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菲
摘 要:在服装专业领域做好中高职衔接转段考核,需要懂设计会创新的人才。文章从中高职衔接发展对教学质量提高的推动作用、对服装专业教学中高职衔接转段的问题及建议两方面,研究服装专业领域如何做好中高职衔接转段考核。
关键词:服装专业;中高职;教学质量;考核方案;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8.3;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24-0048-01
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探索系统培养技能型人才、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起点。而只有做好中高职衔接转段考核,才能保证给社会提供高素质人才。在服装专业中高职衔接转段考核中,教师要注重方式方法。中高职衔接转段考核下的学生能否快速融合服装领域的发展,需要教师去考察。目前已经有多地完成了中高职衔接转段的相关政策改革。教师要从中汲取经验教训,研究中高职衔接转段考核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以提高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
一、中高职衔接发展对教学质量提高的推动作用
(1)社会发展对中高职衔接的推动作用。现阶段国民经济增强,对物质要求不再局限于吃饱穿暖,而是更多地追求个性时尚元素的加入。以这个为前提,服装专业中高职衔接转段考核的发展尤为重要。对比一下中高职系统的就业前景,中職体系明显趋于低层化,劳动力偏多;高职体系更多的是设计理念增强,创新性发展偏多。可见中高职的衔接给目前就业难的问题提供了一条解决途径。教育加速发展,提高改革创新,使经济的发展得到了教育的支持。提高产业竞争力做好教育的衔接,更能提高各行业的服务能力。同时,我国需要的是素质高的创新型人才,教育的衔接会更好地增加可塑性人才。
(2)中高职衔接转段考核对教学发展的促进作用。中高职衔接转段考核促进了这一实施的完善。服装专业中高职衔接转段的发展会在课程安排上有一定的变动。中高职衔接转段侧重于在高职教育中的定位,注重中职学生理论与技能的平衡提升,避免毕业以后高不成低不就的局面。职业教育在我国已全面展开,中高职的衔接转段考核对于我国教育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它的考核会让学生的课程更有意义,内容也会随着考核更加丰富和更有吸引力,能增强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中高职衔接转段考核的发展保障了学生熟悉的学习环境,改变了教学方法,实现了企业与学校的技能人才合作。
二、对服装专业教学中高职衔接转段的问题及建议
(1)教学中转段考核存在的问题。教学中试点进行的服装专业中高职衔接转段考核存在的问题是:在课程设置中重复的内容过多,许多服装基础类知识学生在高职中会再学一遍;学生学得乏味,衔接的过渡也没有做好(如在中职教育中,更多的学校为了满足升学率,会将分段模式的最后一年安排为专为高职体系升学的学习模式,这不利于对升高职没有念头的学生的发展,这种体系下的学生们将在这一年无所事事,技能和理论的记忆都将下降);中高职转段衔接中存在着评价标准不统一的问题,部分地区只注重理论成绩的提高,并没有让学生全面发展,这不仅造成部分学生入学后因成绩跟不上而产生自卑心理,也使很多优秀的学生因为理论成绩的偏差而无缘高职。更重要的是,一味地以成绩为主容易带偏中高职衔接的正确目标。
(2)对于提高服装专业中高职转段教学质量的策略。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中高职衔接转段考核是讲究策略性、目的性的。同时,转段考核要更加注重实用性,并及时指出实施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从课程改革出发,高职与中职要互相了解各自的课程内容,如服装专业中素描等基础的在中职阶段学习,层次高的要统一课程内容,连续性和阶段性要明确,并注重改革创新;在中高职衔接过渡中也要合理分配,对于不想升入高职的学生要充分尊重他们的思想,为他们合理分配课程(如可以让学生去服装公司实习或者跟着老师研究);考核标准应以能力为主,要统一化,要实现一体化人才的培养。
三、结束语
总之,中高职衔接转段是职业教育的新起点,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高技能人才的关键。教师在转段考核中要不断创新,协调好政策要求,在服装专业领域做中高职衔接转段的佼佼者。由于各地教育资源是有区别的,因此利用好已有的教育资源、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师所要努力的目标。同时,教师要正视服装专业中高职衔接转段考核中出现的问题,不断去完善体系,并向教育部门建议制定落实相关政策,让这一举措更有规律性,进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樊明成,刘璐芹.当前我国高职教育招生改革实践探索[J].现代教育论丛,2013(03).
[2]阎志利,邵会婷.我国中职教育吸引力弱化趋势的市场学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4(01).
[3]汪建宜.浅析中职学校体育教学恙学生个性的培养[J].中国教育与社会科学,2009(04).
[4]余明辉.基于培养目标定位层次性的中高职教育衔接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12(26).
[5]郭盛晖.中高职衔接三二分段模式的转段考核方案设计——以旅游管理专业为例[J].高教学刊,20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