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

2017-09-06 14:51吕晓红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7年6期
关键词:德育课文教材

吕晓红

语文课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目标导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进行德育,让学生潜移默化的提高社会觉悟,初步具有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这样方能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蕴含着丰富多彩的育人典型,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我认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渗透德育:

一、根据教材内容,确定德育目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学也是如此,在语文教学中深钻课程标准,吃透教材内容,在此基础上确立课文的德育目标,是进行德育渗透重要的一步。只有吃透教材,才能在教学中有的放矢。因此,学期的开始就要大体了解教材的内容,确定这学期的德育目标,在以后的教学中以目标为中心进行教学。在学习每篇课文之前也要深钻教材,从不同角度挖掘德育内容,确定这篇文章所要达到的德育目的,进而融入到教学环节中。比如,在教学小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去年的树》的时候,我抓住“承诺”展开教学,小鸟答应树要唱歌给他听,第二年回来的时候见不到树了,然后千辛万苦的去寻找好朋友树,让学生知道“答应别人的事情就要做到”,诚信是立人之本。在教学《长城》时,利用数据和图片让学生感受长城宏伟壮观的气势,从而感受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深深地感受到长城是由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血汗建成的。只有在上课前确定本课的目标,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有重点的进行教学,否则一节课下来自己都不知道要教什么,所以上课前要确定好目标,课堂上才能有的放矢,理清上课的思路。

二、在教学作者背景中渗透德育

每篇文章的时代、作者背景都是不同的,让学生课前预习寻找关于这篇文章的时代背景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因为这不仅能帮助学生加深對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还能让学生从中深切感受到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认识作者的高尚品格,从而受到感染,有助于进行道德教育。比如在《生命生命》一课的教学中,学生通过读课文,根本不能通过小瓜苗、飞蛾的事例来联想到珍爱生命、珍惜时间、不懈努力、让人生更有意义,不能对生命有一个很好的认识。当我在介绍作者的背景的时候学生们都震惊了,作者杏林子,她12岁的时候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全身关节大部分遭到损坏,致使她腿不能行,肩不能举,手不能抬,头不能转。小学毕业后便因病辍学的杏林子,数十年来坚持自修,以致成为台湾文坛上的著名作家。残而不废的她,凭着坚强的毅力,笔耕不辍,著有四十多本著名的散文、小说、传记、剧本,被誉为“台湾最具影响力的作家”,曾当选为第八届“台湾十大杰出女青年”,她还组织成立了“伊甸残障福利基金会”。听了这些学生们都深有感触,感到自己应该珍爱生命,珍惜时间,让自己的人生更加有意义。教师的讲解是不能达到这个效果的,学生说的这些都是自己的真实感受。他们都拿自己和张海迪、杏林子作比较,觉得自己太优越了,所以要努力学习,在今后的成就上也要超越他们,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通过介绍作者背景很好的感染学生,从而达到德育目的,完成教学任务。

三、在解读课文时渗透德育

教材编排者选的这些课文都是有原因的,从各个角度进行选材,达到各种育人的目的。而教师就是在分析这些课文的过程中,根据其内容和特点,掌握适当时机,灵活地进行德育,从而达到良好的育人效果。

1.从学习古诗中渗透德育。

诗歌自古就是传统和弘扬中华文化最形象的载体,诗歌更是千百年来塑造炎黄子孙人格气质最独特而有效的方式。学生通过学习古诗了解我国博大精深的诗文化,古诗语言简练精辟,每一首诗都融入了作者的感情,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进而达到爱国教育的目的。

2.反复诵读,悟出情感。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意自现”。指的是通过反复朗读,就能明白文意,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语文教材中有些意境优美、情感浓郁的文章特别适合用多读的方法来达到道德教育的目的。只有把课文读通、读熟了才能很好的理解课文内容,人物的思想感情。

3.通过分析词句领会内涵。

语言文字是情感的载体。在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文章中重点的字词语句,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从而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比如在《万年牢》一文中,从“闷、洗、擦、削、串”等一系列的动作中体会做糖葫芦过程的复杂,从而了解父亲是一位对工作认真,一丝不苟的人。

四、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渗透德育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他不仅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有效途径,也是进行德育渗透的重要渠道。教师要很好的利用综合性学习活动,进行德育,使德育进一步延伸。比如在语文实践性作业设置时可以让学生做一个农民种花生、起花生以及花生生长过程中除草、打药的调查报告,简单的一个作业,由学生向家长咨询,然后自己做这个调查报告,让学生了解种花生的整个过程,从而了解到父母的辛苦,达到了一个很好的德育效果。

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要求教师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充分挖掘语文学科中的德育素材,灵活运用,把学生自然地引入到和谐自然的情感氛围中,让他们自己去体会人性的光辉。在小学教育中应该重视德育,这样培养出的学生才更有竞争力,更能适应社会的进步。endprint

猜你喜欢
德育课文教材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背课文的小偷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