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亮+罗艺雪
【摘要】本文基于教学体系、教学目标对对外汉字教学和母语汉字教学进行了比較和分析,在过去研究的基础上,以期能针对对外汉语汉字教学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和设想。
【关键词】汉字教学;教学体系;教学目标
【中图分类号】H19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毋庸赘言,对外汉语教学和母语教学存在本质的不同。因此,近年来研究者多从二者的区别出发,强调对外汉字教学区别于母语汉字教学的特殊性,划清二者间界限。就二者各自不同的客观规律而言,这种区别对待的态度是科学的。然而,对它们的内在联系和一致性的忽略也难免会对具体教学过程造成不良影响。本文结合之前的研究,拟从二者的教学体系和教学目标两方面对二者进行具体的比较和分析,论述其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特点,并以此为切入点,讨论加强对外汉字教学的方法。
二、由教学体系说起
就母语语文教学体系而言,不存在“口语教学”“语法(结构)教学”这样的课型,识字、阅读、写作(一般称为“作文”)统一于书面语教学,统称为“语文”课。也就是说,母语语文教学体系一直以一体化为特点,没有教学内容或是课型之间的矛盾。具体到教学过程当中,即是以识字带动阅读,奠定写作基础;以阅读促进识字,培养文学感,积累写作素材;又以写作检验写字用字,进一步推动阅读活动的开展。整个进程中教学内容各方面协调发展。而随着对外汉语教学学科体系的逐步建立与完善,在全面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理念指导下,一方面,各课型之间的配合更加紧密,形成一个有机联系、相辅相成的整体;另一方面,各课型之间的分工又日趋明确,形成各自相对独立的课程规范,其中汉字教学在这一教学体系中呈现滞后状态。也就是说,不同于母语教学,对外汉语教学体系的各个因素之间并非自然地互相促进、平衡发展,而是需要人为的调节。要改变汉字教学现状,便需要理顺结构教学、功能教学与汉字教学的关系并采取有效措施。教学界尝试过几种教学方法,如“先语后文”“语文并进”“拼音文字交叉出现”“独立设课、集中强化”等,然而都不能很好地满足教学的需要。对此,许多研究者都提出了颇有启发性的设想,有的还在实践上进行了探索,下举较有代表性的几种观之:
(一)口语与读写分开的汉语双轨教学
这一教学模式在法国学者华为民(Monique Hoa)(1999)的文章中有比较详细的论述,总的框架是“依据同一课文内容,将口语与汉字分开教授。教说话用口语本,采用汉语拼音。口语本讲授词汇、语法、句型结构等。教读写用汉字本。口语课先行,汉字课在后,即先学说话,后学读写”(华为民,1999)。即在汉语教学上采用双轨制,在汉字教学上采取筛选法,使汉字教学依据汉字本身的结构规律自成系统,同时又不与口语教学脱节。这与上面提到的“独立设课、集中强化”在结构上似乎异曲同工。但“独立设课、集中强化”是附属于语法教学之下的,如现阶段许多学校实行的是语法教学(精读课)和口语教学双轨制;而这一设想把语法教学融入口语教学之中,同时增加汉字教学一“轨”,无疑大大提升了汉字教学的地位。
(二)建立书面语言教学系统
吕必松老师(1999)提出建立相对独立的、与口头语言教学系统相平行的书面语言教学系统,这是从根本上改变现行教学模式的设想,形成语体教学的意识。汉语书面语言教学系统把“字”作为最小的语法单位,突出“字”的教学,并把“字”的教学与书面语言的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专门进行汉字、阅读和写作教学,将口头语言能力和书面语言能力分别进行培养。这又是以“字本位”为理论指导,切实变革现行教学体系的设想,最具建设性的是针对现行教学体系缺乏语体意识、学生不能区分口语体语言和书面语语言的弊端,将口语与书面语的区分作为教学模式划分的主要依据。
(三)从现行体系下汉字教学的加强到教学体系的根本性变革
关于这一设想北京大学李大遂老师(1999)有详细论述。即一方面在现行基础汉语教学体系框架下尽力加强汉字教学,如“在课堂教学这一环节上充实汉字教学内容,改进汉字教学方法,以汉字教学带动词汇、语法及语音的教学。也可以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开设相对独立的汉字课”(李大遂,1999),这是“治标”之法;另一方面,开始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上探索建立切实重视汉字教学的基础汉语教学体系,对教学体系进行根本性变革,这是“治本”之法。由于这一层面的变革涉及现行体系的方方面面,是一个复杂、曲折和长远的进程,对这方面李大遂老师并没有具体步骤、方法的论述,但举了法国白乐桑和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合编的《汉语语言文字启蒙》为例。这种提法从实际出发,在现实层面上对现阶段教学中急需变革的顽症起到了补偏救弊的作用;同时,在发展层面上又有整体性和长远性思考,对根本目标的实现采取了分步走的策略。
(四)“字本位”的教学实践
这是对基础汉语教学体系进行根本性变革的探索之一。上文提到的《汉语语言文字启蒙》(下简称《启蒙》)是其重要代表。吕必松(1999)认为:“长期以来我们的对外汉语教学所采用的教学路子,基本上是印欧系语言教学的路子。”“把‘词和‘句子作为教学内容的基本单位;把汉字排除在语言要素之外,使其成为词汇的附属品”。这就是“词本位”的指导思想。“字本位”笼统来说即认为汉语句法结构的基本单位是“字”,这一点赵元任和徐通锵都曾撰文加以论证。应用到教学上,“字本位”和“词本位”体现着两种不同的教学思路。《启蒙》作者在教材简介中指出:“本教材在总体设计上力图体现汉语字与词关系这一特点,循汉语之本来面目进行教学,故本教材可称为‘字本位教学法。”如其所述,它突破了传统的语法框架,根据汉语的特点,以字为基本结构单位,从字到词,采用“字本位”教学法,有效地组织了字、词、句以及文化的教学,而事实也证明了该实践的成功,这对国内对外汉语教学不能不说有很大的启示。
这些设想和教学实践都从现实需求出发,具有一定的建设性和可行性,从中可以窥见基础汉语教学体系根本性变革的曙光。汉语教学随汉语语言研究、语言教学研究、语言学习研究及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上面的设想都体现了这一规律,但它们都需要在实践的检验中不断发展、不断完善。endprint
三、由教学目标说起
(一)目标一致性
作為记录汉语言的符号体系,汉字是我国唯一的正式文字工具,是汉文化的载体。无论是中国学生,还是外国留学生,要获得全面的汉语语言交际能力,并由此学习和研究中国文化,就必须学习汉字。因此,母语汉字教学和对外汉字教学的总体目标都是获得汉字交际能力(这里主要指识字、写字、用字能力)及汉字学习能力,二者有其一致性和可参照性。
(二)目标差异性
然而,总体目标的一致性不能掩盖由汉字交际能力所包含内容的层次性引起教学过程中具体目标的分歧。朱德熙先生(1988)曾简明地解释汉字学习中“认汉字、写汉字、用汉字”的层次问题。他指出:“三者之中,认最容易,写就比较难。因为汉字的特点很明显,只要抓住某一方面的特点就能认识它……不难认,可是写起来就难多了。因为写的时候要求掌握全部细节,差一点儿也不行,而且还有笔顺问题,写汉字要比认汉字难……用汉字要比认和写都难得多。所谓会用,就是要学会区别同音字,知道哪种场合用哪个。”这里指出了识字教学的最高质量要求。但对内识字教学中,应该识字、写字、用字并重;对外识字教学中,在三者结合的同时应该突出识字。下面仅就识字与写字的关系作简单论述。
就汉字本身而言,易认、难读、难写是其自身的特性,我们应注意阅读的心理特点,把认、读、写的要求适时分开,强化识字教学。识字量的增加可以大幅度地增加阅读量,反过来又会巩固对汉字的掌握。另一方面,就中国的现状而论,汉字差不多可以说是汉人唯一的书面交际工具,书写行为是汉人进行书面交际时的主要行为,识字只能实现输入,写字、用字才能实现输出。所以,母语识字教学中的识字、写字、用字必须并重,使学习者掌握正确使用书面语的能力,以满足社会书面交际需要。对留学生而言却有所不同,他们的书面语言交际主要借助母语或至少是双语,且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汉字输入技术的成熟,越来越多的人依赖电脑“书写”,只要能掌握读音、字义和模糊的字形,便能实现有效交际。从阅读和使用电脑的角度来说,认读可能比书写更为重要。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在学习汉字的一开始就可以降低写字的要求。
(三)对外汉字教学目标
所谓汉字难,主要是“入门难”,难在学生对汉字没有清晰正确的认识。母语小学识字教学就非常重视学生在一开始对汉字从字形、字音、字义的全面把握和认识,为以后的学习打下扎实基础。同样,如果留学生能在初级阶段牢固掌握字形结构规律,不但可以降低汉字学习的难度,还可以为阅读和写作教学打下坚实基础。这时对字形的模仿和书写练习便能发挥很大的作用,使留学生在一开始对汉字笔画、部件、部件结构、整体轮廓等从感性和理性两方面进行认识,实现清晰记忆和把握。这一阶段对字形不到位的容忍不但违反认知策略(教学实践显示留学生这一阶段常运用字形策略),破坏汉字教学和学习的系统性,而且最终会妨碍有效的交际,不利于汉字能力的后续发展,与汉字教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教学目标相违背。母语学习者对汉字的综合把握与小学识字教学阶段一定量的抄写练习是分不开的,这是个很好的经验。识字量大于写字、用字量,是科学有效且符合语言能力的做法,但是,由于入门阶段所教授的多为基本字或基本构字部件,此时的识字与写字基本上应是平衡发展的过程。试想如果我们的学生能用电脑敲出正确的汉字,却不能在日常生活中写出一张能够使汉语母语使用者理解的便条,我们的教学活动能说是成功的吗?
四、结语
对外汉字教学是整个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一环,也是一个突出的难点。从母语汉字教学和对外汉字教学的异同点切入进行分析,也许能对加强现阶段汉字教学有所启示。当然以上论述只是一些大致的方向,在现实的汉字教学过程中,还需要结合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阶段性目标等具体情况进行细致分析,方能有效地改进汉字教学。
参考文献
[1]安雄.谈对外“理性识字法”的构造[J].世界汉语教学,2003(2).
[2]卞觉非.汉字教学:教什么?怎么教?[J].语言文字应用,1999(1).
[3]费锦昌.对外汉字教学的特点、难点及对策[J].汉字与汉字教学研究,1999.
[4]华为民.谈汉语双轨教学中汉字的引入[J].汉字与汉字教学研究,1999.
[5]李大遂.从汉语的两个特点谈必须切实重视汉字教学[J].汉字与汉字教学研究论文集,1999.
[6]李大遂.突出系统性 扩大识字量—关于中高级汉字课的思考与实践[J].语言文字应用,2004(3).
[7]吕必松.汉字教学与汉语教学[J].汉字与汉字教学研究,1999.
[8]杨夷平,易洪川.浅析识字教学的对内、对外差别[J].世界汉语教学,1998(2).
[9]周健尉万传.研究学习策略改进汉字教学[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4(1).
[10]朱德熙.在“汉字问题学术讨论会”开幕式上的发言[A].]汉字问题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北京:语文出版社,1988.
作者简介:徐亮,1982年生,四川内江人,硕士,内江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外语教学与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罗艺雪,系本文通讯作者,女,1983年生,四川邛崃人,博士,四川大学海外教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现代汉语语法与对外汉语教学。
(编辑:龙贤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