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栋
摘 要: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课堂面临新的挑战,微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形象直观、灵活自由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提升语文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水平,本文结合现状讨论了如何将微课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效地运用。
关键词:初中语文;微课;课堂教学
微课是当前广泛应用的一种教育技术,适用于各个学科,结合音乐、动画、图片、视频可形象直观地呈现课堂内容,利用本身时间短、容量少的特点与语文学科有效结合,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理解课程背景,解决疑问,感受意境,开阔视野,培养写作兴趣。
一、微课的特点
“微课”的主要形式为视频,包含教学设计、素材、课例片段、课后练习、学生反馈、教师评价等,相比其他多媒体,微课教学时间短,能抓住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有效时间;主题突出,教学内容少,突出重点难点,明确学习目标,减轻学生的压力;资源容量少,支持在线播放,方便学生下载,实现移动学习;有经典的示范案例,提倡学生自主学习;资源结构情景化,能够为学生创造一个合适的教学情境,加深理解。
二、微课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实际运用
(一)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初中语文教材中收录了丰富的、多方面的知识,其中大多数为优美的文章,但因初中学生的知识层次和阅历限制,并不能全部理解、读懂或感受其中的意义,甚至还会存在很多的疑问和困难,单靠老师的口头讲解和描述并不能为学生展示出形象的画面。因此微课的引用,刚好弥补了这些缺陷,使教学形式多样化,拉近了学生与书本之间的距离,优化教学过程,提高了教学质量。如《苏州园林》,目的是向学生展示苏州园林的设计特点,感受园林建筑的精彩,但实际上很多学生和老师并没有实地去游览,而苏州园林又有好多处,如拙政园、留园、狮子林、沧浪亭等,虽有共性但各有独特,课本上并没有插图,单靠文字满足不了教学的要求。借用微课程,就可以生动地展示出苏州的气候、环境,展示出苏州园林的亭台楼阁、花草树木、门窗、花园,搭配视频,结合老师的讲解,学生可一边欣赏,一边思考、对比,从苏州园林的色彩、布局、雕刻各个方面深刻的了解,感受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高超技术,无论从任何角度,都可以感受到苏州园林的美妙,这样学生不但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更能从视频中了解外面的世界,开拓视野。
(二)帮助学生解决疑难
语文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学生语言交流和表达能力的培养,多展示活动,师生之间相互交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潜力。帮助学生养成自己学习、主动学习的习惯,并有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结合微课,对一些典型的课文进行深度理解和挖掘,帮助学生学习重点,探究难点。如朱自清的《背影》,文中主要描述的是父子情,课文中一共四处描写了父亲的背影:作者记忆里的背影、买橘子时的背影、离别时的背影和作者怀念的背影,借助微课,将这四处背影逐步播放,老师可提供指导,帮助同学理解作者的感情变化,教师可提前准备课外素材,播放现实生活中不同的父亲的不同背影,如:烈日下的背影,风雪中的背影,黑暗里的背影等等,触动学生的心灵情感,感受父亲的伟大和爱,在引导学生理解文中作者描写背影时的细节。
(三)帮助学生理解教材意境
进入教材意境是学习最轻松最有效的办法。借助微课的音频,能有效渲染气氛,创造合适的意境,帮助学生学习。比如《观沧海》一诗中,借助微课,展示诗中的意境,辽阔的海面上矗立着突兀的小岛,波涛汹涌,巨浪滔天,秋风瑟瑟,草丰树茂,配合微课的音频和动画,展示诗中景物的远与近、动与静、虚与实,奔放、雄浑的声音表达出作者的胸怀和抱负。
(四)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语文课程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但目前中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写作恐惧,写作困难,写成的文章如“白水”,没有灵魂,缺乏感情。根本原因是学生不注意对生活的积累,写文章时远离生活,不能与时代和社会相结合。结合微课,可以帮学生展现一个生动、直观、形象的生活环境,将学生与生活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如写有关感恩的作文时,可以结合公益广告或现在网络比较热门的话题,如央视台的一则关于洗脚的广告——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同时教师可将之前准备好的关于父母辛苦的场面和孤独老人无依无靠的场面的视频播放出来,学生内心情感洋溢,写出来的文章情感自然深情流露。
综上所述,微课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手段,能够为学生们创建更生动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学习更直观、简便,并感觉到真切、自然,诱发学生真实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总之,让微课走进初中語文课堂,能够使学生真正的受到语文思想情感熏陶,进而促进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高效完成。
参考文献:
[1]齐婉萍.“微课”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5.
[2]韩霞.让微课走进中学语文课堂[J].中华少年,2015(23):56~5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