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城镇化与信息化的关系

2016-02-22 12:22张雪霞张海轮
科技视界 2016年4期
关键词:涵义城镇化信息化

张雪霞 张海轮

【摘 要】城镇化与信息化之间具有必然的联系,在工业化的推动下,共同发展。城镇化是信息化的主要载体和依托,信息化是城镇化的提升机和倍增器;城镇是信息化栖身之地,信息化是城市产业升级和城市功能提升的发动机。

【关键词】城镇化;信息化;涵义

【Abstract】Urbanization and informatization is the inevitable link between, under the impetus of the industrialization, common development. Urbanization is the main carrier of information and the backing, informatization is the urbanization of hoist and multiplier; Home town is informatization, informatization is the engine of urban industrial upgrading and urban functions.

【Key words】Urbanization; Promo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eaning

城镇化与信息化之间究竟有何关系?这是近年来学者们非常关心的一个热门话题。笔者以为,城镇化与信息化之间具有必然的联系,在工业化的推动下,共同发展。城镇化是信息化的主要载体和依托,信息化是城镇化的提升机和倍增器;城镇是信息化栖身之地,信息化是城市产业升级和城市功能提升的发动机。

1 城镇化与信息化的基本涵义

1.1 城镇化的基本涵义

“城镇化”一词出现要晚于“城市化”,这是中国学者创造的一个新词汇,很多学者主张使用“城镇化”一词。1991年,辜胜阻在《非农化与城镇化研究》中使用并拓展了“城镇化”的概念,在后来的研究中,他力推中国的城镇化概念,并获得一批颇有见解、影响较广的研究成果。

城镇化既是一个历史范畴也是一个发展中的概念。中共第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正式采用了“城镇化”一词。这是近50年来中国首次在官方文件中使用“城镇化”。

城镇化的核心是人口就业结构、经济产业结构的转化过程和城乡空间社区结构的变迁过程。城镇化的本质特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非农产业向城镇聚集;二是,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劳动力转移;三是,农村人口在空间上的转换。

从农村城镇化的角度来说,城镇化具有四个方面的特征:一是,时间特征,表现为过程和阶段的统一,以渐进为主;二是,空间特征,表现为城镇结合,以镇为主;三是,就业特征,表现为亦工亦农,非农为主;四是,生活方式特征,表现为亦土亦“洋”,以“洋”为主,亦新亦旧,以新为主。从世界城镇化发展类型看可分为发达型城镇化与发展型城镇化,其特点是不一样的。包括重庆在内的中国西部均属发展型城镇化。发展型城镇化有6个特点:一是,城镇化原始积累主要来自于农业;二是,城镇化偏重于发展第三产业,而非发展第二产业即工业化;三是,城镇化具有明显的二元结构;四是,城镇化的动力机制主要是推力而非拉力;五是,城镇化中城市贫民占有很大比例。

1.2 信息化的基本涵义

信息化、城镇化与工业化的概念一样,都是20世纪的产物。作为一个舶来品,信息化一词来自于日本的“Johoka”和英文中的“Informationization”, 目前这两个词在中国被大多数人所接受,成为一个约定俗成的新兴词汇。不过,在港台地区,信息化则被称为资讯化。

信息化一词在中国出现迟于工业化,但早于城镇化。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学者开始关注信息化问题并开始探讨“信息化”概念的涵义:有的是从信息技术角度下定义,有的是从信息产业角度下定义,有的是从信息基础结构下定义,还有的是从经济的、社会的或过程的角度下定义。这些定义虽然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但都是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对信息化的概念及本质进行了概括。

信息化概念及其内容的复杂性、广博性,使得人们难以对其特征进行概括或归纳。但从最一般的意义而言,信息化具有十一个方面的特点:一是知识含量高;二是技术多样性;三是业务综合性;四是行业合作性;五是市场竞争性;六是用户选择性;七是数字化;八是网络化;九是智能化;十是广泛渗透性;十一是虚拟化。另外,也有学者将信息化的特点概括为五个方面:一是系统人工智能化;二是传输高速宽带化;三是网络互联普及化;四是服务系统综合化;五是管理法制规范化。

2 城镇化与信息化之间的相互关系

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关系一直是学者们比较关注的问题,而城镇化与信息化问题则是一个新问题,以致于在很多人还未来得及思考时,她已进了人们的视野。

城镇化与信息化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这是21世纪初经济学家首先必须思考的问题。城镇化与信息化之间具有必然的联系,在工业化的推动下,共同发展。归纳起来可以概括为:城镇化是信息化的主要载体和依托,信息化是城镇化的提升机和倍增器,也可以说,城镇是信息化栖身之地,信息化是城市产业升级和城市功能提升的发动机。对此,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

首先,从现象上看,信息化是一种都市现象,城镇化是信息化的外在表现形式。历史地看,信息化的产生要明显晚于城镇化。按人类社会学家贝尔的社会发展理论,城镇化大约产生于18世纪中叶,而信息化则始于20世纪50年代。信息化是城镇化、工业化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城镇化与工业化相互促进的直接成果。城镇化是信息化的空间形式,信息化是城镇化的经济内容。无论是信息化技术,还是信息化产业,都需要拥有一定的发展场所和活动空间,城镇化则能够为其提供足够的空间;城镇化从初期到中期再到后期,都需要信息化的支撑,信息技术、信息产业使城镇内部网络化、一体化。没有城镇化,信息化就失去了栖身之地,而离开了信息化,城镇化则永远摆脱不了孤立的境地。

其次,从作用上看,城镇化是信息化的主要载体和依托,信息化是城镇化的提升机和倍增器。城镇化对信息化具有推动作用,而信息化对城镇化具有带动作用。一方面,城镇化能够为信息化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使信息化在城镇里发挥作用,从而实现城镇信息化;另一方面,信息化能够提升和整合城镇功能,改善城镇产业、就业结构,提高城镇居民素质,使城镇化在信息中升华,从而实现信息城镇化。

再次,从发展层次上看,信息化时代的城镇化是更高级的城镇化,产业布局出现了分散与集聚共存的新趋势。从分散化趋势来看,生产技术已经标准化和操作程序化的生产制造环节或产品是标准化、大批量的传统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制造业从城市中心区向外扩散、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扩散的趋势。这种分散化趋势使许多经济活动人口向城市郊区迁移,这是许多学者认为后工业化社会城镇化会发生逆转的主要根据。信息化时代的集聚不同于工业化时代。造成信息时代集聚的原因有:第一,由于需要大量信息和彼此频繁接触、交流和联系的、以知识创新为基础的企业或企业内管理、控制和协调等职能和价值链环节逐渐向城市中心区集聚。第二,在信息时代,创新和速度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来源。于是,产业集聚地动力也从过去共享基础设施、节约运输成本等静态的集聚效益转向有利于技术和知识的创新、传播等动态的集聚经济效益上来。第三,高技术产业发展的生态环境是产业集群,群中的企业能够获得范围经济收益。

此外,不同社会城市特征上看,信息社会城市的特征与工业化社会城市的特征有明显不同。在信息社会里,作为第四产业的信息产业迅速发展,信息技术突飞猛进,使城市功能和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城市从工业制造中心、商务贸易中心转变为信息流动中心、信息管理中心和信息服务中心。

3 处理好城镇化与信息化的关系

城镇化与信息化协调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要恰当地处理城镇化与信息化之间的互动关系,善于运用城镇化与信息化之间的相互作用。设定这一前提的意义在于有助于从源头与根本上去把握城镇化与信息化协调发展的方向、原则与政策措施。

第一,恰适地处理城镇化与信息化之间的相互关系。从理论上讲,城镇化与信息化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其协调发展的重要动力。因此,必须注意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

第二,善于运用城镇化与信息化之间的相互作用。城镇化滞后已成为制约中国工业化和信息化进程的瓶颈,推进信息化必须加速城镇化进程。要高度重视城镇化的基础作用,避免忽视城镇化的片面的信息化。信息化是城镇化、工业化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城镇化与工业化相互促进的直接成果。城镇化对信息化具有推动作用,而信息化对城镇化具有带动作用。一方面,城镇化能够为信息化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使信息化在城镇里发挥作用,从而实现城镇信息化;另一方面,信息化能够提升和整合城镇功能,改善城镇产业结构、就业结构,提高城镇居民素质,使城镇化在信息化中升华,从而实现信息城镇化。

从辩证法的角度看,信息化与城镇化之间的相互作用不是自发的,要靠我们推动。同时,也不是所有的相互作用都有利于经济发展,这需要我们去选择。对那些有碍经济发展的相互作用要注意消除和克服,要准确及时地把握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做到有理、有据、有节、有度,充分发挥对有助于经济发展的正相互作用。值得引起重视的是,在信息时代的今天,由于信息化的作用,一方面城市作为地域经济中心的地位有所下降,地域中心的分布出现分散化和有限的均匀化;另一方面,城市体系的极化作用进一步加剧,由此表现出极化与分散化并存的新特征。对此,我们必须要有充分的认识,利用信息化与城镇化的相互作用,及时地调整城镇化发展战略,使信息化发展与城镇化发展尽可能达到互促互进的理想境地。

【参考文献】

[1]姜爱林.城镇化与信息化协调发展研究[J].宁夏党校学报,2003(1):55-58.

[2]何光富.信息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07.

[3]姜爱林.城镇化与信息化的互动关系研究[J].经济学动态,2004(8):67-69.

[4]顾朝林,等.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城市发展;跨世纪中国城市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5]姚士谋,等.信息环境下城市群区的发展[J].城市规划,2001(8).

[6]安筱鹏.论中国的城市化与信息化[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3(05).

[责任编辑:杨玉洁]

猜你喜欢
涵义城镇化信息化
我的仙人掌
探究《说文》省形的真实涵义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我对国防教育的涵义的理解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
城镇化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
对构建新型城镇化的观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