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郝俊
挖掘民族民间资源 传承历史文化促进体育运动参与 铸就健康体魄
——“北京市民族民间体育进校园研讨会”在香山小学举行
本刊记者 郝俊
校本教材:关注历史文化传承,强健学生体魄
为传承和弘扬民族民间文化,深入挖掘民族民间体育运动资源,丰富中小学校体育课程资源和课外活动内容,提升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2017年5月19日,由首都体育学院指导,北京市中小学体育运动协会主办、海淀区香山小学承办的北京市民族民间体育进校园研讨会在北京市海淀区香山小学举行。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委员王定东、民族事务委员会民族文化处处长韩书进、中小学体育运动协会会长白荣正、民族事务委员会民族体育协会会长陈宏,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体育教研员孙伟,北京市海淀区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张彦祥、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体育教研员胡永恒,及原教育部体卫艺司副司长、首都体育学院教授曲宗湖,民族体育专家、特级教师关怀秀,首都体育学院教授赵立等相关领导和专家20余人参加了本次研讨会。会议由白荣正会长主持。
本次活动中集中展示了海淀区香山小学近年来研究、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和挖掘、推广民族民间体育运动资源的成果。香山小学作为一所百年老校,基于自身特有的文化底蕴,立足实际明确了“传统教育与爱心教育融合”的办学特色,以此为指导,通过建立校本课程、纳入教学计划、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等多种途径积极挖掘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和推动民族民间运动项目开展,营造了浓郁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培养了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为弘扬民族文化、发扬学校传统,香山小学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现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依据,开发了民族体育校本教材——“八旗龙旗阵”,该阵法是从古阵法“八阵图”中演变简化而来,学校开发该校本教材的目的,一是传承民族传统文化,二是强健学生体魄。据学校司常水校长介绍:“‘八旗龙旗阵’包括8个阵法,充分体现了香山小学的旗营文化,而这种旗营文化从形式上定位于学生乐于参与,目标上定位于学生强健体魄,文化内涵上定位于传承历史、追求和平”;同时他也表示:“阵法演练过程运动量适中,对学生的力量、耐力、协调等运动素质,及合作性、整体性、大局观等具有积极的锻炼价值。”值得关注的是,在“八旗龙旗阵”的展示环节,司常水校长身披“战袍”敲响了“战鼓”,与学生一起进行练习,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参与兴趣。
本次活动中,香山小学为与会者展示了一节“铜锣球”微型课。“铜锣球”又名“打铜锣”,是由满族儿童“拽包”游戏发展而来。为了使“铜锣球”的练习方法与规则更适合少年儿童,学校在保留项目原有民族特色的基础上,借鉴了“打墙球”及篮球、足球和手球等项目的规则与方法,进行了科学化、规范化的加工和创新,并更名为“铜锣球”;同时,为了增加“铜锣球”练习的趣味性,学校师生共同创编了歌谣:齐心协力配合好,你争我夺士气高;巧妙躲闪智取胜,击中铜锣比分高。“铜锣球”的锻炼价值和文化特点在本次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从服装到器材都带用浓郁的民族特色,而热身活动、主教材的组织练习等不同教学环节,则对学生的上下肢力量、心肺耐力、身体协调性等运动素质和投掷技能提出了一定要求;同时,铜锣被击中会发出声音,再配以歌谣进行练习,充分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培养了学生的运动兴趣。
此外,本次活动还展示了跳皮筋、鲤鱼跳龙门、追射、插鸡尾翎、抽陀螺、木球、抛绣球、流星锤等诸多民族民间项目,香山小学将其中的大部分项目引入了课堂教学,这些项目既有民族特色项目,也有民间传统项目;既有来自满族的项目,也有来自回族、壮族等不同民族的传统项目;既有个人项目,也有集体项目,丰富的项目让学生们可以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民族民间体育的丰富多彩,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如,学校将跳皮筋纳入3~5年级的课表中进行普及。
学校为了让学生能够真正走到阳光下,走到操场上,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其中不仅有传统运动项目、新兴运动项目,还引入开展了狩猎球、鲤鱼跳龙门等民族民间项目。如,“狩猎球”游戏是从满族猎手模仿捕捉野兽发展形成的娱乐活动改造而来,要求学生要把布制的虎、熊、狼头形象的3个包相互投入对手背后背的篓中,投中者为胜,3个包全部投完一轮游戏结束。在游戏过程中,要求学生不断地奔跑、躲闪,从而可以有效发展学生的速度、耐力、灵敏等素质;再如,“鲤鱼跳龙门”要求学生相互配合完成“鲤鱼”的抛接和“跳龙门”动作。丰富多彩的大课间体育活动,不仅发展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意识、责任意识、集体意识等优秀品质和社会交往能力,有效达成了体育学科“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
正如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何鲁丽发来的贺词寄语:希望香山小学能够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推进全民健身,为建设健康中国作出自己的贡献!相信在有关专家和社会各界的指导和支持下,香山小学的民族民间体育运动项目之花将更加灿烂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