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勇军
摘 要:文章分析了篆刻艺术相关的涵义,同时阐述了篆刻艺术的传统滋养形式,并结合已有经验对新时期背景下,篆刻艺术创新方法或途径进行了探讨,旨在保证篆刻艺术发展的持续性,不被随着社会发展而被淘汰。
关键词:篆刻艺术;涵义;传统滋养;当代创新
一、分析篆刻艺术的涵义
篆刻艺术实质上指的并非是简单的一种以篆书作为载体的刻印艺术形式,从历史上有名的篆刻家成长史中我们可以看出,篆刻是一种个性、特色的彰显,不同的篆刻家的篆刻风格自成一派,诸如吴昌硕、刘一闻、邓石如及赵之谦等,他们的篆刻作品充分体现出何谓以我书入我印。
以往在人们眼中“篆刻艺术”评判的标准主要集中在:篆刻作品是否体现出审美价值以及篆刻家的个性色彩。具体而言,篆刻就是一种以刀代笔书写的形式,人们将自己即兴发挥的或早已想好的书法篆刻在印材上,除了书法之外,还有图像等形式。
从篆刻艺术的发展史来看,其“生长”于中国,属于一门富含中国特色的民间传统艺术,具有双重价值,即欣赏价值、实用价值。正如我们所知,篆字虽然是篆刻最常用的一种字体,但并不是唯一,除了篆字外,还有行书、隶书和楷书等。而篆刻艺术工艺品除了用石料篆刻外,有时还会使用到象牙、兽角、水晶和玉石等昂贵的材料。
二、分析篆刻艺术的传统滋养
篆刻有别于其他的书法和绘画形式,它是在传统的书法和绘画基础上加入了一种新的镌刻形式,即刀法,以刀代筆进行书画创作。在古代印论中提及到多种篆刻刀法,从现在看来无非两种,所谓很多种不同形式的篆刻刀法则可以看成是古人“故弄玄虚”的说辞。一般而言,篆刻使用的刀法就两种,一种是切刀,一种是冲刀。切刀迟涩,重在凸显古拙格调;冲刀爽利,重在于凸显秀润线条。
评价篆刻艺术可以看成是评价一个人篆刻的刀法,想要成为一代篆刻大家,就必须精研刀法。只有精湛的刀法才能够支撑起伟大的篆刻创作梦想,所有篆刻艺术都需要通过篆刻刀法得到体现,简单说来即是篆刻创作艺术理想效果需要通过精湛的篆刻刀法才能实现,没有技术含量支撑的“艺术”无法成为真正的艺术。
对于篆刻艺术家而言,其不能为了体现篆刻“技法”而训练技法,技法不是炫耀的资本,过度炫技只会忽视篆刻气韵、章法本身的涵义,真正的篆刻大家是不会舍本逐末的。熟知篆刻艺术的人应该都知道,没有学术高度支撑的“技法”是苍白无力的,是贫瘠的,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决定篆刻艺术评价的不是书法、绘画本身,而是篆刻技法。如:不同的篆刻技法表现出不同的思想情绪,诸如干净历练的线条表现的是创作者灵动、浑穆的心境,想要在黑白红的色彩中寻找内心宁静,雅致而古朴自然。
三、分析当代篆刻艺术的创新与突破
著名书法大家韩天衡先生曾这样说道:“印章之于书法绘画,如同时西服和纽扣的关系,印章在书法绘画作品中所发挥出的效果是不能取代也无法掩盖的,可以说整个书法绘画作品想要达到的艺术高度取决于钤盖效果。”然而从当代书画家使用印章的习惯、规律来看,似乎进入了使用误区,诸如某些书画家在书画作品中使用钤印的效果非常模糊,而形成模糊钤印的原因就在于他们使用的印泥拍打手法不恰当,正确的拍打方式应当是将印章放置在印泥表面,随后用手心轻轻拍打,切记不可胡乱的将印章置于印泥中使劲摁下并搅和。需要注意的是印章使用方式不恰当,影响的不仅是书法绘画效果,还会影响整个书画绘画作品体现的风格,误导人们错误领会书画家的创作意图。如:某书画家的画风一贯是粗犷不羁的,却给作品配上隽永纤秀的元朱文,显然霸道豪放的画风与隽永纤秀的篆刻之间格格不入,不仅影响了整幅作品的观赏效果,而且还影响了人们对创作者创作意图的剖析。
此外,我们在篆刻艺术欣赏中,时常会看到“用印过度”的情况,这是因为某些书画家认为印章使用“多多益善”,不仅不会影响到作品欣赏效果,而且较多地使用印章还会使原本“暗淡、简陋”的作品变得丰富生动起来,对于这样的想法我们认为是可笑、可悲的。篆刻艺术的精贵处就在于“万花丛中一点红”,有画龙点睛之妙,怎可唯多是从。除了某些想要展现特殊艺术效果的艺术作品外,所有的篆刻艺术均要求“从简”,单一的使用形式未必达不到想要的艺术效果,相反简单的应用反而容易体现画龙点睛之妙。虽然道理我们都懂,但真正做到的人却不多,就当代篆刻艺术来讲,依然存在着重复用印的情况,人们为了“盖印”而盖印,使用很多印章,不是喧宾夺主,就是弄巧成拙,自然体现不出书画艺术品真正的意蕴。
无论是传统篆刻艺术,还是当代篆刻艺术均存活于“方寸之间”,是附属于艺术之中的艺术形式。如:在现代艺术品展览机制中,篆刻艺术附属在其他书法作品之中,依附书法展而存在,若单独地将篆刻作品进行展览,似乎已不符合当代艺术品赏析潮流。但世人常说:“社会一直是在发展进步的,艺术也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作出改变。”借用这句话,我们认为当代的篆刻艺术欣赏机制应不断进行创新和改变。诸如:将古人优秀的篆刻艺术作品喷绘出来,并将其放大处理后再单独进行展览,这样一来呈现在人们眼前的篆刻艺术虽然已改变了最初欣赏的形态,却更适宜当代人对篆刻艺术的人文欣赏性,也就更契合当代人的赏析需求。
虽然“将篆刻艺术品放大处理后单独进行展览”的工作早有人着手在做,但是从我们实地了解到的情况来看,某些展览馆将篆刻艺术品展览看成是一种谋取利益的方式,他们过多追求篆刻艺术品想要带给人们的视觉冲击,却忽视了篆刻艺术本身的内涵,使得陈列在展览观中的篆刻艺术品“毫无章法”可言,随意制作、随意拼接的情况比比皆是,显然篆刻作品强调的刀法、篆法和章法被忽视,必然影响到作品本身的蕴意,也无法展现出篆刻艺术。因而在当代篆刻艺术展览中,我们应遵循篆刻根本,不盲目跟风、不舍本逐末,围绕篆刻艺术内涵不断进行创新调整和改变,使其更符合当代人审美需求,不会湮没在历史尘埃中。
另外,篆刻可以看成是文人墨客自娱自乐的一种小众创作形式,其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与变化,原本的观赏性和实用性渐渐被削减,剩下更多的是观赏价值,似乎实用价值正在消亡。俗话说:“创新将不可能变成可能。”当人们认为篆刻已不具备价值,篆刻艺术已无人欣赏时,才是其价值真正体现的方式。常言道:“物以稀为贵。”小众的艺术欣赏才是其在新时代背景下存在的根本意义,但为了其发展的持续性,我们需要对其进行创新,将小众变成普遍,变成广泛。诸如:在各高校开办篆刻艺术专业;在多媒体的应用下,在篆刻艺术中融入更多时尚元素,使其成为年轻人追捧的潮流等。只有不断对篆刻进行创新,加入更多的时尚元素,才能够使篆刻重新迸发出活力,从小众艺术变成时代潮流。
四、结语
综上所述,篆刻是中国独有的一种艺术形式,其蕴含中国特色,丰富的不仅是书画表现内容,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锻炼篆刻家的思想意志和品格。但随着社会文明发展,篆刻艺术正在逐渐消亡,为了保护中国文明,保护传统中国艺术,我们需要对篆刻艺术表现形式进行创新,使其融入现代时尚元素,让小众变成大众,取代消亡的应当是永久延续。
参考文献:
[1]崔海瑞.论篆刻艺术的传统滋养与当代创新[J].美术观察,2016,(08):90-91.
[2]姜文.当代写意篆刻的形式语言和审美情感[D].辽宁师范大学,2016.
[3]杨雪吟.篆刻艺术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5.
[4]向立强.基于篆刻艺术的现代标志设计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4.
作者单位:
湖南科技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