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金融合作协会的成立,有助于防范金融危机的发生。
1929年美国股灾
危机根源在于经济周期。过度投资导致产能过剩,经济进入萧条周期,货币财政政策应对失当,而彼时立法和监管的缺乏助长了股市的过度投机。这次股灾导致美股几乎四分之五的总市值蒸发,进入长达3年的“熊市”。当时,美国政府和美联储并没有采取实质性的救市措施。不过,这次股灾促使美国出台了一系列消除证券市场不正当交易和稳定银行体系的法案,建立了对证券业和银行业监管的标准框架。
1987年美国股灾
危机根源在于,前期股市的暴涨缺乏经济基本面支撑,而巨额的贸易逆差和财政赤字导致人们对美国经济信心的下降和对通货膨胀的担忧。同时,国际游资增长加剧了股市波动。这次股灾导致道琼斯指数单日下跌点数和幅度均创历史新高。美联储采取的主要救市政策包括:高调发声以稳定市场情绪、补充流动性、鼓励银行向经纪商和交易商提供贷款。
1989年日本股灾
危机根源在于,低利率加上金融自由化改革降低了融资门槛,加剧了银行放贷的市场竞争,最终导致各类资产价格暴涨。这次危机中,日本股市与房价暴跌,过度参与投机的公司纷纷倒闭,并将破产浪潮传导至其他企业和银行。针对危机,日本当局一开始并未主动托市,仅通过慢节奏的降息来释放流动性,错过了救市良机。
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
危机根源在于,泰国实施不合理的国家外汇管制,忽视对国内消费市场的建设和培养。1997年3月和6月,美国金融巨头分两次抛售泰铢,泰铢应声贬值。当时,泰国央行为了维持固定汇率制,将利率提高至13.5%,却加剧了泰国股市的下跌。7月,泰国政府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泰铢跳崖式贬值。不久,这场风暴扫过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和韩国、中国等,打破了亚洲经济急速发展的景象。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
危机根源在于美国低利率环境下房地产泡沫的升腾与破灭。次贷危机导致当时美国房地产崩盘、大量金融机构破产倒闭、股市剧烈震荡。美国政府与美联储采取的主要救市政策包括:补充流动性、政府表态提振信心、修改规则限制做空、经济刺激与政府救助。
2012年欧元区欧债危机
危机根源在于,货幣和财政双宽松政策背景下各国政府大规模举债,债务负担大大增加,财政纪律失控,经济运转过分依赖举债来维持高福利。欧债危机的爆发导致欧元区经济衰退、通货紧缩。欧洲央行采取的主要救市措施包括:补充市场流动性、设立金融稳定基金、通过杠杆化放大可提供的贷款援助规模、债务减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