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辅导员所承担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2017-09-06 12:36王美琳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7年6期
关键词:辅导员心理健康政治

王美琳

“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育改革中出现的新观念,最早产生于西方学校。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大多是“填鸭式”的宣传,着眼点侧重在用政治理论武装人、塑造人和改造人。而心理健康教育从“低处”入手,把人的认知状态、情绪状态等作为工作内容,有其独特的专业性和技术性,在工作开展的自助助人过程中,更体现出了人文关怀的实质。

高校辅导员作为高校学生管理的一线工作者,有其自身的特殊性、特定的工作职责和手段,要胜任此工作需掌握特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工作技能。同时,辅导员工作涉及学生思政教育、事务管理、就业指导和心理健康教育等领域,具有很强的综合性,需要掌握多方面的理论知识和方法,并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加以综合运用。因此,辅导员要能够掌握并运用心理教育的各种方法,把握大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从思想上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早在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就明确指出“要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有关教育行政部门也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出了硬性规定。高校要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教学计划,全日制高校配备心理学相关学历的专业心理咨询教师,与全日制在校学生的比例不低于1:3000等。

据某调查显示,全国大学生中因精神疾病而退学的人数占退学总人数的54.4%;28%的大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其中,近10%的学生存在中等程度以上的心理问题。另一项调查表明,当大学生有了心理问题的时候,首先选择向朋友倾诉(79.8%),其次是向母亲(45.5%)、同学(38.6%)、恋人(30.9%)、父亲(22.5%)、同龄亲属(15.8%)倾诉,选择向心理咨询师倾诉的仅占3.2%。而学生获得心理知识的途径,列第一位的是心理健康书籍,其次是电台的聊天节目(38.8%),校内心理咨询机构(11.4%)仅列第八位。有统计表明,目前我国高校专职心理咨询员与学生比例不足1∶10000。而国外高校专职心理咨询人员与学生的比例大致为1∶400。专职心理咨询员资源严重不足,已成为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大障碍。因而,在高校辅导员中加强普及心理咨询知识与技巧,培养专门的心理辅导员队伍显得尤为重要。

二、辅导员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特殊地位

1.高校辅导员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特殊地位是由辅导员在高校中的特殊性决定的。

在高校中,辅导员是与学生接触时间最久和接触面最广的,学校其他老师、领导与学生的接触很少,有的只是局限于课堂教学,有的都从未谋面,互相不认识。学生升入大学,走进高校最有归宿感的人除了自己的同寝室同学外就是辅导员了,辅导员对学生的學习、生活、甚至是情感是了解信息最多的人了。因此,辅导员在大学生生涯中,对学生的影响是相当重的,辅导员的素质将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素质,辅导员的政治素养、道德信仰也直接或间接地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2.辅导员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特殊地位是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决定的。

高校是成就高素质人才的主要基地,同时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目标实现的希望所在。那么大学生作为高校的培养对象,其思想状况如何、人格健全与否,将直接影响到社会主义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前景,关系到民族的未来甚或世界的前进步伐。

三、当前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现状

1.高校辅导员队伍现状。

(1)专业素质薄弱。如今,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现状以及不能满足现有的高校改革和发展的需要。现在的辅导员队伍知识比较欠缺、理论素养也需要进一步的提高。现有的高校辅导员队伍人员与学生的比例也出现严重失调的情况,辅导员不仅要从事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另外还要从事学生的日常管理事务,加上另外还有一些与学生工作密切相关的部门也向辅导员安排工作,多重管理、多重考核使得辅导员对自身理论知识的学习减少,对于学生和老师之间出现的一些比较热点和难点的问题出现有不理解和困惑的情况,因此使得辅导员不能满足形式发展的需要,进而也使得他们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也产生了负面的影响。

(2)角色定位偏差、思想不稳定。从全国各高校的调查情况显示,辅导员队伍普遍存在着思想不稳定的情况,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其中很大一部分的辅导员是来自于高校留校的学生,在担任短期辅导员的工作之后就可以转到教学、科研有的或者是直接报考研究生,从而不能长期的担任辅导员的工作。这些原因都是导致辅导员不稳定的主要原因,会使得他们常常一心多用,无法将全部的精力投入到辅导员的工作中,因此,使得他们的工作效率降低,另外,由于辅导员岗位上频繁的调整,会使得辅导员的队伍出现不稳定的情况,从而使得学生的工作效果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3)辅导员的职业发展空间窄。由于辅导员的工作负荷重、压力大,真正愿意长期从事第一线工作的辅导员并不多。调查表明,最困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得不到正确评价”、“职务晋升相对困难”、“职称晋升也相对困难”、另外“学非所用”以及“待遇低”。根据相关的调查显示,在大学辅导员的队伍中,有46.12%的认为从事辅导员工作使其感到个人事业上前途渺茫,仅有15.65%不这么认为。

(4)辅导员评价激励机制不健全和流动机制,队伍不稳定。大学辅导员的队伍是主要以年轻人为主体,随着时间的推进,会有不可避免的人员流动。一般高校对辅导员的任职时间在4~5年左右,这种短期的录用,使得辅导员在潜意识里,只把他当做一个临时性的、过渡性的工作来做,而并没有把它当做是事业来做。出现上述这种情况与高校对于辅导员的发展方向没有明确及其没有健全的流动机制有关。另外,在对高校辅导员队伍评价激励机制上,也存在着缺陷。辅导员由于需要占用大量业余时间与学生交流、沟通,因此而忽略了教学和科研。另外,辅导员的职称、待遇等相对较低,这些因素都会使得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受到直接的影响。

2.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措施。

(1)注重选拔和培训制度。要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要求,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选拔、培养和管理机制。严格把好入口关,把一些素质高、年富力强的优秀毕业生吸收到学生工作队伍里来,让他们能发挥自己的专业所长,更好地工作。要按照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标准和要求来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辅导员队伍。要对辅导员进行严格而系统的专业培训,培训合格后才能上岗。对辅导员进行专业化培养,形成科学的“养用结合”机制,不断帮助辅导员队伍坚定政治信念、提高专业素质、增强实践能力、培养敬业精神。辅导员还可以参加不同的专题培训,保证专业有专攻。要建立培训的长效机制,强化终身学习理念,将培训与考核挂钩。

(2)明确辅导员的角色定位。辅导员要明确自己的角色,首先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辅导员是实施者。因此,辅导员要充分发挥重要的教育和引导作用。另外,辅导员是大学生成长中的知心朋友,只有和学生成为知心朋友,深入了解学生,才能正确引导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3)加强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建设。首先是要对辅导员工作的支撑学科建设不断的进行完善。重视辅导员工作的支撑学科建设对于加快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步伐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辅导员专业化和职业化的必要的支撑体系。其次,要不断的支持和鼓励辅导员的职业化发展。

当代大学生的学业、思想、心理及其生活等具有多样性,因此,对辅导员的工作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因此,要胜任这种多样化的工作,必须要求要有一支专业化、高素质、高能力的专业化的辅导员队伍,因此要求高校建立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的机制。三是高校要为辅导员科研立项创造有利的条件。在对于科研立项时,要有意识的倾斜与辅导员,要鼓励和支持辅导员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及其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而开展的研究;三是完善高校辅导员培养的专业设置体系。要鼓励高校辅导员在职读辅导员专业硕士及其博士,使得辅导员队伍具有更专业的人才。另外还要建立辅导员研究基金,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整体规划中将高校学生思想政治也纳入其中。

(4)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长效体制与机制。高校要加强辅导员队伍的建设。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要严格选拔标准,建立有效选拔机制。要一如既往的坚持“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JE"的标准,在选聘辅导员时,要全面发展,将热爱辅导员工作、有志于辅导员工作的人员招聘到岗位上来,从源头上把关,从而将优秀的、高素质的人员选聘到辅导员的工作岗位上来。另外一个方面是要建立有利于辅导员发展的长效机制,这样才能使得辅导员更有热情和激情去做好自己的工作。要加强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三是要建立辅导员培训培养机制。高校对于辅导员的培养要采取“请进来”和“送出去”的措施。另外还要加强对辅导员进行政治培训以及业务培训。要将对辅导员的培训工作进行正常化和制度化。

3.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队伍观念创新。

(1)以学生为本观念。现代教育强调学生的综合素质整体发展。因而,辅导员必须确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增强服务意识,做到理解学生、关心学生,建立“每个人都是人才”的观念,更新教育模式,把学生培养成高技能、高素质的的人才。培养学生的自觉性,重视塑造学生的各自特点,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此,高校辅导员要率先垂范、以生为本,关爱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使学生学会认识自己,认清社会,成为有理想、有抱负的新时代大学生。

(2)与时俱进观念。陈旧的工作方法使人止步于眼前,只有继往开来,才能与时俱进。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队伍如何适应时代需求,保持活力?更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为上策。

四、从角色上摆正心理辅导员位置

1.思想政治素质。

高校辅导员的思想政治素质主要包括政治、思想、道德素质等。一是政治素质,多数的高校辅导员的政治素质较高,能够认清政治方向、能较好地遵守政治纪律、坚定政治立場等,当然,少数辅导员在以上方面还有待加强;二是思想素质,多数高校辅导员有较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能够充分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实事求是,具有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在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等方面还有待提高;三是道德素质,多数辅导员能做到为人师表,但真正做到全身心投入辅导员工作的不多,故,也不能完全做到做到以学生为本。

2.专业知识素质。

根据调查,多数高校辅导员对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理论、政策、文件学习不精,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不够全面、学生管理知识有待提高,在心理学、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方面知识虽受到学校和辅导员的重视,但要么有高度没深度,要么深而不精,总与要求的有所差距。

3.能力素质。

一是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多数高校辅导员理论素养偏低、理论联系实践能力偏弱,不能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去发现和研究问题,从而更好的解决问题;二是管理能力,大多辅导员具有多年的学生管理经验,管理能力较强,极少的辅导员管理观念陈旧,应对突发事件经验较少;三是沟通表达能力,虽然辅导员一般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但沟通意识和沟通实践还需进一步增强,与时俱进;四是创新能力,虽然多数辅导员自认为具备创能力,但要他们举例说明自己有何创新时,多数辅导员力不从心,这说明辅导员的创新性几乎没有运用到实践。

4.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主要表现

(1)学生的知心朋友。与专业咨询师相比,辅导员的专业知识虽然不足,但与学生更贴近,更有亲和力。学生愿意主动与辅导员沟通,如果能在萌芽阶段就给予及时疏导,就可大事化小,小事化无。若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辅导员也可在第一时间与家长,心理专家进行沟通,短时间内寻求最有效解决方法。

(2)学生工作第一责任人。一般高校按年级、专业划分辅导员,这种配置便于辅导员对各自管辖内的学生有针对性的管理与辅导,学生遇到问题可及时找到相对应的辅导员。辅导员可以在考虑学生心理共性问题的基础上,选择具体的心理辅导内容和方法,使工作开展更具有目的性和针对性。

(3)学生身边的榜样。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多种多样,除课堂知识教学,心理咨询等方式外,日常生活中老师和辅导员的言行举止也对学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榜样示范教育功能。

五、提高高校辅导员工作质量的新思路

1.创新工作方法。

(1)从说教型辅导员向示范型辅导员转化。辅导员最基本的两项工作是思想教育和学生日常管理。工作难度和工作责任都非常大,工作事务尤其繁琐,这样往往导致有些辅导员不讲究工作方法,只一味的说教,认为自己就是权威,这样势必导致学生的被动服从,甚至有些学生嘴上说是,可背后说不。因此,我们就需要用榜样的力量教育学生,以自身的言行举止,潜移默化的熏陶学生。

(2)从经验型向科研型轉化。人们对于辅导员的认识也存在一定的误区。认为辅导员只是做学生日常管理工作,谁都能做。事实并非如此,辅导员工作并不只是管理学生纪律、评奖学金、查宿舍卫生那么简单,辅导员还承担着重要的育人职责,担负着重要的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在内的多方面的教育职责,而这些都需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来做支撑,必须专业化。

2.充分利用网络平台进行管理。

现在的学生工作基本上离不开计算机,随着交流工具的逐步现代化,“90后”学生更愿意和老师在网上交流。QQ、飞信、MSN、微博也是“80后”“90后”挚爱的时代产品。这些聊天工具可以帮助学生及时解答一些学习生活上的问题。网络德育工作方法是指在利用局域网(LAN)和广域网(WAN)上开展的一系列德育活动时所采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它在政治思想教育中起着主要的重要的作用,因此,高校辅导员要充分地利用网络加强对大学生道德的教育。比如,建立班级 QQ 群,编辑飞信号,Email 等交流信息的工具,建立校内网联系平台等,都能有效的加强组织联系,树立集体观念,也同时实现了网络化办公。

3.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通过积极建立和完善行之有效,动作灵活的心理健康网络,发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三个层次心理健康网络包括:一级层次——由最贴近学生的辅导员组成:二级层次——由院系党委(总支)(幅)书记和班主任组成;三级层次——由学校心理咨询中心专家组成。一级层次具有对心理问题迅速反馈,跟踪辅导时期防范的作用。二级层次具有批导性的作用。三级层次制定整体性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与计划,给予一、二级层次专业性辅导,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咨询。其中学生工作部门的辅导队伍是三级层次体系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作为最基层的学生工作者,一名合格的辅导员,必须具备心理健康教育意识,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方法技巧和原则,才能有效地开展大学生思想的工作与心理教育工作。

4.探索辅导员工作的专业化发展。

高校辅导员虽然成为了很多毕业生的就业选择,但大多把辅导员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这个谋生的手段远没有达到专业的程度。这是因为,我国辅导员在教育、培养、准入、训练及提升等环节上还没有做到专门化和标准化。这从我国辅导员目前的现状可以明显的看出,我国目前还没有专门的高校学生辅导员或者学生事务管理专业,目前的辅导员多数并未受到过专门的训练,实际上采取的是一种师傅带徒弟,或者是“遵规行事”的培养方式,刚工作的辅导员要么模仿老辅导员的工作方式,要么完全按照上级如何规定我就如何做的方式开展工作,这使得辅导员在起初的教育与培养的环节上就不够专业。因此,辅导员的专业化发展,必须在教育与培养、发展与提升等方面加入专业的要素,提高专业的层次,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辅导员的高质量,从而体现出辅导员的专业化。

六、辅导员对大学生心理辅导工作的有效途径

辅导员工作的对象是大学生。辅导员要积极开拓工作思路,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为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个性的和谐发展提供支持。只有把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才能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创造有利条件,从而为高校学生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1.保持良好交流,及时发现问题。

“90”后大学生思想活跃、渴求知识、追求进步、积极向上、奋发成才,他们有自己的独立意识且自我保护意识较强,不太愿意轻易敞开心扉,接纳别人。因此,辅导员老师要经常开展与学生的谈心谈话工作,与大学生保持良好的交流与沟通,积极主动关心学生、爱护学生,让学生从心底里信任辅导员,愿意与辅导员分享自己的心理世界。只有这样,辅导员才能及时发现学生出现的一些心理烦恼与困惑,在此基础上指导和帮助大学生学会疏导不良情绪,尽可能地把学生的心理危机扼杀在萌芽的状态。

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思想认识得到有效的提高对于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具有积极地作用,大学生要实现良好的发展,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就必须要完善自己的性格,正确的评价自我。在高校教育中,应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开展的前提,大学生如果出现孤僻、情绪消极、自信心不强等不健康的心理现象,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也会受到影响,不利于较好的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所以应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从而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1]辅导员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也会运用到心理学的知识,因此二者是不可分开的,要将心理健康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促进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心理素质,不断提升思想道德素质。

2.重视团体辅导,强化人文关怀。

团体心理辅导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辅导员要积极组织学生经常性的开展团体辅导活动,以此为契机,增强大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与团结合作的意识,让大学生学会在集体活动中共同分享生活经验,让学生在提升对自我接纳的同时愿意和集体其他成员分享“喜怒哀乐与悲欢离合”,团体辅导活动结束之后,辅导员要及时与学生共同分享内心感受,指导与帮助学生学会向他人倾述内心的真实感受,强化同学之间的人文关怀精神,进而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促进大学生个体的健康成长。

3.开拓工作思路,坚持情感教育。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和体验。据有关研究表明,人只有在愉快和谐的心灵气氛中、精神状态亢奋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充分发挥其才能,做出具有创造性的业绩。辅导员在实践学生工作中要注重不断开拓新思路、新方法,坚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情感教育路径,实现与学生在思想情感上的融洽,与学生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支持。尊重学生的个性需求,与学生成为知心朋友,同时在教育实践过程中注重情感交流的方式与方法,从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情感需求出发,坚持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工作做到学生的家庭、教室、寝室及活动场所。不断激发学生的健康心理,引导和帮助学生学会用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转化非正常心理和现象,用情感的力量 鼓励他们从思想深处产生发奋学习的愿望。

4.关注个性发展,团结集体力量。

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我们发现:大学生群体中出现严重心理危机的现象毕竟是少数,绝大多数大学生都具备良好的精神面貌。因此,在工作中,一方面,辅导员要坚持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把握大学生思想发展的主流因素,分对象、分主次地有效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另一方面,辅导员在工作中应该坚持积极团结集体的力量、团结学生当中的先进积极分子的力量,培养学生的自我服务意识与学生服务学生的意识。

5.积累实战经验,提升专业能力。

辅导员的人格与心态首先应该是积极健康的,在具体的工作中,辅导员应该学会实践反思学生工作的个性案例,分析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的共性心理问题,在此前提下,结合大学生的出现个性心理危机的契合点,找出有效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关键因素,不断积累实战经验教训,有的放矢的开展工作。此外,辅导员在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要注重不断提升专业知识水平与相关专业技能,丰富自身的心理学、教育学知识,坚持科学、合理的教育实践策略。

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做好校园文化建设,定期组织学生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丰富学生的心理生活体验,使他们能够在活动中感受集体的温暖与力量。高校辅导员可以根据学校的特色以及学生特点举办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不仅能够受到学生的喜欢,也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举办心理讲座,让学生明确心理问题对今后发展的影响,了解心理方面的知识,能够使他们主动接受心理咨询,解决心理问题。观看心理教育的影片,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净化自己的心灵。通过形式多样的心理教育活动,为学生营造健康积极的氛围,使学生认识到自己存在的心理问题,并加以改正,形成健康积极的心态,从而实现更好的发展。

6.辅导员工作必须处理好“四个关系”。

(1)继承与创新“不断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方法”,创新工作是辅导员解决各种新情况新问题的关键;

(2)传统与特色“努力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载体”,辅导员要针对大学生思想观念的变化,精心设计新的活动形式和载体,满足不同年级、不同层次大学生需求;

(3)学习与工作“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辅导员面对的学生是一群信息量大、知识面广、思想活跃、批判精神较强的青年群体,如果不做一个勤奋的学习者,就面临着落伍的危险;

(4)事业心与平常心“增强工作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辅导员工作需要付出和奉献,而不能图以回报,也无法图以回报,因为辅导员培养的学生是流动的,最终要走出校门,回报社会。

一直以来高校辅导员,都被认为是从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基层干部,是思想政治工作第一线的组织者和教育者,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长期以来,辅导员处在一个进退两难的局面。辅导员并没有作为一门职业而存在,于是不少人把辅导员工作当作进入高校工作的一个跳板,目标是向专职教师转型。所以,稳定辅导员队伍,必然要实现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与专业化。

职业化要求辅导员逐步向专家型发展,专心本职工作,成为学生政治工作、思想工作、教育管理工作、心理咨询工作、就业指导方面的专家。辅导员作为高校的思政教师和党政后备管理干部,出路基本能够保证畅通,队伍的稳定性和工作的积极性都能得到保证。

辅导员队伍经過这样的职业化、专业化的培训,相信能够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一支“招之能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具有极强号召力和战斗力的队伍。

猜你喜欢
辅导员心理健康政治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