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班级活动?远离欺凌问题

2017-09-04 12:12邢筱芳夏冰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7年24期
关键词:班级活动班级管理

邢筱芳?夏冰

〔摘要〕在班级学生常受到欺凌问题影响的情况下,联合学校心理教师,以团体心理辅导、心理活动课、班队活动、亲子关系主题活动等多种形式,组织了一系列班级活动。旨在推进友善教育,营造和谐氛围;借助绘本故事,认识欺凌现象;制定有效班规,引导恰当交往;协调亲子关系,携手远离欺凌。通过这些活动,班级内互帮互助的现象明显增多,和谐的班级氛围逐渐形成,学生之间能友好相处,共同告别欺凌问题。

〔关键词〕班级活动;欺凌;班级管理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7)24-0076-03

欺凌现象频发于校园内,引起广泛关注和议论,2016年,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向各地印发《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要求各地对中小学校园欺凌进行专项治理。这是近年来我国首次从国家层面对校园欺凌进行治理,可见校园欺凌的严重性及干预的紧迫性。

如何采取恰当的策略,让学生远离校园欺凌带来的伤害成为教育热点问题。作为班主任,在带班过程中会遇到班级学生遭受欺凌的情况,这影响到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班级的和谐发展。面对班级欺凌,究竟该采取怎样的预防和应对策略?在学校心理教师的协作下,组织了一系列的班级活动,让学生认识欺凌现象,学会合理应对,并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

一、推进友善教育,营造和谐氛围

友善教育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营造和谐班级氛围不可或缺的举措。班级欺凌固然需要通过相关规章制度加以整治,但是预防胜于惩治。通过友善教育来营造良好的班级环境,在学生内心播下了友爱的种子,可以在源头上铲除班级欺凌滋生的土壤,从而杜绝欺凌的发生[1]。为此,我班开展了一次“我们是一家人”的团体心理辅导。本次辅导设计了“我们是个圆”“小小建筑师”“为你添一笔”和“我们的心愿”四个活动。

1.我们是个圆:教师将五个不同颜色圆片剪成45份碎片,让学生抽取,同样颜色碎片的学生为一组,拼成一个圆形,旨在让学生认识到每位同学都是班级中不可缺少的一员。

2.小小建筑师:让小组成员借助一副扑克牌和一盒回形针搭一个又高又稳的“建筑”,让学生认识到只有通过分工协作才能事半功倍。

3.为你添一笔:学生先自己完成“我的校園生活”的简笔画,然后将自己的画纸在组内依次传递下去,接到画纸的同学要画上或写上自己的祝福,直到纸张传回自己手中,旨在让学生体验到大家互帮互助能使这个大家庭更加温馨美好。

4.我们的心愿:每位学生都许下了自己希望在班级中实现的美好愿望。

本次团体辅导培育了学生友善的价值观,学生逐渐形成对同学的信任、关爱和尊重,在友谊中体验着每个人的价值和尊严,能以宽容、接纳的心态处理同学间的冲突,能设身处地为他人考虑。特别是对平时在学习等方面落后的班级“弱势群体”,大家都认识到他们也有自己的尊严,应该被尊重。

二、借助绘本故事,认识欺凌现象

当欺凌现象发生后,我们更多地把目光聚焦于被欺凌者,因为欺凌可能导致其出现心理问题。但欺凌过程中,欺凌者和旁观者的角色也不容忽视。如欺凌者长期欺负别人,会很自我中心,对同学缺少同情心,可能受到其他同学的疏远,而旁观者可能会产生冷漠的心理,也可能因为帮不到受害者而受到内疚、不安等情绪的困扰。为了让班级学生认识到欺凌现象和班级的每个人息息相关,我班在心理教师的带领下,借助绘本故事《不是我的错》开展了一次心理活动课。

1.觉察角色:活动以该绘本故事为例,故事中一个孩子蒙着脸哭泣,是谁欺负他了呢?所有的孩子都说“不是我的错”“不关我的事”。没人帮助小男孩,没人承认是自己的错,甚至觉得和自己毫无关系。在阅读故事时,首先让学生思考“听了他的话,你觉得他做了什么?”接着辨识“他在故事中扮演了什么角色?”引导学生觉察故事中的欺凌者、被欺凌者、旁观者。

2.承担责任:当欺凌发生时,究竟谁应该为此承担责任呢?经过一番讨论,学生逐渐觉察到欺凌者、被欺凌者和旁观者都与之有一定关系。大家尝试着站在这三个角度分别体验了当事人的情绪,评估三者与欺凌事件的关系程度,并进行刻度化打分。打分过程中,学生认识到当矛盾、冲突发生时,欺凌者、被欺凌者和旁观者都需要承担一定责任:欺凌者可以用更合理的方式维护自己的权益,同时也要设身处地站在对方角度考虑;被欺凌者则不能一味忍气吞声,做“沉默的羔羊”,而要及时告知老师家长,坚决对欺凌说不,而当遭遇力量过强的欺凌者时则不要一味逞强,应采取更理智的办法保护自己;旁观者也需要发挥自己的作用,及时劝阻或告知身边的大人,尽早截断欺凌的继续发生和严重化。

通过解读绘本故事中,学生意识到当欺凌发生时,每个班级成员都有一定责任,应及时站出来,为远离班级欺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制定有效班规,引导恰当交往

合理有效的班级规范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约束自己的言行,形成同伴交往的恰当行为方式。为了在班级中弘扬互帮互助的正能量,发动集体力量遏制欺凌的发生,制定有效的班规必不可少。于是,我班班干部组织了一次“对欺凌说不”的班队活动课。

1.播放视频:中队长首先播放了一个欺凌主题的视频,引发了大家的激烈讨论。交流中,大家都认识到了欺凌的危害性,并产生了强烈的拒绝欺凌的情感。

2.商讨班规:大家又分小组商量了在班级中具体可行的治理欺凌的策略,如成立课间监督员、矛盾协调小分队等。班干部们整理了大家的建议,和同学们一同制定了拒绝欺凌的班级规范。该班规奖惩分明,一方面大力表扬乐于助人,能及时制止欺凌发生的同学,树立榜样的示范作用,一方面对欺凌者进行严格批评教育,被发现后及时告知老师,对其施加惩罚,让他们明白做错事是要付出代价的,如扣五角星、期末相关等级下降等。

3.签名承诺:当班规制定好后,中队长带领大家进行了宣读,每位学生都在该班规下方签上自己的名字,以示承诺。该班规最后被张贴于中队角。

本班规都由学生自发、共同制定,代表了绝大多数学生的心声,所以执行起来大家都很自觉、很有动力。“惩恶扬善”的班级氛围逐渐形成,本班规成了杜绝班级欺凌的有力策略。

四、协调亲子关系,携手远离欺凌

学生的欺凌行为与其家庭亲子关系、教养方式密切相关,所以,在班级欺凌问题的處理上,离不开家长的配合与协助。不难发现,在家中遭遇父母攻击言行的学生在班级中更容易成为欺凌者,因为他们认同了父母对待自己的方式;而在家中受到情感忽视的学生则更容易成为被欺凌者,他们对欺凌行为更为敏感,却无力采取合理的方式保护自己。而另一部分欺凌行为的发生,与学生的“自我为中心”有关,班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在家中是“小太阳”,为他人考虑的能力欠佳。所以,协调好亲子关系对告别班级欺凌问题有着极其关键的作用。为此,我班借助“家长开放日”,举行了一次“画画我们这一家”的亲子关系主题活动。

1.画画家庭图:画图前,先让学生想一想平时家人都在做些什么,并回忆一个让自己不太满意的画面,让学生简单画一画这个场景,并对该图的满意程度打分(1~10分)。如平时比较脆弱的小L的画只得了5分,画中妈妈离他很近,对他指手画脚,而爸爸却离他很远,好像事不关己,不闻不问。

2.说说家庭图:接着,学生分别在小组和班级内交流了这张图,父母和孩子一同觉察亲子关系现状,了解其中的困惑和委屈。如平时在班级常会发脾气,甚至动手打人的小C向我们述说了他的画:“这是我最不喜欢的场景,爸爸生气时就红着脸动手打我,我也很生气,我不敢和爸爸对着干,就想拿家里的小狗出气。”是的,在班级同学相处时,小C遇到不愉快也会不自觉采用攻击行为解决问题,当时我问他怎么可以这样对待同学,他一脸无辜地回答说:“爸爸生气时会这样。”小C的图只得了3分,看来他非常不满意。

3.改改家庭图:当一张张家庭图被呈现,父母们意识到自己需要做一些改变。于是,他们和孩子一起修改了家庭图,改成自己希望的样子,并对改好后的图打分。如小C爸爸也逐渐认识到自己对待孩子的方式是不恰当的,对孩子产生了不良影响,并承诺以后会多反思自己的行为,改变对孩子的教育方式,遇到问题时多了解孩子的想法,及时进行沟通。他和小C改好后的图中,爸爸和颜悦色地和孩子交流着,这幅画面很和谐,他们给改过后的图重新打了10分。

和谐的亲子关系是学生良好人际关系的保障。这次亲子活动梳理了班级学生与父母之间的关系,使班级中的人际冲突慢慢变少了,欺凌现象自然也越来越少了。

通过一系列的班级活动,班级互帮互助的现象明显增多,和谐的班级氛围逐渐形成,班级凝聚力也有了很大提升,这些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为了保证这样的变化不是一时的,在活动之外,班主任更要在平时的点滴中加以渗透,以保证这些改变持久稳定。

参考文献

[1]王颖.青少年校园欺凌现象的心理成因及应对策略[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7 (3) :63-65.

(作者单位: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实验小学,湖州,313100)

编辑/杜文姬 终校/于 洪

猜你喜欢
班级活动班级管理
班级活动中小学生人格培养的策略
创新班级活动形式聚力提升教学质量研究
对班主任管理的几点看法
利用微信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实践研究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心理健康教育在班级活动中的有效实施研究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浅析班级活动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