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名梁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44-0072-02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打上“中国”字样的职业教育走出国门并非一个遥远的梦想。多年来,我们一直在引进和学习诸如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澳大利亚TAFE职业教育等西方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在学习与引进的同时,我们是否也在不断总结和反思土生土长的中国式职业教育模式呢?或者说,我们究竟有没有中国特色乃至中国气派的职业教育?回答好这个问题,恐怕既不能妄自菲薄,更不能妄自尊大,必须从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加以理性和客观地分析。
就職业教育的本质属性而言,职业教育具有浓厚的社会性、生产性和职业性。
首先,职业教育的社会性决定了职教办学必须面向社会公民,面向国家经济社会建设的主战场,特别是面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乃至民生建设,这就决定了职业教育办学必须具有国别特色和区域特色,刻意照搬照抄其他国家的办学模式不是明智之举,甚至有可能适得其反。仅从这一点而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城乡二元格局的社会现实,决定了我国职业教育办学必须具有自身的特点和发展模式。这种富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是否可以通过教育服务贸易方式进行国际输出,取决于职业教育办学的市场化导向。换言之,这不仅对我国职业院校在国际化合作办学中的教育质量和培训水平提出要求,更强调办学者要具有高度的市场自觉、独特的营销思维和高超的策划能力。要完美实现职业教育的“国际输出”,职业院校或者职业培训机构就必须充分了解国际化办学过程中东道国职业教育的市场需求状况、竞争状况乃至教育消费水平。
其次,职业教育的生产性决定了职教办学必须面向产业和企业。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和企业构成决定了其对各种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状况。各国的产业结构、各地的企业类型和发展水平会有很多差异,这种差异性决定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差异性。如果不顾两者的差异性盲目设置专业与课程内容,职业院校培养出来的人才就无法满足或者适应产业需求和企业实际状况。这样,职业教育就完全不可能实现其生产属性。但如果职业教育的办学者具有强烈的市场导向意识,能够站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区域经济全球化的视角去分析国际分工,能够深度把握全球产业链的发展脉络,从世界经济格局把握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技术技能人才需求和培训需求,就有可能充分整合和利用我国相关职业院校的先进教育理念、方法和师资,实现职业教育的中外合作办学,从而打造职业教育的中国品牌。
再次,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决定了职教办学必须面向岗位需求,面向劳动者个人职业需求。职业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这从根本上说明了职业教育是就业教育和再就业教育.是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脱离劳动者就业市场办职业教育,其结果就是职业院校的衰落、职业培训机构的倒闭。之所以有很多职业院校招生困难乃至濒临绝境,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过分依赖计划培养而忽视市场办学,突出表现在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课程内容和教学模式与企业岗位需求严重脱节,教学方式依然是传统的专业学科教学模式,教育过程强调知识本位而不是能力本位和就业导向。可喜的是,近年来我国东部、南部经济发达地区的不少职业院校开始摆脱政府有形之手的帮扶或者束缚,依法面向市场办学,甚至面向国际市场办学。这种强烈的市场导向办学模式必将引发一场职业教育的革命:只要善于总结,善于在质量上做文章,善于面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办学,就必然能够造就一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品牌,我国职业教育也将迎来发展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