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亮
摘 要:人文关怀是学校管理的核心要素之一。“以人为本”是学校管理的本质要求。学校管理要以教师为本,构建和谐的教师工作生活氛围;尊重、关心教师,满足教师的合理要求,发现教师的特长和作用,强化服务意识,为一线教师的新课改保驾护航。学校管理还要以“学生为本”,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的发展;倡导教师尊重学生人格,指导教师发展学生个性,鼓励教师学会欣赏学生,督导教师学会关爱学生,引导教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关键词:校长;管理;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发端于西方的人文主义传统,其核心在于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要求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尊重人的理性思考,关怀人的精神生活等。在思想政治工作视野中,人文关怀是指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关心人丰富多样的个体需求,激发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具体来说,它包括层层递进又密切相关的几层涵义:1.承认人不仅作为一种物质生命的存在,更是一种精神、文化的存在;2.承认人无论是在推动社会发展还是实现自身发展方面都居于核心地位或支配地位;3.承认人的价值,追求人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统一、作为手段和目的的统一;4.尊重人的主体性;5.关心人的多方面、多层次的需要;6.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一、以人为本——学校管理的本质要求
学校的根本任务是教育学生,培养人才,所涉及的三个客体是:学校管理者、教职工和学生,是一个由“人—人—人”构成的管理体系。学校管理归根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在管理过程中,只有“以人为本”,充分体现人性化,尊重人、信任人、激励人、发展人,使被管理者产生对指令或目标的认同,才能保证学校各项工作的顺畅和健康发展。三国时代的名将关羽,由于受到刘备礼遇,始终心怀故主,任凭曹操的高官厚禄也动摇不得。诸葛亮亦如此,为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人的发展,自始自终都是在群体的影响下进行的。新课程改革中更要强调学校管理者特别是校长的“设计师”角色,淡化“指挥家”角色,创造一个尊重人的环境。现代学校管理中强调对教师的尊重。学校管理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给教师提供充足的机会来满足其个人发展、专长、爱好和事业的需要,即学校除了要求教师服从学校组织的目标外,还需要更多地顾及教师的利益,满足教师的合理需求,做到关心每一个人的个人价值和奉献。校长作为学校主要管理者,在体现“以人为本”的新课程理念时,必须以教师为本,尊重教师。教师才能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如在工作部署中,校长要讲出此项工作的重要性,让教师去理解,使职工内心有认同感,绝不能用“你必须这样做”“我要求你照办”“我命令你执行”等方式要求教师,否则,在教师心中不仅产生抵触情绪,而且长此以往会消磨教师的生气、灵性和活力,使工作环境压抑。在工作落实检查中,也要注意方法,从关心的角度去了解“工作完成怎么样了,是否还有什么困难”“还需要学校做什么吗”等方式去检查完成情况,效果还是不错的。校长不能讽刺、挖苦、训斥职工,诸如“怎么还没完成”“必须马上完成”“这点儿事都做不来,还能做什么”等,这样会大伤教师的自尊心。
学校管理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离不开赏识激励。赏识激励的过程就是调动人的积极性的过程。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校长必须进一步树立激励师生的观念,为顺利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保证其全面、和谐地发展创设有利的条件和氛围。校长在学校管理中应树立“三个為本”的办学思想,即:“教育以人为本”——尊重人性、人格,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校长以教师为本”——尊重知识、尊重教师、关心教师,以求得教师队伍素质地不断提高。“教师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学生的成人成才,一切着眼于调动和激发学生内在的积极性。
二、以教师为本——构建和谐的工作氛围
校长要善于营造互相平等、互相尊重、团结和谐地工作氛围和环境,尊重教师的人格、尊重教师的工作、尊重教师的需要,将自己的办学意图、办学目标内化为教师教育教学的自觉行动,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教师对学校的归属感就会不断增强。学校管理中,校长及其管理团队要尊重教师的人格,尊重教师的工作,关心每一个教师的情感、价值和奉献,创造条件满足教师的合理要求:政治上,关心他们,满足他们入党、入团的要求;工作上,依靠、支持他们,充分授权,使他们觉得自己是在“挑大梁”,充分发挥个人的才能,展示个人的特长;学习上,支持他们,使他们获得再学习、再提高的机会;生活上,帮助他们,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满足他们子女的入学要求,使他们无后顾之忧。管理者的最大价值,不在于做了什么事,而在于发现了多少人,培养了多少人。高明的管理者能从一般中发现特殊,从平庸中捕捉非凡,从共性中把握个性。每个教师都有其智力的强项和特长。教育管理者应该从每一个教师身上发现其闪光点和优越于其他教师的强项,然后激励并弘扬。校长要强化服务意识,努力为一线教师的新课改保驾护航。作为校长,不能仅仅给教师下达任务,而应着眼于教师的发展,根据教师的需要为教师提供服务。这种服务应该体现在校长要为教师松绑,创设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为教师提供一个创造性发挥教育智慧的空间,尽可能地为教师创造学习提高的机会,搭建锻炼成才的舞台,在教师迷失方向需要指引时及时给予帮助,在他们上公开课信心不足时给予鼓励,在教师们身体不适、情绪低落、家长不理解或家庭有矛盾时,承担个人的责任,为教师排忧解难。校长作为管理者,在与教师实现团队合作中要尽力做到三点:第一是尊重。学校领导与教师在学校中的关系,只是分工不同,每个人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学校领导在管理中要做到尊重教师、尊重教师的人格、尊重教师的工作、尊重教师的合理需要,帮助教师在群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并学会与人和睦相处、心理相容,为自己赢得良好的人际环境。第二是信任。学校领导应给予教师充分的信任,不要事必躬亲,该放手的时候要放手,努力做到“每一个我所面对的教职工都同等重要。”在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学校管理者都要放手让各个部门或有关教师去做,把每个教师放在合适的位置上,使他们在获得信任满足的基础上,激发起工作的主动性、创造性。第三是赞赏。每位教师都有一种希望自身工作价值得到他人积极承认的成就心理。校长的赏识是对教师工作的一种积极评判,将会极大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校长的人文关怀要体现校长宽广的胸怀,谦逊的雅量。校长要多看到教师长处,激励教师,充分肯定其点点滴滴的进步,使他们获得成功的感受。此外,校长在赏识教师时,一是要注意“真诚”;二是要注意倾注“感情”,让赏识真正成为一种潜在的“福利”。endprint
三、以学生为本——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新课程标准认为,学生是处于发展中的人,具有生命的整体性和发展的能动性。这要求教育工作者对学生要有人文关怀,把生命发展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首先,校长要倡导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情感、尊重学生的思想、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人权、尊重学生的创造力。同时,教师要教会学生尊重他人。教师只有平等待人,平等地与学生相处。教师如果从心底认定,教师和学生同样是人,同等地拥有人的尊严,才会像尊重自己一样尊重学生,才能在尊重学生中更尊重自己。没有平等、尊重,所有的关爱,在出自某些人口中就会变味,变成一种恩赐,一种施舍,难以让对方真正理解并接受。教师要成为真正的教育者,必须平等对待学生、尊重学生,平易、真诚。尤其是在对待学生的感情问题上, 教师要以朋友般的平等态度给学生以体谅,摘下“教育者”的“面具”,把自己摆在与学生同一的地位,推心置腹,多谈谈自己在小学阶段的感受和经历,学生一定会感到老师和他们一样有过类似的心理历程,自然而然愿意和教师交流。学生的认知有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对于这些正处在生命发展中的人来说,错误是在所难免的。因而,校长要教育教师以平和、宽容的心态,耐心引导学生,让学生从老师的言行中感受到人性的关爱。老师的尊重会使学生产生非同一般的感情,这种感情有可能转变成巨大的能量,推动他们去完成今后的学习使命。其次,校长要指导教师发展学生的个性。有如大自然的物种具有多样性一样,学生同样有着千差万别的个性。我们过去的教育常常习惯于对全体学生发号施令,其结果是抹杀了学生的个性,培养出了太多没有自己的见地而习惯于人云亦云的人,使众多原本可能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里出类拔萃的学生,最后悄无声息地泯灭了自己的个性,成为“大众”中的一员。学校管理中,校长要特别强调教师对学生有人文关怀,尊重学生的差异,发展学生的个性。教师要因势利导,给学生更多可以自由驰骋的空间,让他们的兴趣和爱好得到最充分的发展。发展学生的个性要体现在学校的常规教学过程中,体现在课程设置和教育评价过程中。其三,校长要鼓励教师学会欣赏学生。学生心灵深处最强烈的需求和成年人一样,有着人性中最本质的渴求——渴望得到别人的赏识。赏识,通俗地讲,就是被“看得起”。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不僅要欣赏那些学习成绩优秀,行为习惯良好的“优生”,更要学会欣赏那些成绩较差,行为习惯差的学生。毕竟,人各有长短,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每一个人都有某些短处和长处。教师承认学生的差距,欣赏其长处(哪怕只是一点点的长处),都会激发学生,引导学生觉醒,使其焕发出令人惊叹的力量。其四,校长要督导教师学会关爱学生。师爱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美德。如果教师在一个被认为难管的学生面前束手无策,只能用难听的话打击他,本身就是一种不称职,更何况学生其实不像有的老师认定的那样笨,关键要看教师有没有从心底里尊重和爱护学生的意识,有没有求真、求善、求美、求知的人格原则。教师只有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学生才会把老师当成可以信赖的人,师生之间才能架起一座信任、友好的桥梁,学生才肯接受教育。师爱——真正是教育者取得成功的法宝、天职。教师无限的师爱,可以开启每个学生的心灵。最后,校长还要引导教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现实生活中,一个人能否自立自强,关键在于他的实践能力的高低。学校应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摆在重要的位置,大力倡导学生进行自主性、探究性、创造性学习,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生活的强者。
总之,人文关怀是学校管理的核心要素之一,在全民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其作用尤显突出。校长的人文素养,影响着人文关怀在学校管理中的地位,更影响着教师和学生的人文素养,最终决定着和谐校园、和谐教育的成败。
参考文献:
[1]吴锡杨.怎样当个好校长[C].中国教育文论.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02.
[2]李志红.新课程标准下的校长角色[N].中小学校长.教育管理杂志社.2009.09.
[3]黄辉.学校教师梯队建设存在的问题于对策[N].福建基础教育研究.福建教育学院报刊社.2010.06.
[4]姚计海.校长与教师的心理沟通[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05.
[5]姚计海.教师与学生的心理沟通[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