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鸿齐
摘 要:德育课是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但学生对德育课学习不感兴趣,造成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不佳。因此,教师要创新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文章结合近年学校德育课改实践,提出几个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实效;课堂氛围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24-0051-02
德育课是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渠道,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其重要地位是不言而喻的。然而,目前德育课教学的现状却不容乐观。有的教师照本宣科、脱离实际,学生听课索然无味;有的教师唱“独角戏”,课堂互动少,学生上课无精打采。为了改变课堂气氛沉闷压抑的状况,教师要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主动、积极地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活跃课堂气氛,增强教学的实效性。
一、小组探究会
小组探究是在教师的引导下,不同类型的学生组建合作小组进行团队学习探究、解决教学问题、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方式。小组合作探究因其具有团队合作、集体探究、优势互补等优势,成为活跃课堂气氛、增强教学实效的重要策略。一要精选议题。教师要从教学重点、难点中寻找可以激发学生兴趣的议题,这是进行小组探究的前提。比如,在教学“职业生涯规划”时,教师可以设计“求职成功的关键靠个人还是靠机遇”“应该先就业后择业还是应该先择业后就业”“职校生学好专业技能的重要性”等与学生相关的议题;在教学“哲学与人生”时,教师可以设计“世界上有没有一样的树叶”“物质是永恒的与一切事物都是有生有灭的哪个更正确”等有趣的议题,激发学生深入思考和团队合作探究的热情。二是合作探究。学生按照自由组合、适当搭配的原则,组成合理搭配的小组,围绕教师提出的议题,进行集体讨论、互动探究,小组成员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并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形成最后意见。教师根据各个小组的发言汇报,进行适当的点评和总结,持续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二、小故事教学
故事教学法是在课堂穿插讲述一些小故事,用以说明事理、解释原理的一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德育课具有理论性、抽象性、说教性等特点,学生容易产生排斥心理。如果教师再照本宣科、满堂灌,学生更觉乏味与疲劳。而教师将生动形象、趣味横生的小故事引入课堂当中,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如果用得合理,还能将道理寓于故事之中,以事说理,帮助学生明白道理。一要精心设计故事。故事选取只有与教学内容相关、切合学生实际,才能调动学生的兴趣与热情。故事应以正面教育为主、反面教育为辅,一些揭露社会阴暗面和消极腐败现象的故事尽量慎用或少用。二要注意讲述方式。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直接播放动态影像,让学生记忆深刻;也可以由教师直接描述,并以事说理,启发、教育学生;还可以让学生轮流上台讲述,教师适当点评、启发,培养学生的胆量与口头表达能力。比如,在教学“哲学与人生”时,教师可以讲述那些蕴含着哲理的寓言、成语等经典故事,然后从小故事中引出人生的“大道理”,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三要讲究讲述时机。教师在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时穿插故事,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在讲述时间上,可以采用课前导入、课中说理、课后升华等方式,努力实现故事教学效果的最大化。比如,在教学“职业道德是职业成功的必要保证”时,教师可以在课前用视频播放敬业模范的先进事迹,让学生受到先进事迹的感染后,再进入教学主题,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三、小案例分析
案例教学法是教师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展示,引导学生参与分析、讨论、总结,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从中学习基本原理并提高分析和解決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是案例教学的核心,教师在引用案例时应注意三个要点:一是典型性。案例旨在阐释德育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普遍规律,必须具有典型性,才能代表德育理论的普遍性,否则可能走入思维误区而误导学生。二是时效性。教师尽量引用一些新近发生、大家耳濡目染的现实案例,能增加案例教学的时效性与实用性。例如,在教学“职业道德与法律”时,教师可以录播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经济与法》等栏目的典型案例,或者讲述近期发生的热点事件,然后进行案例分析。引用现实案例新颖、有趣,能够引发学生的浓厚兴趣与讨论欲望。三是教育性。教师应注意选取与教材相关的案例,以便清楚、准确地说明主要原理和规律。所举的案例应以正面教育为主,多用弘扬正气、讴歌正义的案例去激励学生、鞭策学生。而反面案例只能偶尔引用,确需引用时,教师必须对案例观点加以点拨,以免学生出现思想困惑。比如,在教学“职业生涯发展与就业、创业”时,教师可以介绍本校优秀毕业生的成功案例,或者采用“用身边人讲身边事”的方式,邀请一些校友返校介绍其求职就业经历,对学生进行就业创业教育。如果教学中需要引用此类反面案例,教师一定要强调违法犯罪分子毕竟只是少数,他们的下场是十分可悲、极不光彩的,警醒大家引以为戒。
四、小节目表演
注重实践体验,让学生动起来、做起来、乐起来,进行德育实践,使思想品德得到认识、验证,进而形成和提高德育水平,这是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教育思想的具体要求。德育课看似枯燥,实则包含着丰富有趣的内容。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指导学生编排小品、模拟表演。这样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教育学生辨别真善美与假恶丑,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与意志。一是小品表演。教学中穿插小品能够让学生参与教学,解决课堂气氛沉闷等问题,帮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透过小品看懂道理。比如,在教学“商品的交换与消费”时,教师可以穿插事先经过排练的反映青少年不健康消费行为的小品,以达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的目的。二是模拟表演。角色扮演、情境再现等是模拟学生“亲历”某一经历。比如,在“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时,教师可以进行模拟案情再现或模拟法庭审判等,让学生对如何处理违法事件有切身体验;而在“职业生涯规划”教学时,教师可以穿插角色扮演节目,让学生进行求职、面试、上班等角色体验。
五、小论文写作
小论文写作能够综合地体现学生知识和能力水平,也是让学生动手动脑的方式。教师指导学生运用小论文写作的技巧与方法,将德育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写成小论文,能够激发学生对德育课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这是德育课教学的一种辅助形式,也是增强课堂吸引力的重要手段。一是选题给定与自定相结合。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进度、教学内容,结合国内外时政、社会现象及不同专业的学情等方面,布置学生认真写作“花好‘零用钱的理性思考”“透视青少年学生使用手机现象”“只要努力人人可以成为‘行业状元”“如何实现职业理想”等给定的小论文;也可以由教师给出材料、定出范围,提出写作要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践和体会,自行确定题目并写成文章。选题只有切合学生实际,才能引发学生思考,从中渗透思想教育,给予人生启迪。二是平时写作与竞赛相结合。将教材课后的练习思考题改编成小论文题材或题目,作为平时的课外作业,发动学生认真思考、积极写作,写出优秀作品;每学年举行一次校内竞赛,评出优秀德育小论文并及时给予表彰奖励,然后汇编成册,印发给全体学生;对特别优秀的文章,推荐给有关报刊发表或参加上一级的征文竞赛,进一步激发优秀学生撰写小论文的热情,让更多的学生爱上德育课。
六、结束语
总之,为搞活德育课堂气氛、增强课堂教学实效,教师要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运用科学先进的教学方法,创新有效的教学策略,变学生消极被动学习为积极主动地体验、探究、实践,让学生想学、爱学、会学,从而构建多姿多彩、开放互动、生动活泼、师生共同成长的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张霖.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思考[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4).
[2]毕淑艳.浅谈如何提高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的实效[J].职业技术,2011(06).
[3]耿明霞.网络环境下职业学校德育问题及对策[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3).
[4]汤元军.职业学校德育课有效教学标准及策略[J].职业教育研究,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