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小晶
摘 要: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生物之谜,火箭之快,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月之繁,无处不用数学。”因此,数学在生活中处处可闻,处处可见,数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难题。小学数学的生活化,就是要从丰富的生活情境中捕捉数学信息,形成数学知识体系,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体现数学教学的真正价值,引导学生更好地认识数学,体会数学,感受数学的魅力之处。鉴于此,本文将结合笔者自身的工作经验,对小学数学的生活化进行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小学 数学教学 生活化
数学学习是思维的过程,是进行再创造的过程,学习数学就是要将学生需要学习的东西自己发现或者创造出来。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结合实际生活的案例,逐渐发展学生的探究精神。另外在数学教学中处处有生活的影响,数学课堂教学只有与人类生产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才会解决实际问题,让小学数学教学更加具有生活气息,引导学生更愿意学习数学。下面将对小学数学生活化的实施策略进行思考与探索。
一、研究教材,合理备课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备课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备课是否充分,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质量。在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过程中,需要对教材进行细致的分析与研究,在教学大纲对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基础上,对教材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尽量促进教学内容贴近生活,并且制定相关的计划,周计划、月计划、年计划都要分层处理,采取因材施教的原则,对不同的学生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与任务,以逐渐提高备课的效率,让学生对教学知识、教学活动形成科学合理的认识,然后在消化知识的基础上,形成思维与认知上的突破,教师也要促进知识衔接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让学生对知识保持高度的热爱之情,主动的思考研究与探索,
二、促进课程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学习数学知识就是为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因此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下,学习内容比较枯燥单一,学生对于数字、图形认识程度不足,没有办法长时间的集中注意力,久而久之,对数学学习失去了兴趣,也不愿意主动的进行数学学习。针对这种情况,笔者认为,需要创设生活化的学习情境,将生活实例与课堂教学整合在一起,让课堂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所见所闻所感更加贴近,便于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数学知识与含义,了解数学的使用价值,逐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加减法的学习中,学生总是理解不到位,于是笔者就从他们最熟悉的情境入手,创设情境,让学生学习知识。例如,小红和妈妈去逛商场,一共带了130元钱,买了铅笔、笔记本、水彩笔一共花了42元钱,问小红和妈妈该怎么样付款,还剩下多少钱。大家都去过超市,都看到过家长付钱,大家说,小红和妈妈可以给付款元100元钱,找回58元钱,剩下30+58=88元钱,这种问题简单化,对于这种130—42这种运算,便可以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这种知识就可以牢固掌握了。
三、从生活中挖掘数学相关知识
在以往的传统数学教学中,就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教师教的比较枯燥,学生处于非常被动的地位,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提高,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现代的教学就是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观念、教学行为方面入手,变革教学理念,让教学走向实际,逐渐提高教学质量。在每节课教学的前后,都贯穿生活中知识。例如,在学习图形的时候,让学生去关注家里的图形,例如窗户、门、墙面、电视等等,学生可以很直观的看出实物的图形特征,对图形的特征进行分析、研究与思考。
四、结合生活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让学生自己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利用数学知识更好的解决实际问题,大大提升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例如,在学习认识人民币的时候,教师可以开展“买东西”的活动,中间经历了识别商品、看价格、付钱找钱等过程,帮助学生认识人民币,并且能够识别真假,懂得爱护人民币,学会合理用钱,掌握一些生活问题。还有小学应用题中比较难的相遇问题,教师可以带领孩子去操场上,模拟问题中的场景,学生对许多问题会形成清晰的认识。
五、利用生活情境,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在学生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与技能之后,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一些教学游戏,例如,让学习成绩较为优异的学生为大家当回老师,给学生讲些课程。学生可以站在他们年龄特有的认知水平与思维水平上,会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知识,例如,在学习组合图形面积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测量一下自己家的面积,在整个过程中,计算与测量能力提升运用知识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统计自己家的日常生活开支,在计算中培养学生细心、谨慎的良好习惯,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数学知识,并且促进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计算习惯,逐渐发展学生的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六、学数学教学的目标要生活化
新课标提出明确的要求:“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小学数学教学中,最为重要的目标就是促使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因此,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要追求生活化,让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教师要对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现状与学习需求全面的了解,引导学生在数学生活中,获取生活上的经验。例如教师在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时候,可以以学校办置体育器材为例子,学校拿出780元买足球与篮球,商场里的足球每个60元,篮球每个50元,老师买了8个足球,那么,教师买了几个篮球?这种来自生活的实例,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促进学生的思维的发展。因此,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需要教师对于教学目标做出适当的调整,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小学生的学习欲望,促进小学生的数学素养不断提高。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符合素质教育理念与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作为小学数学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教材、教学目标出发,转变教学理念,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促进数学教学的生活化。
参考文献
[1]张佩玲,郁军.数学文化价值与小学数学教育[J].贵州教育,2005, (17).
[2]王立志.谈小学数学与学生能力培養[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8, (04).
[3]贾胜元.交给学生一把解决问题的金钥匙[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 (0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