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模式下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建设

2017-09-04 14:25许星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7年16期
关键词:高等院校校企合作

许星

[提要] 目前,我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使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因此企业为获得更好的发展就需要在人才方面进行竞争,同时进一步提高对人才的需求。而高校为了更好地适应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开始积极按照企业的需求方向培养相关的人才,从而促进校企合作模式的产生。本文简要介绍校企合作的主要模式,分析校企合作模式下高校在培养大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校企合作模式下促进高校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的建设。

关键词:校企合作;高等院校;大学生培养;就业服务体系

课题来源:2017年度常州市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工科学生创业教育实证研究——基于常州市产城融合一体化”;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课题:“融合-协同校企合作模式下高校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6月6日

一、校企合作常见的几种模式

(一)订单模式的培养。这种模式主要是指高校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通过与用人单位签订人才培养相关的协议,标注好高校和企业应该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承担的责任与义务,进而针对人才培养制定科学合理的方案。订单培养模式的优势为:能够使得高校和企业进行直接的聯系,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方面能够进行直接的交流,能够同时符合企业和高校之间的利益需求,进而帮助学生找到合适的工作。但是,订单培养模式的使用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特点,只能适用于比较稳定的企业和高校之间,高校一般不会选择一些中小企业作为合作对象。

(二)校企联合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也是很多高校和企业进行合作的重要模式,学生在进行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学习之后,就会进入企业进行实习,而相关的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等工作都是在企业中完成的。这种教学模式的优势为:可以让学生真正进入企业中进行实习,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阶段,同时又可以帮助企业降低人力资源的支出,对于企业和高校来讲是一种双赢的局面。然而,校企联合的教学模式也存在自身的不足,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的阶段划分过于清晰,无法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也无法让学生在理论学习中进行实践,从而使得人才培养的效果欠佳。

(三)产学研相结合的培养模式。这种模式主要是指,企业和高校共同投资,在高校中建设相关的科研基地,然后将企业中的项目引入到高校中进行完成。教师可以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允许学生参与到项目中来,从而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这种培养模式的优势为:由于学生的实践是在高校中开展的,因此可以进一步减少学生精力的分散,同时教师也可以对学生进行更好地指导和管理,进而可以更好地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培养。但是,这种教学模式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例如:企业在产学研相结合的模式中投入了资金和项目,但是资金的使用和项目的进展程度很难受到控制,所以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模式的积极性会有所降低。

二、校企合作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虽然很多高校已认识到人才在就业方面存在的压力,所以采取了校企合作模式更好地与企业进行合作,从而降低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但是,校企合作模式在应用过程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总结,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就业供需之间存在严重的不平衡现象。目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进一步普及,每年存在大量的高校毕业生需要进行工作,除了一部分考研或者出国的学生之外,大部分的学生都面临着较大的就业压力。但是,由于企业中所需的岗位有限,所以会造成就业供需之间出现严重的不平衡现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专业之间存在严重的不平衡现象。一方面对于某些专业来讲,虽然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较大,但是每年报考该专业的人员数量较少,所以最终高校培养的人才数量较少,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另一方面对于某些热门专业来讲,企业的需求量大,但是报考的学生数量远远超过企业的人才需求量,从而导致专业人才供需方面的不平衡现象。第二,大学生就业心态的影响,很多大学生在面临就业时,会选择大型企业或者薪资福利待遇较高的企业;而大型企业在选择人才方面也具有较高的要求,所以就会造成部分学生错误估计自身的能力,从而导致无法找到合适工作的现象。

(二)人力资源市场的不完善。校企合作模式的过程中,不仅仅需要高校和企业之间进行协调,而且人力资源市场也需要进一步的完善。然而,目前我国人力资源市场还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人力资源服务较为单一,例如:很多人力资源仅仅提供就业信息发布的功能,这种单一的服务功能很难完成高校毕业生和企业需求之间的对接,从而导致很多高校毕业生无法找到工作,而企业无法找到合适人选的现象;第二,对于很多人力资源市场来讲,仅仅服务于当地企业,但是高校培养的毕业生在就业方面,可能对地域存在多个方面的选择,因此人力资源市场目前无法更好地满足这一需求,从而无法更好地发挥校企合作模式的作用。

三、校企合作模式下高校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的建设

根据以上的分析和论述可知,企业对于人才能力的需求在不断提高,而高校的毕业生每年面临着较为严峻的就业形式,因此为了更好地发挥校企合作模式的作用,高校需要建立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可以参考以下几点策略:

(一)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为了更好地发挥校企合作模式的重要作用,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从而更好地指导高校的人才培养,以及与企业之间沟通和协调的方式。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方面的策略:第一,积极与企业和政府进行合作,了解企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需求和想法,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模式。同时,高校应该与政府进行积极的沟通,了解政府在解决人才就业问题中出台的相关政策,从而根据这些政策制定更加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第二,高校应该及时了解相关的信息,例如: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以及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从而能够对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及时的修改和完善,避免人才培养目标出现滞后性的现象。

(二)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高校肩负着为企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由于企业对人才需求的不断提高,所以高校在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也需要对培养机制进行不断地完善和创新,为此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以企业的需求为导向,更好地对高校的课程设置、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课程比重等方面进行适当地协调,从而能够更好地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进一步解决人才面临的就业难题;第二,不断优化高校人才的就业机制。高校应该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坚持就业指导课程的设置,从而能够让学生在大学时代的初期就树立就业目标,更好地进行学习和实践,避免就业时面临更大的压力。

(三)建设人才培养和就业一体化机制。对于高等院校而言,虽然在进行人才培养和就业方面存在着很多不同之处,但是两者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所以为了更好地在校企合作模式下进行人才培养,需要将人才培养和就业进行一体化建设,为此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就需要对学生进行相关的就业指导,例如:在开展理论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引入一些实践教学内容,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进行结合。第二,增加专业设置的灵活性特点,在学生进入大三开始,学生对自己的未来有着一定的规划,在这时就需要根据学生的选择进行相应的划分。例如:有些学生需要考研,那么就安排专门的考研教室让学生进行安心学习;有些学生想要工作,高校就可以安排学生进入相关的合作企业进行实习,从而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毕业需求。第三,多种人才培养模式的结合,目前校企合作有多种模式,各种模式的特点不同,有着各自的优势,但是部分人才培养模式之间可以进行结合,从而更好地为企业培养优秀的人才,解决高校应届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主要参考文献:

[1]刘薇薇.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提升的对策研究——以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6.6.

[2]李丽玲.校企合作模式下的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J].新教育時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6.44.

[3]毕艳玲,刘岩,辛程.基于校企合作模式下的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对策探究[J].科研,2016.12.

[4]沈艳华.基于校企合作视野视角提升民办高校大学生职业就业能力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6.10.

猜你喜欢
高等院校校企合作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定位及改革取向研究
浅析VB程序设计教学方法的改革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