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秋红
摘 要:生本教育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是由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郭思乐教授全力倡导、推广的一种素质教育。生本教育最突出的特点是以生为本,不但高度尊重学生,而且充分相信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学生的学习潜能激发出来。结合生本教育理念,做好学困生辅导,让学困生也能有所得。
关键词:生本教育;学困生
生本教育的课堂给学生提供了很大的自主学习空间,让学生在自主、动手、合作、探究、交往的氛围中去获取知识,为他们的潜能的发挥和可持续性发展奠定了基础。
生本课堂教学中以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为主,以学生的自身感悟为主,教师只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组织者、调控者、参与者,教师能不讲的尽量不讲、能少讲的尽量少讲,只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必要的点拨,生本教育达到的最终目标:学而不教。所以“一切依靠学生”显得尤为突出。
在生本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由于遵循着“一切依靠学生”的原则,所以我在进行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后,在自己任教的班级中出现了这样的情况:优生越来越优,这的确是令人兴奋不已,但也出现了让我焦虑不安的情况,差生的队伍竟然越来越大。
一、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两极分化的现象引起了我的思考,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分析,学困生形成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困生学习习惯较差。
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这个班级的学生在学习习惯上存在很大的差异,学习较好的同学在课堂上能够勤动脑,勤动手,课后也能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而学困生则不然,课堂行为懒散,注意力不能集中,这跟他们上课习惯有很大的关系。
2.“低入”做得还不够“低”。
生本教育理念对课堂教学要求贯彻“下要保底,上不封 顶”的原则。要保底,那就必须“低入”,对教学的要求不能过高,门槛不能设得太高,尤其应充分考虑到后进学生的接受能力,这样才能让每个学生有信心去学习、自觉的去学习,消除学习中遇到困难时的心理障碍,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有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的愉悦感。而我在生本教育教学实践的初期阶段中,由于考虑欠缺没有更多地关注后进生的第一层次知识基础和他们的学习能力,所以导致这些学生在学习中信心不足,学习热情低落,抹杀了他们对学习的兴趣,自然越来越跟不上,逐步走“下坡路”进入了后进生的行列。
3.忽视了后进生在小组中的地位。
生本教育的课堂中“讨论”是常规,学习的过程主要是以学生的讨论为主,学习中的诸多问题是让学生在討论、合作、探究中解决,学习的讨论是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完成的。在讨论中,我发现,那些优生和中等生都显得非常活跃和积极,而后进生更多的时候是以一个听众、旁观者的身份参与课堂教学,他们很少有机会发表个人见解,甚至不发表任何意见,以致于连其他同学讨论到哪儿都不知道,拿着课本乱翻一通。久而久之,他们也习惯做配角、当听众,甚至今天自己不发言反而感到庆幸。感觉“热闹的课堂”与自己无关。之所以这样,就是因为教师没有更多地关注他们,重视他们在学习小组中的地位,教师本人只是关注其他学生的热烈的讨论,而其他小组成员也如老师那般,只注重了自己的发言,而忽视了身边的、同组的后进生。在小组中被人这样忽视,久而久之哪有学习的积极性呢?
二、转化学困生的策略
教学中既然差生的队伍扩大了,那就应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使后进生不再差下去,应该努力追赶,缩小与其他同学的距离。在解决学困生的问题上,我主要采取了下列的教学对策: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困生的转化应该从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综合能力。选好能够起到模范示范作用的小组长,结成一对一的“组中对子”。另外教师在在课后要指导组长学习如何管理自己的小组,如何关注组中的每一个人。教师在课堂上也要走到学生中间去,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尤其是学困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2.“低入”工作一定要保底。
比如每上一节新课,给学生布置的前置性作业时,要考虑到全班不同层次学生的探究能力,分层次布置作业,尤其是学困生的作业,他们认为这几件事情自己能做到,尽管他们与其他同学仍有一定的差距,但因为老师提出的要求满足了他们的意愿,他们便愿意去做,逐渐地对学习有了兴趣与信心,他们就会逐步地从差生的队伍中走出来,缩短与他人的距离。
3.关注后进生在学习中的参与度。
教师在学生学习小组讨论时,要时常走到后进生的身旁,多鼓励他们在小组中勇敢发言,甚至有时给有些小组硬性任务,一定要多安排后进的同学多发言。这样做,就是想让其他组员担当起帮助后进生积极参与学习的责任。在共同的全班性的学习交流中,我则更关注后进生的参与度,如果哪个小组中的后进生发言了,回答对的我会对其进行表扬,即使回答错了,我也会给其一个鼓励的眼神。逐渐地后进的学生胆大了,开始发言了,由说一句话到说几句话,他们在一点点在发生着变化。
另外,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不可缺少的一环。小组合作评价突破了传统学科教学中对学习单一的“作业评价”、“考试评价”模式。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反映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情况,而且要反映学生思考,解决问题和情感态度的发展;不仅要反映学习的结果,而且要反映学习过程。评价的标准应多维、评价方法应多样、评价主体应多元,尤其突出对学生合作探究、创新和实践能力的评价。教学策略的改变,始终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所以我所教班学困生队伍扩大的情况通过一段时间的改变得到了扭转,他们学习的态度有所改变,课堂上能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能主动找老师和同学帮助自己解决学习上的困难,尽自己的努力提高学习成绩。我在生本教育教学的实践中,真切地体会到,只要教师切实做到“低入”和“以学定教”、保证后进学生的学习时间,关注学困生的学习参与程度,那么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就会被充分调动起来,他们内在的学习潜能得以发挥,相信他们很快就会从学困生的队伍中走出来,跟上其他同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