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生命教育困境与内容构建

2017-09-06 04:13冯承飞
青年时代 2017年22期
关键词:生命教育困境

冯承飞

摘 要:生命教育在中国的发展研究已有多年,但高校生命教育仍面临困境,如思想不够重视、传统教育的弊端以及课程形式各异。高校生命教育的内容应重视大学生的性教育、爱情教育、行为习惯教育、法律道德教育和职业规划教育,以实现他们的生命价值。

关键词:生命教育;困境;内容建议

高校不但是大学生的容身之地、生存之地,还是大学生的成长之地。生命教育认为,活得有意义、活得有价值是大学生应该思考的问题,大学生的成长应该注重人生价值的体现,让生命之花开得更加灿烂美好。我国高校生命教育的发展卓有成效,理论研究、相关机构创建、课程开发获得一定经验,但在过程中也遇到许多问题难以克服。然而,生命教育的步伐仍不能停止,因为它对大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

一、生命教育的本质

学界普遍认为在1968年美国杰·唐纳·华特士(J. Donald Walters) 最早提出了“生命教育”(Education for Life)。华特士在美国开设学校,出版书籍,推行他的生命教育理念,在全美流行起来。美国的生命教育源于他杀、自杀、毒品交易、暴力事件等社会现象的对策,盛行于死亡教育发展成熟时期。生命教育随之在全世界得到关注,多数国家对生命教育的认识各有差异,与各国的文化、宗教、社会问题有关。有人认为,教育的本质是生命教育,教育是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而生命教育则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保证。生命是一切教育的出发点,生命个体的全面和谐发展是教育的终极目标[1]。美国生命教育重视死亡教育、健康教育、品格教育、个性化教育、环境教育、生计教育、挫折教育等多方面,体现了全方位育人的理念,成绩斐然。随着生命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不断深入和推广,生命教育不能仅是作为解决社会问题、弥补教育缺陷的一种手段,而应该从生命教育的本质出发,即教人认识生命、珍爱生命、欣赏生命、探索生命的意义, 实现生命应有的价值。

二、高校生命教育困境

我国各高校对生命教育的重视程度和开展形式不一,在开展实施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问题,认清我国高校生命教育的困境,以更好地探索生命教育的出路。

(一)思想不重视

近年来,随着生命教育思潮的影响,我国高校生命教育开展和研究有一定成效,逐步地确立理论研究、课程开发、机构设立的系统研究体系。但由于领导层面和社会层面思想不够重视,生命教育的实施仍没有在师生当中收到预想的效果。主要因为社会上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的价值观念,导致师生、家长追求成绩至上,学校在发展上重指标,忽视学生精神家园构建。许多学生是可以通过学习、考试,获得学位,他们学到了无数的公式,也能解很多复杂的尖端题目,可是却无法知晓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在哪里[2]。同时,学校缺乏对教师生命教育的培训,教师缺乏生命教育观念,学生得不到良好的生命教育。加上社会、学校的一些服务部门职员态度冷漠,学生办事遇到阻碍,将会影响学生对社会、学校的看法,不利于学生良好性格的发展。

(二)传统教育弊端

“舍生取义”、“舍己为人”、“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等观点是我国传统文化历来备受赞扬的生命态度,与西方价值崇尚“个人主义”截然不同。诚然,我们应该常怀善良、感恩之心,学会奉献、懂得助人。但一切的前提,应该是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去帮助别人。我们的教育习惯于教人不畏强暴、见义勇为、舍生取义, 却少有躲灾避险、安全自救保全生命的教导[3]。“下水救人不幸身亡”的悲剧时有发生,这些人对救人行为不会量力而行,反观也说明了对自我认知不足。

我國性教育比较保守,小学、中学的性教育课都是被家长和老师一笔带过,步入高校后,大学生受社会、媒体的错误引导,容易对性产生困惑、误解。早孕、堕胎、滥交等问题在大学生群体中不容忽视,更不利于大学生成长。

美国的生命教育发端于死亡教育。但中国人历来忌讳死亡,生活中总会想方设法远离一切与死亡相关的物品、语言以及一些象征性的符号等。国内死亡教育近乎空白,人们忌讳死亡,逃避死亡问题,不会因为认识到生命的短暂而在有限的生命时间里实现人生价值。对死亡没有一个有效的认识,有的认为死亡是解决的最好方法,或者认为人必有一死,因此不珍惜生命。死亡教育能够为我们树立科学健康的死亡观念,消除我们对死亡的恐惧和焦虑,教会人们从容面对自己的死亡,坦然接受别人的死亡。但有些病人患上重大疾病,本来可以通过治疗即可治愈,由于恐惧死亡,从而一阕不振,患得患失,反而加重病情;有的因为亲人离世,得了“焦虑症”、“恐疾症”。因此,生命教育应重视死亡教育。

(三)课程形式各异

2010年7月29日,国务院发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年)》,提出要重视生命教育。但学界对生命教育课程的开展形式仍无统一组织形式,因此也说法各一。有的认为大学生学习任务和课程已经繁重,无需再独立设置一门生命教育的课程进行专门教育,况且,好多课程都有蕴含着生命教育的知识,可以采用渗透式教育的方式;有的则把生命教育交给了政治理论课和心理健康课;有的就认为单靠渗透式教育无法全面开展生命教育,渗透式教育仅能弥补生命教育的部分知识,不能代替全部生命教育,而且容易产生生搬硬套的教育方式,因此提倡除了有渗透式教育外,应设置独立的生命教育课程,课程的开展应注重结合多形式的开展,既有理论课程的专题教育,也应该有实践课程教育,在时间、内容、地点、形式上合理地开展。

三、高校生命教育内容建议

大学生生命教育与大学以前的教育不一样。大学生对于生命的来源、生命的自然属性有一定的了解,无需继续重复。应有其侧重点,更应注重生命的价值思考。结合高校特点,建议重视以下内容。

(一)性教育

艾滋病、人工流产、滥交等字眼逐渐走进大学校门,成为高校性教育不容忽视的重大问题。据官方数据显示,我国每年人工流产多达1300万人次。在有婚前性行为的女性青少年中,超过20%的人曾非意愿妊娠,其中高达91%的非意愿妊娠诉诸流产。截至2016年9月,我国报告现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65.4万例,累计死亡20.1万例。性传播已是最主要传播途径,2016年1至9月,新报告经性传播感染者比例达到94.2%。国家卫计委和中国计划生育协会在北京联合举办2016年世界避孕日主题宣传活动上,中国计生协会发布了《大学生性与生殖健康调查报告(2015)》。报告显示,在17966受访大学生中两成以上有过性行为,超三成表示曾遭到性骚扰或性暴力。而上述情况,高校成了重灾区,更有新闻报道,南京某医院接诊了一名19岁女大学生,她来医院做人流手术时,3个男友前来探望,令医护人员吃惊不已。endprint

我国性教育的问题历来受人诟病,当然这跟我国的历史文化以及思想传统有关。如果父母和老师在孩子成长关键期没有做到正确的性教育,到了大学——正值青春期、心理成长期,更应该施与科学的性教育知识,以防受到社会人员、网络媒体错误的引导。

(二)爱情教育

大学生为情自杀、“网恋”不慎遭陷阱等新闻时有出现,恋爱问题容易引起学生心理疾病。受不良价值观引导,“恋爱是大学必修课”、“情人湖”、“关棍节”、“520节日”等字眼在大学生价值观里似乎是很正常的词语。大学生正处于心理成长期,缺乏恋爱经验和处理感情问题的经验,缺少对人生的长远规划,一旦出现恋爱困境,就无所适从,轻则影响学业,重则走上轻生的路。

高校应重视大学生健康爱情观的引导,教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偶标准、恋爱方式以及问题处理办法。告诉学生,恋爱只是人生的必经阶段,除此之外,人生还有很多有意义的事情。

(三)行为习惯教育

大学生应该掌握良好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其保障。培根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习惯一旦养成之后,便用不着借助记忆,用不着思考,很容易很自然地就能发生作用了。”当前大学生有各种各样的不良行为习惯,如沉迷网络、游戏、酗酒、吸烟等,严重影响学生正常的学习习惯和健康的生活作息习惯。许多大学生通宵打游戏,甚至在上课期间玩手机游戏,不但影响学习,还损害身体健康。此外,大学生的环保意识行为、饮食、锻炼习惯、自我关爱、与人交好等行为习惯也不容忽视,举手投足间,给人的感觉应该就是一名大学生该有的模样。

(四)法律道德教育

当前大学生法律意识普遍薄弱,冲动、不珍惜生命、伦理道德丧失、性格变态等因素造成大学生违法犯罪,杀人、诈骗、甚至涉毒等案件层出不穷。马加爵杀人案、南大碎尸案、药家鑫捅人案、复旦研究生投毒案等例子敲响了大学生犯罪的警钟。天之骄子,因冲动、无知冲破法律的底线,随之等待他们的除了是法律判决,还有家庭的悲剧,实在令人惋惜。

纵使高校都设有法律道德基础课,但因不是专业课,很难得到学生的重视,多数学生在课堂打发时间,一些任课老师也没意识到此课程的重要性,从而也造成了大学生法律道德意识淡薄。除了要重视法律道德基础课外,学校应多渠道、多形式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如专题讲座、宣传手册印发、参观法院和监狱等法制教育基地实践等。

(五)职业规划教育

生命教育的内涵主要是教人认识生命、保护生命、珍爱生命、欣赏生命、探索生命的意义, 实现生命价值的活动[3]。一个人的人生价值大部分是在其职业道路中实现。因此,做好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更好地实现其人生价值显得尤为重要。

许多学生缺乏人生规划、职业规划,不了解自己的专业能做什么、不清楚自己擅长做什么、更不知道该如何提升自身的职业能力水平,有的甚至连自己当初选专业也是漫无目的、随机地选择。如果学校不施以职业规划教育,学生在未来的发展容易迷失方向、丧失斗志,更谈不上如何实现人生价值了。

参考文献:

[1]李藝.生命教育的现实需要与价值回归[J].中国教育学刊,2014(09):57-59.

[2]郑晓江.生命困顿与生命教育[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02):48-54.

[3]冯建军.生命教育实践的困境与选择[J].中国教育学刊,2010(01):35-38.endprint

猜你喜欢
生命教育困境
“邻避”困境化解之策
如何在影视欣赏课程中渗透生命教育的有效教学探索
我国雾霾治理的困境与出路
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
论狭义平等理论的三重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