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晓容 李长桂
·短篇论著·
手法辅助在防止肺癌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颈静脉异位中的临床应用
孙晓容 李长桂
支气管肺癌; 手法辅助; PICC 置管; 颈静脉异位; 指压式颈内静脉阻断法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yin-serted central cathete, PICC)因其置管操作简易,留置时间长,携带方便,留置安全,痛苦性小以及授权护士操作等优点,临床上已广泛用于中长期静脉输液、肿瘤化疗、肠外营养、外周静脉穿刺困难等患者[1-3]。我院呼吸内科肺癌患者居多,PICC的使用较为普遍。但PICC置管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影响会遇见各种问题与并发症,常见有导管异位(即尖端不位于上腔静脉)现象发生,其中以颈内静脉异位发生率最高,患者表现为肢体肿胀、疼痛、药液外渗等并发症,需进行复位,导管异位还会诱发局部血栓,导管不稳定和留置时间短,在多次调整中还会导致局部感染[4-7]。本研究探讨手法辅助对肺癌患者 PICC 置管颈静脉异位的预防效果,现报道如下。
一、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呼吸内科自2015年10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120例PICC经外周静脉置管的肺癌患者进行观察,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制定的 PICC 经外周静脉置管适应范围,且自愿签署PICC知情同意书。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每组 60 例。其中,常规组男 34 例,女 26 例,年龄 20~68 岁,平均(46.52±2.81)岁。观察组男 36 例,女 24 例,年龄 21~70 岁,平均(46.47±2.86)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排除标准:①颈部皮肤创伤、溃烂、感染者;②颈部包块患者;③颈部血管粥样硬化者;④伴有锁骨上窝压迫禁忌症患者。
二、研究方法
常规组患者进行常规偏头法阻断颈内静脉,首先评估穿刺部位皮肤情况,血管弹性和病变情况,在穿刺点上方10 cm处测量臂围及导管预测长度, 在最大无菌屏障操作环境下严格无菌操作,进行局部皮肤消毒,铺无菌治疗巾,使用肝素钠盐水进行导管润滑,行静脉穿刺,见回血后将套管送入0.5 cm,退出针芯,将赛丁格导丝放入套管内10 cm,使用利多卡因在穿刺点处进行局部麻醉后使用刀片破皮,将PICC穿刺鞘顺着导丝送入血管内后将导丝拔出,送入PICC导管,当导管送入15 cm后常规组嘱咐患者将下颌下压后朝置管侧偏头。观察组则在常规操作基础上进行指压式颈内静脉阻断法,在同侧锁骨上窝胸锁关节附近用四指向内下方按压颈内静脉,送入导管,撤出插管鞘,用生理盐水冲洗官腔,连接正压接头或肝素帽并用肝素盐水正压封管,再次消毒穿刺点皮肤待干,将导管“U”型摆放,使用纱布敷料覆盖穿刺点,使用透明敷贴固定,最后使用弹性绷带加压固定防止穿刺点出血,拍片或行超声检查,确认导管尖端所在位置。
置管成功后通过拍胸片或胸部透视确定导管尖端的位置,不位于上腔静脉的为导管异位,比较两组患者的置管成功率、导管异位发生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
三、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n,%)采用软件 SPSS19.0 进行组间χ2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者置管成功率和导管异位发生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患者置管成功率和导管异位发生率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众所周知PICC是静脉输液通道,临床常用于对院内、外患者的输液[8],该通道可有效减少重复静脉穿刺及化疗药物或高渗性液体对血管的刺激,具有操作安全、简便的特点,是目前最安全的静脉输液方式之一,有报道PICC导管尖端异位率高达34.2%[9],导管尖端异位入颈内静脉发生率最高[10]。患者利用PICC导管进行治疗,可避免皮肤静脉直接接触化疗药物,减少了化疗药物对血管的刺激,从而有效保护上肢静脉,降低静脉炎发生率,患者痛苦较少,显著改善了患者生活质量,临床接受度较高[11]。对于放置PICC导管的人员必需是取得PICC穿刺资格的专职护士[12],而进行配合协助穿刺的护士应是工作1~2年的专业护士,均通过统一培训,具有PICC相关基础知识。颈内静脉是颈部的最大的静脉干,下行至胸锁关节处与锁骨下静脉汇合成头臂静脉,继续下行与对侧的头臂静脉汇合成上腔静脉,其体表投影位于耳垂下至胸锁关节的连线,较易定位[13-15]。助手在患者的胸锁关节处用四指压迫法可使颈内静脉受压变瘪,从而阻断PICC导管进入颈内静脉的通道,使其顺利进入上腔静脉。四指压迫指压式也会受一些因素影响,比如患者肥胖或过度消瘦,对于 PICC 置管患者出现的颈静脉异位现象,需予以高度重视,及时进行治疗。郑艳等[15]研究显示,压迫法阻断颈内静脉较传统“偏头法”阻断颈内静脉显著降低了PICC置管术中导管尖端异位颈内静脉发生率。本研究所采用的四指压迫指压式法表明,观察组患者置管成功率明显较高,导管异位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差异显著。
综上所述,手法辅助可以显著改善肺癌患者 PICC 置管颈静脉异位,减少并发症,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1 姜海燕, 汪迎春. 手法辅助在防止肝癌患者PICC置管颈静脉异位中的应用研究[J].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6, 21(5): 703-704.
2 孙晓容, 罗莉.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术相关并发症的维护对策[J/CD]. 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 2015, 8(3): 66-67.
3 付艳枝, 戴德兰, 张海霞, 等. 指压式颈内静脉阻断法在PICC置管时的应用[J]. 护士进修杂志, 2011, 26(4): 348-349.
4 王丽平. 肺癌患者PICC置管中护理路径的灵床价值分析[J]. 当代医学, 2015, 21(22): 101-102.
5 胡倩, 宋敏, 李雪玉, 等. 3种颈部静脉阻断法在预防PICC置管时导管异位的效果比较[J]. 中华护理杂志, 2013, 48(2): 160-162.
6 吕玉芳, 周小香, 王晓珍, 等. 半坐卧位在预防PICC导管异位中的作用[J]. 护士进修杂志, 2009, 24(20): 1870-1872.
7 雷文兰, 陈华英. 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阻断法预防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异位颈内静脉的效果观察[J]. 华西医学, 2013, 28(3): 447-448.
8 Pittirti M, Emoli A, Porta P, et al. 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comparison of three different types of valved and non-valved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J]. J Vasc Access, 2014, 15(16): 519-523.
9 王珉, 刘波, 栾淑芳, 等. 运用导管漂浮原理预防经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异位颈内静脉的临床实践[J]. 中华护理教育, 2014, 11(9): 702-704.
10 袁丽, 陆勤美, 王翠兰, 等. 呼吸配合在减少PICC置管异位中的应用[J]. 中华护理杂志, 2014, 49(4): 498-502.
11 柴长梅, 李彩云. 小鱼际肌压迫颈内静脉法在预防 PICC 置管时导管异位中的应用[J]. 临床护理杂志, 2013, 12(1): 73-74.
12 黄茜, 许昌兰, 刘双林. 集束化护理预防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临床应用[J/CD]. 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 2014, 7(6): 653-654.
13 李艳, 刘建华, 王永华. 后入路颈内静脉穿刺置管386 例分析[J].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3, 22(2): 134-135.
14 宋林萍. 三向瓣膜式中心静脉导管在癌症病人化疗中的应用[J].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3, 20(1): 50-51.
15 郑艳, 李莉, 秦碧勇. 压迫法阻断颈内静脉预防PICC置管术中导管异位效果的Meta分析[J]. 护士进修杂志, 2016, 31(21): 1923-1928.
(本文编辑:黄红稷)
孙晓容,李长桂. 手法辅助在防止肺癌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颈静脉异位中的临床应用[J/CD]. 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 2017, 10(4): 476-477.
10.3877/cma.j.issn.1674-6902.2017.04.025
400037 重庆,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呼吸内科
孙晓容, Email: 601970560@qq.com
R563
B
2016-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