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2017-09-06 11:13李芹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7年6期
关键词:渗透心理健康素养

李芹

摘 要:在进行语文学习的同时,还要对学生健全的心理健康人格进行培养,让学生得到强大的心理素质。小学正是学生思想的启蒙阶段,而语文又是一门语言性的学科,从中加入心理健康的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将对心理健康教育以及语文学科相结合的途径以及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对提升自身心理品质的作用进行具体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心理健康;渗透;素养

一、心理健康教育与语文学科相结合的途径

语文学习以学生以有的心理发展水平为前提,学习语文能推动学生心理健康发展。通过语文学科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自我意识,培养学生积极稳定的情绪,借助语文教学可以建立和谐人际关系,凭借语文教学可以完善学生人格,培养学生良好的适应环境的能力,所以在语文教学应该重视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将心理健康教育与语文学科教学相结合,以促进学生的发展。心理健康教育与语文学科结合的途径大致有以下几种:

1.在课堂上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

语文课堂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中进行。教师要从凌驾于学生之上的课堂上走下来。和学生融为一体,共同生活,消除师生间的距离,使学生充分表现自己的个性才能,要走进学生的学习思维,沟通学路,使教路更好地服务于学路,使学生的学习生活不带有随意性、盲目性。教师要使学生都有一定程度的自主,能够独立思考,独立负责地做出决定,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的朋友,是学生的导师,起着启发、诱导、辅导的作用,教师在学生中要放下架子、不摆权威、平等相处、相互尊重、彼此建立积极联系的合作气氛,让学生潜心去读,用心去悟、大胆质疑,形成爱动口、爱动手、爱动脑的课堂气氛。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发现疑点,多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要让学生变得积极主动,自己去发现问题,进行试验,提出新的假设,让学生在质疑、释疑过程中,拓展思维,引导多思,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归纳概括、总结出充满新意和个性的见解,教师允许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不同的想法,并且允许提出与教师意见相反的问题,教师要热情指导,即使是“异想天开”的问题,教师也不要批评指责,要及时保护他们敢于怀疑的精神。

2.在课堂上巧设疑问,让学生彰显个性。

课堂讨论是语文课上常用的教学方法,但在现实课堂上,往往出现启而不发现象,究其原因除了学生的水平有限外,可能还是老师设计问题的水平了,若问题设计得好,学生还是会有话说的,语文课堂讨论最忌老师总结时给某个问题来个标准答案一锤定音,应让学生充分彰显个性发表自己的见解,激活思维,这样才能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符合学生心理健康发育的方向。否则讨论也就失去了意义,学生也会在长久的标准答案的教育下失去自我。

3.利用教材自身资源,让学生以转变观念,以文感人。

教材自身包含有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是语文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得以实施的物质保证。语文学科以其教材内容的形象性、生动性,便于对学生陶冶情操,启迪人生,从而达到寓心理健康教育于其中的教育目的。语文课本中入选的文章,绝大多数是文质兼美的优秀之作,这些优秀文章是人类文化的缩影,其思想内容的丰富性、认识生活的深刻性,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性,为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和发展开辟了广阔的文化沃土。教材的每一篇文章都蕴涵作者对生活、对人生的感悟,体现了作者的人格魅力,有的作品在人物中注入作者自己理想的性格,体现人性中最完美的性格,语文教师可通过自己的大量阅读,摄取符合学生阅读的时文,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4.利用课外案例补充教学,让学生展示自我,以说励人。

口语训练不但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而且能让学生展示自我,增加自信,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口语训练,主要包括课前五分钟说话、语文活动课和语文课文相关实例三种形式。其中“课前说话”是每天安排一名学生上台,就自己的所见所闻发表看法,然后老师稍作点评,并进行鼓励。“语文活动课”的内容主要有两项:一是让学生评说课文中的人物或观点,着重培养学生的正义感、同情心和批评精神;二是让学生讨论社会热点问题,做生活的有心人。学生们通过讨论,不仅提高了自己的思辨能力和写作水平,还懂得了如何择业、如何做人、如何珍视生命。对自己的未来也多了一份自信。第三种形式是在讲到课文中的某个例子时,让学生展开联想,以寻找生活中的亲身经历的实例来分析课文,进一步加深印象,能提高学生语文素质、锻炼学生心理素质的同时,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

二、语文素质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鉴于语文的人文工具性质,它较之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有着独特的优势。语文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具备各种有利因素以及操作技巧,能在教學中达到优化人才心理素质的目的。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迁移(指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对其他学习的影响)的现象广泛存在,不仅存在于知识、技能的学习中,而且也存在于态度与品德的学习中”,“学习的迁移也是促进学生心理发展的关键,是使习得的知识、技能与道德规范向能力与品德转化的关键。”语文学习的迁移效应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尤为突出。

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大多数是名家名篇,蕴含着非常丰富的人格、心理教育因素,能变直接教育为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如通过语文教学,可以使学生接触生活实例,激发其成就动机、求知欲望、学习热情、责任感、荣誉感、自信心、独立性等非智力因素,这些都是其他课程无法达到的,学生能通过语文学习培养健康的心理,实现自我认识、自我完善,最终提高自身素质。可以说,心理健康教育对小学语文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任丽芳.小学语文与心理健康教育.[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2016(14).

[2]孙君.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J]中学课程辅导,2016(7).endprint

猜你喜欢
渗透心理健康素养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