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学中翻译能力的提高
——以汉译英为例

2017-09-03 04:17吴瑕
四川警察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汉译英学习者语言

吴瑕

(四川警察学院 四川泸州 646000)

大学英语教学中翻译能力的提高
——以汉译英为例

吴瑕

(四川警察学院 四川泸州 646000)

翻译是外语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长期以来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目前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应准确把握翻译能力模式,将其融入教学。建议通过采用多样化教学,促进学习者语言能力的发展;教师需要转变观念,重视翻译能力;使用合适的语言材料,增强学习者对本国文化的了解;在教学中培养跨文化意识等途径,提高学习者的翻译能力。

翻译教学;汉译英;翻译能力模式;建议

听、说、读、写、译一直都是语言学习的重点,尤其是在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翻译的重要性日益突显。和前者不同,翻译涉及到的不仅仅是目的语的语言知识,也不仅仅是将一种语言文字转化到另一种语言文字中去,它是一种有目的的、复杂的活动,涉及各种知识和技能的协调应用[1]。

翻译的重要性也体现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明确提出对学习者翻译能力的一般要求:能借助词典对题材熟悉的文章进行英汉互译,英汉译速为每小时约300个英语单词,汉英译速为每小时约250个汉字。译文基本准确,无重大的理解和语言表达错误。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的标准对学习者更为严格。

2006年以前,翻译没有引起学界足够的重视。自2006年起,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开始考察翻译,题型是汉译英的句子翻译,但是分值只占到了总分的5%。随后有研究呼吁英语的课堂教学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翻译技能,因为翻译不仅是语言学习的基础,而且应用性也很强[2]。2013年12月,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再次改革,翻译题型由汉译英的句子翻译转为段落翻译,考察的内容涉及中国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等。段落长度为140-160个汉字;六级长度为180-200个汉字。改革后,翻译的难度系数进一步增加,分值也有所提高(15%)。

一、现状

以上的要求和考试变化都显示出了社会和学界对翻译重要性的肯定,翻译本应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现实中翻译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不够重视,尤其非英语专业学习者的翻译能力仍然较低。以四级考试的汉译英段落翻译为例,学习者往往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大量使用中式英语,或者出现“洋泾浜”。汉语和英语作为两种独立的语言,有许多不同之处,例如结构和排序,主体与客体等等。而学习者常常因为不了解英语母语者的使用习惯,在思考选词、搭配、句型以及句子间逻辑关系时,出现母语的负迁移,按照汉语的习惯翻译句子,结果不尽人意。

二是词不达意。这从侧面也反映出了学习者词汇量不足的状况。《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规定对于我国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词汇量的一般要求是4780个单词,其中积极词汇2000个左右。但从教学的反馈来看,学习者不一定都能达到这个水平。以动作翻译为例,对于不知道英语怎么表达的动词学习者常常喜欢用“do”替代,使动意用“make”替代。词形的转换、词义的联想能力也较差。例如翻译练习中有一个表达“境内多山”,有学习者直接译成“there are a lot of mountains”,而很少联想到可以使用更简洁恰当的形容词“mountainous”。

三是英语中对应的汉语词汇把握不准。虽然改革后几年来的四级翻译题都和中国历史、文化或国情相关,按照常理都是学习者熟悉的题材,但这并不意味着学习者能准确地把握英语中对应的汉语词汇。例如中国的农历,如果不了解由来,不知道农历是采取月相的变化周期为月的长度,就很难自己翻译出”lunar calendar”。更何况有部分学习者对中国本土文化的了解也很缺乏,例如不清楚二十四节气。

二、翻译能力模式

对翻译能力(translation competence)的定义中外学者展开了长期的研究,但是历来存在争议。因为“能力”一词本身和许多概念有关,例如普遍知识、技能和专门知识。二十世纪初期到90年代,人们或认为翻译能力是双语者天生具有的语言能力,是一种内在的语言技能(Harris&Sherwood,1978);或认为它是翻译者自身具备的潜在的资源(Toury,1974);或认为翻译能力应该不同于交际能力,是随着经验积累发展起来的(Shreve,1997);随后,学者又将翻译能力归入到交际能力中去[3,4]。直到二十世纪,学者才开始将抽象的翻译能力分为不同的构成要素或次能力进行分析,例如Neubert(2000)[5]将翻译能力分为5个参数:语言能力、文本能力、主题能力、文化能力以及转换能力。而在致力于对翻译能力进行研究的西班牙巴塞罗那自治大学“翻译能力习得过程和评估专项研究小组”(PACTE)建立的模型中,翻译能力则被定义为双语能力、语言外能力、翻译知识能力、专业操作能力、策略能力和心理生理因素[1],这一模型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认可。

我国的学者也积极地参与了讨论和研究(杨晓荣2002;刘宓庆,2003等)[4]。马会娟(2013)认为翻译能力的定义和构成成分尚未达成共识,而且大部分的研究都是从外语翻译到母语,从母语翻译到外语的译出翻译能力研究较薄弱[3]。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国内的主流趋势是英译汉,而汉译英,虽然需求量很大,但是得到的关注却相对较少。实际上,汉译英比英译汉所要求的翻译能力更高。因为显而易见,以汉语为母语的学习者更容易将英语翻译成符合本国人使用习惯的汉语,而将自己熟悉的汉语翻译成英语使用者认可和接受的语言更难。这可能也是为什么现在的大学四、六级考察的是汉译英题型的原因之一。

由此,马会娟以PACTE小组提出的翻译能力模式为基础,结合汉英翻译教学实践,将汉译英的翻译能力分为双语交际能力、翻译专业知识、策略能力、语言外能力和使用查询工具的能力。这一能力模式的构成如图1:

图1 汉译英翻译能力模式

在该模式中,双语交际能力是核心。也就是说,在进行翻译前,学习者的语言能力就应该达到熟练的程度,双语的语言能力是确保翻译顺利进行的前提。而且翻译涉及语言之间的转换,这就要求学习者具备用双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其中英语的能力尤其重要,因为汉译英的难点恰恰在于产出恰当的、符合习惯的英语表达。

翻译专业知识是指在职业翻译教学中,让学习者在具备一定语言技能的基础上训练翻译技能。例如了解翻译的标准和原则,翻译的性质和类型等。

翻译策略能力是指学习者在进行语言转换时遇到问题并能够得体处理的能力。遇到的问题往往基于两种语言的差异。例如如何处理在汉语中有而英语中没有的词,如何处理汉语意合的长句等。

语言外能力主要指学习者的主题知识、百科知识和文化能力。翻译涉及方方面面的内容,只有对资料本身以及文化背景具备一定的了解,学习者才有可能正确传达汉语的意思。

使用查询工具的能力则是指当学习者在翻译中遇到自己解答不了的问题时,需要进行调查研究,或请教专家或通过各种手段查询资料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启示

虽然目前的大学课堂中,学习者的目标并不是成为一名专业的翻译,但是至少在完成汉译英的段落翻译时应该成为一名合格的译者。汉译英翻译能力的提高无疑能够帮助学习者更好地学习语言。针对以上的汉译英翻译能力模式,建议在大学英语课堂中采取以下措施:

(一)采用多样化教学,促进学习者语言能力的发展。

现在的大学英语课堂面临很多困境:一是课时量急剧减少,以四川警察学院为例,自2015年起,英语课只在三个学期进行,每学期108学时,每周只有两节课。短短的课堂时间内,教师面对50-60个学生需要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没有充裕的时间来开展丰富的课堂活动,也无法监督每个学习者的学习状况。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建议采取多样化教学。除了丰富课堂的上课形式外,学校可以尝试搭建语言学习中心平台,方便学习者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教师通过学习中心将学习材料上传,给学习者设定要求,同时监控他们整体的学习进度。学校也可以建立独立的英语广播台,在每天特定的时间进行英语广播,激发学习者的语言学习兴趣。学习者自身亦可通过网络学习。不仅网络上有大量的英语学习资源,手机也可以下载内容精彩,资源丰富的APP,这些方式都可以弥补课堂教学时间不足的短板。但是建议教师在课堂中就课后学习的相关内容进行抽查或测试,形式可以是教师批改、课堂讨论、也可以是生生互评。只有在足够的语言输入下,学习者才能完成有效的语言输出,继而提高自身的语言能力,也包括翻译能力(翻译恰好也是一种语言的输出)。

(二)教师需要转变观念,重视翻译能力。

虽然听说读写译,翻译排在最后,但这并不意味着翻译是次要的。一方面,由于历史原因,教师对翻译的重视程度一直不高,将它作为前四种能力的附属。有的教师在课堂上很少讲解翻译,或者只进行简单的讲授,指出一些重点的词汇或句型让学习者记忆。

另一方面,教师往往混淆翻译教学和教学翻译[3]。翻译教学(法),是外语教学的一种方式,是指教师将文章中困难的部分通过翻译的方法让学习者理解。而教学翻译则是针对翻译进行的教学,主要由教师对学习者讲解翻译的方法、培养翻译的技能。很多教师在上课时采用了翻译教学法,在逐字逐句分析的过程中理所当然地认为学习者同样也提高了翻译能力。但其实以翻译为目的进行的教学才能真正帮助学习者提高翻译的技巧。而这些技巧,很多教师自己都还不具备。这就首先要求教师提高自身水平,学习翻译方面的理论,再在课堂中结合翻译练习,理论联系实际,有目的地进行教学翻译。如此,学习者才能具备良好的翻译专业知识以及翻译策略能力。

(三)使用合适的语言材料,增强学习者对本国文化的了解。

在培养汉译英翻译能力时,语言材料的选取非常重要。语言材料既包括学习的也包括练习的材料。对于学习材料,学习者平时接触比较多的就是教材。但无论多么好的教材,里面的内容也不能完全适用于每个学生,不能保证他们都有兴趣参与课堂练习。更何况教材中有很多内容和社会生活脱节。在此,建议教师鼓励学习者使用各种真实语料。所谓真实语料,是指在目的语国家中为母语使用者所设计的,而不是为语言教学目的所开发的语言资料。例如英语的真实语料可能来源于针对本国人发行的报刊杂志,或者各种影音资料等。对于汉译英而言,学习者可以通过网络寻找到大量和中国有关的真实语料。以2016年12月四级考试真题中的一个题目为例,关于“红色”,百度上即可搜出“Color in Chinese Culture—Wikipedia”, “Red:China’s color of Fire and Celebration”等。在大量阅读和学习这些材料的同时,学习者不仅扩大了词汇,增进了英语的语感,也提高了翻译能力;同时从另一个角度看,通过这种方式,学习者不仅能更了解中国,中国的传统文化、现代化发展和最新的时事政策,从而缓解目前的中国文化失语;也能借机旁窥和熟悉目的语国家,观察他们的思维方式和文化理念,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学习语言。

对于练习材料,课本上的内容并不是很多,学习者也可以尝试自行翻译和中国有关的内容,再和相关的真实语料进行对比。这样做学习者不仅能快速弥补自身的缺陷,也能迅速掌握地道的英语表达。

(四)在教学中培养跨文化意识。

虽然在目前的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会根据教学内容引入一些文化方面的差异对比,但毕竟不完整,在学习者没有接受系统的跨文化对比前,他们相对不能很好地意识到不同文化在生活方式、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等方面都存在着显著差异,或者有一些认识却不足以在翻译的过程中体现出来。这就要求在教学时,教师能将文化比较更深入一些,也更向外拓展一些,例如可以尝试从价值观、语境、交际者的非语言因素进行文化意识的刺激和训练[6]。或者对一些文化、语言上的差异按照类型进行专题讲座。如果在课堂上时间不足,教师亦可通过开设选修课等形式设置题目让学习者完成并展开讨论,或也可将相关资源上传到自主学习平台。同时,学习者作为学习的主体,也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或通过各种方式去观察并发现汉语和英语的差别,或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网络收集资料自学,这也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语言外能力和自主查询工具的能力。

综上,翻译是英语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下,各个国家和民族都有彼此了解和交流的需求,而翻译正是其纽带。对于大学教育来说,应该充分重视翻译的作用,在课堂以各种形式积极培养,努力提高学习者的翻译能力。

[1]苗菊.翻译能力研究——构建翻译教学模式的基础[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4):47-50.

[2]辜向东,彭莹莹.大学英语教师对CET及其反拨效应认识的历时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0,(6):37-41.

[3]马会娟.汉译英翻译能力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4]王湘玲,汤 伟,王志敏.西方翻译能力研究:回眸与前瞻[J].湖南大学学报,2008,(3):103-106.

[5]Schaffner,C &Adab B.Developing Translation Competence[C].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s Education Press, 2012.

[6]张安德,张 翔.论外语教学的文化意识培养与文化导入[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2):25-27.

Improvement of Translation Competence in College English:Taking Translation from Chinese to English as an Example

WU Xia

Transl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for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but it has been ignored for a long time.To solve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ranslation teaching,this thesis traces back the definition of translation competence and proposes some ways to improve Chinese to English translation competence,such as diversified teaching,suitable language materials,cross-cultural awareness cultivation,etc..

translation teaching;translation from Chinese to English;mode for translation competence;teaching suggestion

H059

A

1674-5612(2017)03-0118-05

(责任编辑:赖方中)

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一般项目《翻译能力的培养及其相关因素》(14SB0192)

2017-05-16

吴 瑕,(1982-),女,四川雅安人,四川警察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第二语言习得。

猜你喜欢
汉译英学习者语言
【汉译英参考译文】The Inner World of a Great Man (Excerpt)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语言是刀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汉译英参考译文】Reflections Before the Buddha (Excerpt)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On Home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浅谈汉译英中文化差异的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