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农村成人教育资源构成现状研究

2017-09-05 09:30杨智
职教论坛 2017年21期
关键词:成人教育农村地区资源配置

摘 要:民族地区农村成人教育资源是保障成人教育实施的基本要素,研究教育资源的构成现状有助于更加清晰地认识到现有资源的优势与不足,以便对资源配置提供更加有针对性的建议。研究以贵州省S县临近城区的三个镇为例,调查发现该地区成人教育资源构成特点为:资源主体覆盖面广,主体间的沟通衔接不够;师资来源渠道多,但专业性不够强;重视基础资源的配置,忽略高级资源的投入;居民参学的自觉性显现,但动力仍不足。基于上述的特点,民地区农村成人教育的资源配置需围绕四个维度展开:有效整合资源,增强资源合力;加强培养培训,提升师资专业素养;稳定基础资源,逐步增加高级资源;激发学习动机,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关键词:农村地区;成人教育;资源配置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7)21-0054-07

《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教职成〔2016〕4号)提出到2020年“基本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教育发展模式”的目标,这对于民族地区农村而言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是民族地区农村社区发展获得新的希望,挑战是民族地区农村是否具有足够的教育资源支撑该目标的实现。尽管我国明确提出实施社区教育的政策较短,但并不意味着现实中不存在类似社区的教育类型。就已有的教育类型而言,成人教育可视为社区教育发展的前身,社区教育是成人教育的升级与拓展。因此发展社区教育之前“摸清家底”,呈现成人教育资源的构成现状,对于成人教育自身的发展以及升级为社区教育有所裨益。研究以贵州省S县近城区的三个镇为例,从学习者的视角分析成人教育资源的配置状况,析出其构成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善该地区成人教育资源配置的建议。

一、研究的设计

(一)研究目的

从理论上而言,民族地区农村成人教育作为社会教育的主要形式一直存在于农村地区,积极地践行其推动农村社会发展的价值。就现实而言,民族地区农村成人教育总是以“若有若现、似有非有”只态呈现于众人,部分农村或许年均能开展真正的成人教育活动1-2次,甚至在很多偏远农村多年未开展过成人教育活动。调研发现资源短缺是制约成人教育活动的主要因素,因此为清晰地呈现农村民族地区农村成人教育资源构成现状,发现资源配置存在的真实问题,研究选择已真正开展成人教育活动的S县近城区三个民族镇为研究样本,试图发现资源配置的真问题,以期能为同类农村成人教育发展提供参照。

(二)研究工具

按照教育的“三要素”说,教育由教育者、受教育者与教育中介构成,对于受教育者而言,教育者与教育中介属于教育资源,缺少二者受教育者不可能接受教育。这是研究工具设计的逻辑起点,参照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我国成人学习状况调查研究”(11YJA880029)的调研设计[1],结合民族地区农村成人教育的资源构成情况设计本研究的问卷。由于民族地区农村成人教育资源尚未完全整合,通过对投入主体的了解难以发现资源投入的真实状况,而且也难以找到所有的资源投入主体,因此通过调查参训过的居民能较为全面地获得成人教育资源构成现状的相关数据。根据研究者民族地区农村调研的经验,农村居民现有的读写水平难以有效地填写问卷,因此问卷设计力求简洁,主要包括基本情况与问卷主体两部分。基本情况部分包括性别与年龄,主体部分包括机构性资源、师资资源、课程资源与经费资源四小主题。基本情况部分设计为单项选择题,主体部分设计为不定项选择题,学习者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在相应的选项上划“√”。

(三)研究的实施

贵州省S县是位于武陵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少数民族自治县,全县年财政收入不足10亿元而年财政硬性支出接近15亿元,属于典型的“低保”县。尽管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S县已开始在农村地区推行新的成人教育,但据调查初具规模的只有临近县城的3个镇,其余乡(镇)极少实施成人教育。此3个镇离县城较近,农民收益相对较好,且对学习的需求相对较强,政府在成人教育资源配置过程中对此3镇关注较多。因此研究此3镇的成人教育资源配置状况具有现实价值和意义。此次调研对象为3个镇参与过有组织的学习活动的农村居民,且年龄为16周岁以上,同时已离开全日制学校。

調研共发放问卷520份,实际回收512份,有效问卷500份。Cronbachs Alpha系数为0.801,说明问卷信效度检验合格。鉴于农村居民阅读水平偏低且填写问卷存在困难的情况,研究主要在参训的现场进行,由调研人员逐一对题目进行说明,调研对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顺势选择答案。问卷分析采用SPSS19统计软件,性别赋值为:男为1,女为2;年龄赋值为:15-25岁为1,26-35岁为2,36-45岁为3,46-55岁为4,56岁以上为5,不定项选择题的统计分别对每个选项进行赋值,选中得1分,未选则为0分。通过统计分析,有效问卷中男女比例为17:8,调研对象的年龄比例为6:9:11:16:8。研究采用描述性统计方式,对问卷主体部分各选项的得分均值进行排序,以此呈现教育资源的构成现状。

二、民族地区农村成人教育资源的构成现状

(一)成人教育的机构性学习资源

“组织并不仅仅是有组织的教育活动的提供者,而且是一个‘学习资源系统。”[2]组织参与成人教育活动可视为组织为成人教育实施提供资源,我们称之为机构性资源。该问卷题目设计为:近三年来您参加过哪些机构组织的学习?(不定项选择)共列出12个选项,根据答题的得分均值对选项进行排序,由于“其他”选项没有被选,因此在统计中把其删除(见表1)。

由表1可见,机构性资源主要以专门的成人教育机构为主,其主要原因在于该地区在政府的主导下每个村都成立了成人教育学校,且要求每月至少开展一次以上的成人教育活动,村委会与党政部门的均值分列二、三位,主要原因是成人学校由政府派人专管,但此人同时协助村委工作,致使部分培训难以确定谁是培训主体,因此此两项位列二、三位。位列四、五、六、七位的均值在0.2-0.3之间,说明企业与金融机构已在此区域有利益诉求,中专及以上学校介入的原因更多是此类地区交通方便,且具有展示自身服务的相关平台。文化机构位列第八位说明该类区域已开始了一定的成人文化教育。从这里来看,农林牧渔部门、卫生健康与安全机构的参与度低说明该地区此类机构对成人教育的投入较低,然而通过访谈了解到它们的教育更多是通过成教机构与村委会为中介实施,因此其被记入了成教机构与村委的资源中,这从成人教育课程资源中种养殖技术与农产品营销排在前两位也可以佐证此观点。科研机构参与度低的原因在于我国的科研机构主要存在于地级以上的市,其难以辐射到此类偏远的农村。

(二)成人教育的教师资源

成人教育教师资源指以教师身份引导或指导成人学习的人员,但是不包括成人学习过程中的管理者。研究设计的题目为:近三年在您参加的学习活动中,老师主要来自哪些机构?共列出10个选项,通过SPSS19对选项均值进行排序(见表2)。

从排序的结果来看,教师中源自中专及以上学校的均值位列第一,说明中专及以上学校的教师在该地区成人教育活动中所占的比重较大,较好地承担了服务地方发展的责任。中小学教师位列第二说明该地区中小学与成人教育的交融较好,教师在承担学校教育任务的同时也开始走出校门承担一定的社会教育任务。党群部门位列第三位说明党群部门已把成人教育与其自身的社区治理职责融合起来,开始重视成人教育对社会治理的推动作用。邻居与同事担任教师的比例位列第四位说明近年来的学习型社会建设已初见成效,社区内的优秀人员已开始发挥其社区建设的引领作用。成人学校教师的均值低于0.2,说明成人学校更多承担的是管理与组织职能,本身教师资源较为短缺。科研院所与事业单位的均值近似,说明师资构成中除科研院所人员外,行政性事业单位的教师较少。就企业提供的教师资源而言,技术骨干在成人教育中比管理者扮演的角色更多,说明尽管企业提供的教师资源有限,但居民对技术的需求明显胜过对管理的需求。

(三)成人教育的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是相关机构为成人教育实施所提供的学习内容,它是成人教育服务社区发展主题的呈现。课程资源的问卷标题为:近三年来您参加学习的主题有哪些?共列出21个选项,通过SPSS19对选项均值进行排序,所得结果如表3所示。

从表3来看,课程资源占比最大的是种养殖技术,这符合该地区以农业为主的经济特点,农产品营销位列第二,而农产品加工位列第五,说明该地区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较为缺乏,更多是销售原生态农产品。安全工作属于地方政府非常重视的工作,且安全常识教育成本相对较低,因此安全教育主题占比较大。该区域属于近城区,相对偏远乡(镇)而言在县城从事建筑装饰与服务业的人员较多,因此成人教育也考虑到这方面的需求。从实际调查来看,该地区“摆酒请客敛财”现象尤为严重,因此成人教育中社会风气教育主要是禁止摆酒请客的教育。驾驶与机械主题主要源于调研样本镇中的S镇开设有汽车驾驶学校,因此成人接受驾驶技术培训占了一定的比例。计生教育、子女教育、政策法规与健康卫生主题属于该类农村相关管理部门的常规工作,从调研结果可知,有部分工作已与成人教育融合在一起。排在最后的主题是手工制作与服装设计销售,原因在于它们在该地方没有对应的社会需求。投资理财内容较少,说明金融机构在相关的教育中更多是宣传信贷政策而非投资理财,当然也说明该地区理财尚未成为值得关注的问题。

(四)成人教育的经费资源

成人教育的经费资源是成人教育实施的“助推剂”与“润滑剂”,机构资源、师资资源与课程资源功能的发挥需要经济资源的助推。该题目设计为:近三年,你参与过的学习是谁出的钱?一共列出7个选项,通过数据处理,经费资源的均值排序(见表4)。

从表4来看,村委会与协会的经费排在首位,由此可知村委会在成人教育实施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较大。通过访谈发现,实际上村委会除办公经费外几乎没有什么经费来源,而政府所实施的很多学习活动都是通过村委开展,因此存在村民误把财政经费认作是村委会经费的情况。位列第二的是财政经费,如果把村委会的经费都视为财政的实际拨款,那么财政经费在占比应居首位。不清楚的经费来源位列第三,说明有些学习活动学习者参与但尚不清楚谁买单。自己出钱的均值为0.17,说明该区域的村民已开始具有主动学习的意识且学习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其实际需求,否则他们不可能付费学习。工作单位在学习经费中所占比例较低,主要原因在于该区域的农民在部分企业工作期间参与过培训,但培训主要属于政府强制要求的,如建筑工地上的安全知识培训,因此比重自然较低。其他经费来源占比很小,说明该地区成人教育活动的经费构成主要包括前面的六种类型。

三、民族地区农村成人教育资源的构成特点分析

(一)资源主体覆盖面广,主体间沟通衔接不够

成人教育属于福利性事业,资源投入主体的多寡可证明成人教育受社会关注度的高低。总体而言,农村成人教育资源投入主体相对较为广泛,基本涉及到与社区居民生产生活相关联的所有机构,且11类机构基本按照该机构与居民联系的紧密程度排列。这说明农村居民成人教育的实施主体未局限于成人教育机构,而是拓展到所有社会机构。资源主体多元化能让居民教育获得相对稳定的教育资源,同时在管理、服务与教育融合的过程中有助于营造更好的成人教育氛围。

尽管各资源主体涉及面较广,然而各主体之间的沟通衔接不够,容易导致教育资源的浪费。就资源主体数量而言,该地区提供成人学习资源的机构达11类,尽管成教机构的均值接近0.7,然而其余九类机构仍占有很大的比例,在此意义上成人教育仍存在着“各类机构性资源相互独立,各自为政,基本是从自身管理的视角开展教育活动。”[3]这种资源的分散容易导致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容易削弱资源的合力,甚至使较为弱小的资源被忽视,难以发挥教育效果。如S镇成人教育负责人所言,文化机构是没有行政权力的机构,加上文化教育不能带来立竿见影的经济收益,因此文化机构单独组织教育难度很大。二是从机构性资源的性质来看,具有教育专业性的只有成教机构与中小学,非教育专业的机构单独实施成人教育,难以保障成人教育的效果,他们很容易把调动居民内在积极性的学习活动变为行政管理工作,从而影响教育的实效。

(二)教师来源渠道较多,但专业性不够强

教师资源来源渠道共有10类,“其他”类所占比例很小,因此主要有九种来源渠道,基本涵盖了该地区与农村社会发展相关的所有部门。尽管服务性较强的行政性事业单位均值只有0.1326,位列第7位,但在某种程度上也说明他们可能能提供的技术型教师较少。从教师的专业性来看,成人教育教师应具备成人教育的相关知识与专业知识,这样教师才能把教育对象与专业知识有效结合起来开展教育活动。然而,现实的教师在专业性方面较为缺乏。首先,中专及以上学校、中小学尽管都属于教育机构,教师具备一定的教育知识与经验,但这种教育知识与经验事实上主要是未成年人教育经验,他们是否能真正按照农村居民学习的特点开展教学仍存疑。知识专业性较强的是来自科研院所与技术骨干类教师,尽管其专业知识较强,但其也缺乏成人教育教学知识。其次,来自成人学校的教师均值为0.1843,位列第五位。尽管其从事成人教育工作,但多数人也不具备成人教育的知识,只是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一些成人教育实践经验。我们在访谈中得知,成人学校的管理者主要有两种来源,一是政府从相关行政性事业单位与政府机构人员中安排去成人学校工作,他们既是教师也是管理者。二是把年龄偏大的中小学教师安排到成人学校工作,既是管理者也是教師,显然他们成人教育方面知识也较为缺乏。

(三)重视基础资源的配置,忽视高级资源的投入

以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为基础,人的需求从低级到高级包括生存(生理与安全)需求、社会需求(情感归宿、尊重)与精神(自我实现)需求三个阶段,高级需求以低级需求为基础。从均值的排序看,成人教育资源配置呈现出重视基础性需求而对高级需求关注不够的特点。从课程资源的均值排序而言,成人教育资源配置关注的重点是生存阶段的内容。如课程资源中位列前八位的依次是养殖技术、农产品营销、安全常识、建筑装饰、农产品、加工、社会风气、服务业、驾驶与机械,八类主题都属于生存阶段的内容。社会风气尽管从字面上看不属生存阶段,但现实中它主要用于宣传并制止“摆酒敛财”行为以减少居民收益的浪费,在此意义上其也可归为满足生存阶段的需求。社会需求主题包括计生知识、子女教育、政策法规与人际交往,它们分列第九、十、十一、十三位,精神需求主题主要包括宗教常识与休闲娱乐,分列第十六、十七位。

从各层次主题的占比而言,依次为满足生存需求为主、社会需求次之,精神需求最后。具体而言,以满足生存需求为主的课程内容包括种养殖技术、农产品营销、安全常识、建筑装饰、农产品加工、社会风气、服务业、驾驶与机械、健康卫生、投资理财、手工制作、服装设计与销售等共13个主题,占比约62%,甚至网络技术与艺术设计也可纳入满足生存需求的主题系列。计生知识、子女教育、政策法规与人际交往可列为满足人的社会需求的内容,占比约为19%。精神需求类主题包括宗教知识与休闲娱乐,占比仅为9.5%。

(四)居民参学的自觉性显现,但学习动力仍不足

在知识更新速度加快的信息化时代,“谁都不能再希望在自己的青年时代就形成足够其一生享用的原始知识宝库,因为社会的迅速发展要求不断地更新知识。”[4]所以成人教育的重要性与紧迫性愈发彰显,同时这也需要农村成人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才能保障成人教育的效果。居民学习经费的投入是衡量其学习主动性的重要指标,就成人教育的经费构成而言,学习者自己承担经费的均值为0.17,位列第四位。均值尽管不高,但说明农村成人已开始具有真正的学习需求,愿意为部分学习“买单”。

尽管农村居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开始增强,然而总体效果尚不理想。例如我们在对T乡分管成人教育工作的负责人的访谈中可知,成人学习主动性不强的现象较为普遍,很多学习活动是通过行政命令强制要求他们才参加学习,且学习的态度也不端正,如2016年10月卫生部门在成校组织实施冬季防寒知识学习,主动参与的只有4名,后来是村里通过取消低保、取消精准扶贫资格等手段“恐吓”,一共也只来20余人。当然对于能获得即时经济收益或解决其眼前问题的学习活动,居民参与的积极性相对较高。如2015年S镇S村的西瓜遭遇大面积的虫灾,村委请农业局西瓜种植研究专家开展病虫害预防与治理培训,西瓜种植户基本都来学习,且积极性很高。在此意义上,居民的学习的主动性目前主要受到直接经济利益的驱动。

四、民族地区农村成人教育资源配置改善的建议

资源作为民族地区成人教育实施的重要保障条件,充裕的资源对于民族地区农村成人教育的存续至关重要,是成人教育存在与健康发展前提和基础。在资源数量保证的基础上,民族地区农村成人教育的发展需要结合地方的实际情况合理地利用资源,充分发挥资源的价值,这样的成人教育才能为社区教育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结合研究中发现的问题,民族地区农村成人教育的资源配置仍需从四个方面进行改善。

(一)有效整合资源,增强资源合力

尽管民族地区成人教育资源主体覆盖面较广,呈现出全社会参与成人教育的繁荣景象。然而繁荣的背后却存在着各资源主体相互独立行事致使资源分散,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的情况。为提升现有资源的利用效率,民族地区农村成人教育资源的配置要利用系统的思维与方法,增强资源的合力,力争各资源能发挥出超出其自身固有功能的效果。具体而言,资源的系统化主要包括两种路径。一是构建乡镇级成人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以行政手段要求所有成人教育资源的配置必须经过委员会的指导与审批,并且教育活动的实施也需专家委员会的指导,这样的资源配置才能更加系统与高效;二是建立以独立的且专业性较强的成人教育机构为核心的资源网络,即所辖区域内所有的成人教育资源均以承包管理的形式委托于成人教育机构,并由该机构组织与利用资源。这样既能保证资源能相对有效地整合,也能以专业的形式得以利用。

(二)加强培养培训,提升师资专业素养

成人教育教师专业化水平偏低直接导致成人教育水平的偏低,影响成人教育的实效,因此提升农村成人教育教师的专业素养迫在眉睫。民族地区农村成人教育教师专业化存在着如下难题:教师来源渠道较多,且主要以兼职为主,因此难以要求其参与到教师专业化培训中;多数教师属于自己专业领域的技术人才,对其要求过高可能会出现其不愿意担任教师的情况;乐意从事成人教育教师工作的人员可能存在专业技术程度不高的情况。针对上述的问题,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症下药。一是吸纳具有一定的专业发展潜力,且愿意从事成人教育教师工作的人员进入教师队伍,这样成人教育可获得相对稳定的师资来源;二是在稳定师资来源的情况下,搭建教师学习平台,让教师“通过终身专业培训不断习得成人教育专业知识和技能,实现专业自主并提高自身专业道德素质。”[6]三是对于专业能力强又能直接帮助农村居民解决现实问题的人员,即使其不具备相应的成人教育知识,也可以纳入教师队伍并适时引导其参加相关的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尽可能全面提升其专业素养。

(三)稳定投入基础资源,逐步增加高级资源

生存需求、社会需求与精神需求是人类需求的三层次,也是成人学习资源配置的三个维度。从教育与经济的关系来看,“教育与经济的密切关系大大超过以往任何时期,成人教育更是直接融入知识经济中,劳动者技术知识的不断更新,能力的持续提高,必须要靠不间断地学习和培训。”[5]学习与培训的目的是提升学习者生产能力以满足生存层面的需求,这是其他两层次教育活动开展的基础。前述的资源构成特点也呈现出当前仍以基础性资源为主,对满足高级需求的资源配置不足的情况。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民族地区农村关注的重心仍然是满足最基础的需求。根据实际情况,民族地区农村成人教育资源配置需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是稳定满足低层次需求的基础性学习资源,以满足多数人的需求,这符合该地区多数居民参训的目的与期望;二是有序增加满足社会需求与精神需求两类更高层次需求的学习资源,这类教育资源不仅能稳定社会秩序、净化社会风气,同时有助于居民在满足前两个层次需求的基础上获得精神上的寄托,充实其精神生活。只有这样,资源配置才能为全面建设小康农村服务。

(四)激发学习动机,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尽管从经费投入的视角可知民族地区的居民已开始有学习的自觉性,但这毕竟是其中的少数居民,且只有在学习能在短期内满足其“刚性需求”的情况下其主动性才得以体现。对于“非刚性需求”的学习,农村居民参与学习的动力不足,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成效,且容易导致教育资源的浪费。针对成人学习积极性普遍偏低的实况,农村成人教育资源配置要从调动学习积极性的视角入手,尽可能分类配置资源以满足各类群体的“刚性需求”,以此带动学习的积极性,营造更好的学习氛围。一方面,成人教育实施机构做好真正的学习需求调研,根据需求开设有针对性的课程,且把相近的“非刚性”资源融入其中供其学习。假如通过调查发现居民有健康学习的需求,并且他们中间多数是留守儿童的实际监护人,则可以把留守儿童教育的课程内容融入其中。另一方面,精神层面的教育资源并非成人所必须的资源,可以把精神层面的教育资源融入“刚性需求”中,逐步培养居民享用精神教育资源的意识。

参考文献:

[1]何光全.我国成人学习基本状况调查[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3(6):58-69.

[2][美]诺尔斯(Knowles,M.S.).现代成人教育实践[M].蔺延梓,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70.

[3]杨智,刘承俊.黔东北民族地区农村成人教育实施的实证研究[J].职教论坛,2017(6):68-72.

[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89.

[6]赵彦彬,郭燕燕.发达国家成人教育教师专业化的特色及其启示[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1(4):53-55.

[5]项英.知识经济与成人教育[J].青海民族學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7):116-118.

猜你喜欢
成人教育农村地区资源配置
如何发挥企业家精神推动经济增长
关于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养老需求的研究
如何促进农村地区思想品德课中的合作学习
ERP系统在成人教育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分类分层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成人教育工作中的实践探索
农村地区进一步推广非现金支付工具的有效途径
中国僵尸企业现象的经济学分析
微课教学在成人教育中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