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通过与受教育群体的相互作用,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产生影响。大众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群体,研究群体在环境的影响下的心理反应。因此,大众心理学与思想政治教育有较好的契合性。本文首先界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然后从大众心理学视角下分析了教育理念、教育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以及对策。
关键词 大众心理 思想政治教育 教育环境
作者简介:郑楷千,东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8.112
大众心理学在三个方面与思想政治教育存在联系。首先,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便是大众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其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与大众心理的传播过程相契合;另外,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与大众心理发展的最终结果相契合。《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是勒庞的代表作之一,其被认为是大众心理学的开端,通过研究《乌合之众》中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契合的内容,可以明确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受教育群体的内化机理,从而提高教育效度。
一、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界定
对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界定,学界存在内部说与外部说两种一元论的解释。笔者认为,当前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一元化界定,无论单把教育环境界定为教育过程的要素还是界定为外部条件都是不全面的。正确的界定教育环境,需要把教育环境进行二元化的界定。即思想政治教育外环境与思想政治教育内环境。内外教育环境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不同。思想政治教育内环境是指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依据一定的教育目的,有计划选择、加工、改造和重组的对人们发生感染、激励、鼓舞、促进作用的环境。 由于内环境直接影响客体的受教育过程,对思想政治教育客体接受信息、分析信息、内化信息有着直接的作用,因此应当成为构成思想政治教育要素的一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外环境是指由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等独立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宏观环境,由于教育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外部的宏观环境也通过各种方式影响着教育活动的效度。
二、大众心理学中体现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一)注重教育对象的群体分类
《乌合之众》中根据群体心里特点将群体分为异质性群体和同质性群体,异质性群体指的是由有着任何特点、任何职业、任何智力水平的个人组成的。 而同质性群体指的是由共同派别、身份团体或阶级组成的群体。不同的群体有着显著不同的特点,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要特别注重针对不通过类型群体的特点,因“类”施教,注意教育群体的区分。
(二)注重群体的一般心理特征
勒庞将群体一般的心理特征总结为三个方面。第一,群体的无意识性。即当众多个体集结成为一个群体时,群体的智力水平并没有因为人们的集聚而提高,相反,由于群体中个人倾向于依赖群体,导致个人不善思考,进而导致群体往往只有普通的智力品质。第二,群体的传染现象。这种现象是由于个人生活在群体中,其所接受的大部分信息流来自于群体,因此易受到群体的影响。因此,在群体中,极易出现人云亦云的现象。第三,群体易于接受暗示。由于群体的无意识性导致的群体中个人不善思考,群体中的人们总倾向于接受大多数人的选择,而不思考这种选择的正确性。
(三)注重领袖的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充当着领袖的角色,《乌合之众》中突出了这一领袖的地位并介绍了领袖确立意见的方法。第一,断言、重复和传染。领袖的话语必须足够坚定,而不论理论本身是否逻辑自洽。这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而言至关重要。在坚定的基础之上,要在重复的基础上利用群体内部的自我传染机制,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进行。第二,要注重名望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身份往往是思想政治领袖或者教师,这种身份特征提供了确立名望的良好基础。另一方面,思政教育者本身也要注重自身的良好声望,以确保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
三、基于大众心理学分析内部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勒庞在《乌合之众》中的第一卷第一章介绍了群众心理的特点,既然思想政治教育的内部环境是界定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可控的环境,那么分析群体心理对于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内部环境影响教育效果的机理就有着重要的意义。
根据《乌合之众》的观点,尽管群体由个人构成,但跟个人相比,群体在很多方面表现出不同于个人的特点,甚至群体的表现也正与构成群体中的每一个人完全不同,没有任何或丝毫的相近之处。可见,对于群体心理的研究不能简单的套用个人心理研究的成果。因此,我们应当基于群体心理的特点,研究教育内部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一)语言环境的影响
群体在行动过程中,个人的思维活动受到限制,群体更像是缺乏意识的乌合之众。群体对于明显的劝解往往无动于衷,而对于暗示,则往往趋之若鹜。这也是历朝的反叛者在反对君主统治时往往采取一系列的宗教暗示,以此来说服众人。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也具有相同的规律。思想政治教育的语言环境主要包含说教式的语言环境和引导式的语言环境,因此,通过举例引导的语言环境,往往比直接得出结论的说教语言环境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
(二)课堂氛围的影响
群体的一个显著特点在于它的无意识性,这也为信息的传播创造了条件。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其實质在于传播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一种思想教育,而在群体中思想传播的最好方式就是通过引导,加强群体中个体之间的交流,从而能够使此种思想在群体中充分的传播。因此,营造一种能够热烈讨论、师生互动的课堂氛围对于思想的传播至关重要。
(三)情绪引导的影响
大众心理学认为,比于理性和冷静的情绪人们在面对感性和本能的情绪时更容易被感染。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应当注重提供感性的材料,让学生通过大量的感性材料自发的引导进入理性思考,而不是直接进行理论的灌输。
四、基于大众心理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内部环境优化方法
(一)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
校园文化环境尤其特殊性,一方面它是由学生自发形成的一种亚文化环境,另一方面教师和工作人员在校园文化环境的塑造中起到了引领作用。校园文化环境不仅通過学校物质环境建设可以体现,更多的是体现在学校的软件环境建设中,如各学校的教风、学风,学校内部形成的共同价值理念、理想情操、道德规范等。因此,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对于提高学校环境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整体作用,在学校内部形成良好的氛围具有重要的作用,这就需要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二)提升师生的道德素养,深化学校公德环境建设
当前校园环境面临着多元文化的冲击,传统以教师为权威的议程设置对象正在经历一个“去权威化”的过程,校园内的学生面临着多元文化的选择,有的学生存在信任媒体而不信任老师的现象,甚至有的学生存在偏信小众媒体的倾向。在此环境下,深化学校公德环境建设,提升师生的道德素质势在必行。应当采取多种方式,发挥学校党组织的作用,定期开展党课教育;将公德教育融入课堂,从教学各个过程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将公德教育与日常管理相结合,从上至下地提升师生的道德素质;将公德教育融入社团活动中,提倡文明活动,潜移默化的提升师生思想道德素质。
(三)增强网络环境建设力度,发挥网络的教育优势
大众心理学认为,身处群体中的个人被群体的观点左右,这就为思想政治工作创造了条件。尤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良好的便利条件。一方面,要加强校园网络的“硬实力”,学生当前面临的主要困扰是校园上网不方便,校园网的资源不够丰富,于是便更加倾向于进入社会网吧上网。因此,应当加强校园网建设,增强国校园网的容量与实用度,提高学员使用校园网资源的热情。精心设置学校各系的网点,定期推荐一些好的网站供大家浏览。减少因信息资料不全而将学生推向社会网吧,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
另一方面,要提升校园网络的“软实力”,营造良好的校园网络文化,加强学生正确上网的意识,提升学生媒介素养,注重维护良好的校园网络环境,推动学生文明上网,理性上网。同时,注重树立全员共建意识,注意对校园网软硬件设施的保护,加强学生的网络主人翁意识,营造良好的校园网络文化。通过互联网,以点带面,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
(四)充分利用校外资源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我国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这些资源可以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地。《乌合之众》提到,影响群体最为重要的一种方式就在于暗示,暗示比直接进行教育更能够得到群体的认同。通常来说,单一的教育环境不能够满足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多元化的教育环境有利于提高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要充分利用我国悠久历史遗留下来的丰富教育环境资源,开展多种形式、多种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课外教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优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切实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五、结语
本文结合勒庞出版的《乌合之众》,通过借鉴书中群体心理变化的规律以及影响群体心理的方法,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提出了基于群众心理规律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几个因素,并根据《乌合之众》书中影响群体意见及信念的方法,结合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以及社会发展程度的实际,从校园文化、校园公德环境、网络环境和利用场馆和教育基地等层面提出了当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方法,供实践参考。
注释:
董杰.思想政治教育情境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三论.湖北社会科学.2012(3).192-194.
[法]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5.
参考文献:
[1]胡亚楠、吴振文.从勒庞的《乌合之众》反思群体意识.文学教育(下).2013(4).
[2]谢琼.从勒庞的《乌合之众》看大众文化.文学教育(上).2012(12).
[3]林荧章.勒庞《乌合之众》的传播思想初探.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
[4]于亚宁.浅谈思想政治教育环境需要深化研究的理论问题.亚太教育.2015(19).
[5]董子豪.论教育对群体政治认同的间接性作用——从《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一书谈起.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4(2).
[6]熊一丹.解读群体心理——读勒庞的《乌合之众》.新闻世界.2014(8).
[7]杨业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需要深化研究的若干理论问题.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6).
[8]柯森.略论学校内部教育环境建构的主体性原则.现代教育论丛.2000(5).
[9]张正华.思想政治教育内化研究.西南大学.2007.
[10]刘玉江.教育内部管理环境亟待优化.教书育人.20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