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 “问题学生”的引导与教育

2017-09-06 09:35阿里木江艾山
魅力中国 2017年33期
关键词:教师引导中学教育问题学生

阿里木江艾山

摘要:本文针对 “问题学生”进行了界定,并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从而进一步研究了该对于”问题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并具体从社会层面、教育管理、家庭联系和学生自身四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阐明如何使“问题学生”逐渐转变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现代化建设人才。

关键词:问题学生;中学教育;教师引导

一、何謂“问题学生”

对“问题学生”至今仍有争议颇多,没有完全准确、统一的概念。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王晓春认为:品德、学习态度、心理等方面,任何一个方面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即是“问题学生”, 而“问题学生”一般也不仅仅是某一个方面存在问题。

目前,“问题学生”的存在非常普遍,在小学义务教育阶段,出现“问题学生”的几率很高,对于“问题学生”的教育不仅关系到“问题学生”个人,也直接到班级其他学生的教育和成长。因此教师更要对此引起重视,对于“问题学生”必须要根据其特点和具体表现,使用正确的引导方法和教育方式,以期达到帮助学生改善问题、健康成长的教育目的。

二、出现“问题学生”的原因

(一)社会原因

从思想文化方面来说,经济的发展和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导致拜金主义和西方价值思潮流入我国,这种社会价值观和现实体现,对许多学生产生了负面影响,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还没有足够的判断能力,也没有形成完整、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容易盲目的认为读书无用,盲目追求时尚,追求物质享受。此外突出外显的社会不良风气以及现实社会中的腐败现象,也浸染了年轻学生的价值观,影响了他们对于自我行为的控制和人生道路的选择,也使他们生产生了很多不良思想和变异行径。

从科学技术和物质条件方面来说,科技的飞速发展、互联网技术和通讯技术飞速进步,但是对于网络安全的监管仍有诸多漏洞,许多暴力、色情等不利于小学生成长健康的信息也能够轻易传递,且越来越多的各类网络游戏对于学生也有巨大的诱惑力,因而,问题学生的产生与社会层面有很大关系。

(二)学校教育原因

首先,是学校的管理意识的偏差。相当一部分学校,片面的追求学校升学率,重视成绩和获奖情况。导致教师将过多的经历用于培养优秀学生,而对于一般的同学关心不够,不能在学生出现问题的初期就及时的进行教育引导,致使学生后期出现严重“问题”。

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为种中小学生减压的工作进行的较片面,对于成绩和排名的过度重视很容易使其产生厌学情绪,从而出现逃学,不做作业等情况。这些学生也就成了教师和学校的负担,也就成了所谓的问题。

(三)家庭方面的原因

第一,不同父母教育方式不同。由于父母各具不同文化背景,其教育方式和能力就会不同。例如暴力解决问题的家庭、留守儿童留守老人家庭、放任自流家庭等,都非常容易造成学生心理不健全,缺乏关爱、缺少正确积极的成长教育和引导的问题。从而导致孩子变成“问题学生”。

第二,家庭婚姻状况对学生的影响。近年来,离婚率上升,家庭结构、家庭环境和家庭成员的人际关系紧张,很造成学生的心理问题。

第三,家庭经济情况也是造成”问题学生”的原因之一。有的学生因为攀比心理盲目追求名牌,而家里的条件又不能满足,导致学生产生自卑情绪迁怒家长,甚至厌弃自己的父母、家庭,有的会选择离家出走,有的甚至不惜触犯法律去偷盗别人的财物,从而也就成为了严重的“问题学生”。

(四)学生自身的原因.

首先,学生处在性格不成熟阶段,对于有些事物缺乏足够的判断能力,在金钱、网络的诱惑下,或者在一些不良信息的诱导下容易行为失控,出现善恶不分甚至胡作非为的现象,成为了“问题学生”。

其次,有的学生因为基础知识欠缺,旧知识还没有消化,新知识鱼贯而来,新帐旧账累积,无法消化吸收,承受不了学习的压力,长时间不能得到肯定,自信心受到了打击,选择破罐子破摔,自我放弃,从而成为“问题学生”。

三、教师该如何正确教育引导“问题学生”

(一)贯彻落实社会道德规范,为学生做出表率

在社会公共生活、职业生活和家庭生活三大领域中,社会公德是保障,是统领。社会公众和教育系统要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调控机制,要在改善社会风气的道路上不遗余力的发挥积极作用。在校园里,许多社会不良风气必须坚决扼杀,教师群体更应该做出表率,时刻保持积极的态度,传递社会正能量,避免向学生输入错误的、负面的价值观,使学生受到更大的毒害。

(二)充分发挥学校各个方面的积极引导作用

首先,要加强班会的指引效果,班会是教师了解学生动态、开展工作、解决问题最直接最有效的形式之一。传统的班会,老师讲学生听,老师讲完了,班会也开完了。实践证明班会的效果并不理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样的班会是失败的,这样的教师也是不负责任的。笔者认为可以改善班会的形式和内容,借助多媒体教学工具,给同学播放教育激励视频、动画等音像资料,引起学生的兴趣;也可以让班内同学轮流主持班会,选择学生自己喜欢的内容和方式,增强学生的参与感,从而达到更好效果。

其次,教师要走下讲台,走近学生,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增强沟通,促进理解。教师要真心关注每一位学生的生活状态和思想动态,及时发现苗头,做到未雨绸缪。此外,笔者认为,教师要进行必要的心理学知识学习,从而能够准确判断学生的心理状态,并选择正确的方式循循善诱,不要让学生形成的思想形成“顽疾”,更不能放任自流,形成行为上的问题。

(三)家庭和学校要建立联系

校方还可以请教育专家开设教育讲座,让家长认识到家庭环境对于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性,身为家长,要对自己的孩子负责,应该努力保持和谐,即使有变故,也要理性对待,不要影响孩子的学习生活。教师应该及时向家长提出合理正确的建议,共同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充分发挥家长、环境的教育作用。

(四)指导学生加强自我提高每个孩子的个性心理品质都是十分独特的,同时也具有共性。每一个学生都生活在特定的共同的社会条件下。此共性,就说明了“问题学生”可以在引导的前提下步入正轨。要帮助“问题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对人生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认知。教师应当积极传播正确的价值取向,引导学生注重内在价值的发展,而不应过分重注物质和外在的虚荣。此外,还应该鼓励学生坚持运动和阅读,在保持身体健康的同时,拓宽眼界、充实自我,成为内在强大、精神世界丰富的栋梁之材。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师引导中学教育问题学生
试论美德教育在中学教育中的应有之义
如何培养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的引导策略
浅谈问题学生的转化
高职问题学生问题在哪?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浅谈科学教学中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自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