考文献:
[1]俞理明编著.语言迁移与二语习得:回顾、反思和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2] [M]..
[3] 杨光远.十三世纪傣泰语言的语音系统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
[4] 吴积才,颜晓云.云南方音概况[J].玉溪师专学报(综合版),1986(4).
[5] 吴积才,颜晓云.云南方音概况(二)[J].玉溪师专学报(综合版),1986(5).
[6] 吴积才,颜晓云.云南方音概况(三)[J].玉溪师专学报(综合版),1987(1).
[7] 楚雄方言志[J]. 红河学院学报,1986(01).
[8] 张波.内蒙古方言对英语语音学习的负迁移[J] .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六辑),2010(01).
[9] [D]..
[10] 陈娥.泰国学生汉语习得中的语音偏误研究 [D] .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0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