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策略研究

2017-08-31 09:24闫朝辉
职业·下旬 2017年5期
关键词:双师型双师教师队伍

闫朝辉

教师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国务院、教育部、财政部先后出台了《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2017—2020年)》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尤其是《国务院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要以“双师型”教师为重点,完善“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体系。这标志着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新常态下,职业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问题,被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

一、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的内涵及其主要特色

目前,学界对“双师型”教师还未形成一个权威、统一的概念。笔者认为,“双师型”教师是一个多层面的概念。从内涵上讲,是指职业院校中那些既具有讲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又同时具有技师、工程师、一级实习指导教师及以上职业技术资格的教师;从外延上讲,既包括职业院校的专、兼职教师,又包括学校聘任的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社会能工巧匠;从智能结构上讲,“双师型”教师以文武双全为表征、以理论技能兼备为特色,既具有良好的师德素养,又具有新时期的工匠精神。既能胜任专业理论课教学,又能够顺利完成实习实训教学任务;从作用发挥上讲,他们既是教师队伍中的骨干力量,又是进一步增强职业教育续航动力的带头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培训,代表了职业教育新常态下,中职学校专业教师队伍集约化建设和未来发展的方向。

职业教育,从实质上讲就是就业教育。职业院校的办学宗旨,就是为社会和企业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劳动者。因此,作为“技术工人摇篮”的中职学校,与承担普通教育的高中相比,无论在办学定位、培养目标、办学模式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方面,还是在课程体系、师资配置、教学内容、授课方式方法等方面,都具有自身鲜明特色。反映在教师队伍建设策略上,客观要求中职学校的师资建设,应针对顺利实现学生就业这一职业教育目标所必备的知识技能,突出“双师型”教师建设特色。因此,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除应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较高的理论水平、教法娴熟、胜任本职、品行端正、身心健康等教师的共性特征外,还应主要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色。

1.专业知识渊博、职业技能高超

从中职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来看,“双师型”教师应当是校内某一专业的带头人。要么在本专业享有较高声誉,要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或某一专业的特殊技能。因为,现代企业制度下,中职学校只有有效保证其毕业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系统的文化知识、专业化的核心技能、较强的沟通能力、持续发展能力和一定的创新创业能力,才能实现高质量的就业。而学生上述素质和能力的训练养成,“双师型”教师既担负着神圣的责任,又肩负着光荣的使命。因此,专业知识渊博、职业技能高超,不但是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的首要特色,也是今后中职教育师资培训的重要抓手和主攻方向。

2.专业视野宽阔、实践经验丰富

从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的认定标准上看,无论是从理论知识、专业技能,还是从智能结构、作用发挥上讲,客观上都要求“双师型”教师应具备宽阔的知识视野,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也就是说,既要具有某个专业坚实的理论知识和系统扎实的技术技能,又要掌握现代职业教育基本理论和实习实训教学方法,还要能够熟练运用本专业理论技能,有效解决教育教学中的技术问题。因此,广大“双师型”教师亟待拓宽知识视野,丰富实践经验,提高专业技能,丰富工作阅历,并通过“双师型”教师团队的示范引领,带动整个教师队伍加快专业发展,以期逐步形成文武兼备、质量优良、梯队结构、布局合理、与专业建设相匹配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3.师德师风高尚、崇尚创新创业

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在多次讲话中指出,要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促进教育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广大教师要继续发扬学为人师、行为示范、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的精神。根据现代企业用工标准,企业急需思想素质好、技能水平高、上岗顶岗快、适应能力强的技能人才。这在客观上要求中职学校必须精准把握好自身的办学定位和教育目标定位,自觉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进素质教育,重点加强技能教学。而上述目标的顺利实现,作为与学生朝夕相处的“双师型”教师担负着重要职责。“双师型”教师的师德师风、匠心品格、创新精神、知识结构、教学风格、综合素质等,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模式、知识技能和创新能力,甚至影响着学生终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当前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长期对我国不同地区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现状的深入调研和比对分析,尤其是通过对国家示范校建设、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实践的思考,笔者认为,当前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在教师界定、培养目标、师资质量、培养条件、资金投入、机制保障等方面,还不能完全适应职业教育新常态的需要。具体而言,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双师型”教师概念界定不清,认定标准缺乏统一规范

有的地区要求“双师型”教师必须同时具备讲师、技师资格;有的要求教师专业技术职称达到讲师资格,而专业技能达到高级工即可;甚至有的地区和学校,仅要求教师理论上达到助理讲师资格,在技能上,只要参加过职业技能培训,就可以认定为“双师型”教师。致使认定标准过于粗放、范围太过笼统、外延过于宽泛。同时,“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机构不明确,缺乏统一性、权威性的严格认定标准,导致认定操作不规范、含金量过低。致使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无论在数量与规模、质量与效果之间,还是现有师资队伍与开设专业教学能力匹配性之间,均存在较大矛盾。

2.專任“双师型”教师数量少,专业知识结构不尽合理

当前,中职学校专任教师的数量、结构、知识、技能等还不能完全适应教学需要,开放性的教师补充机制尚未形成。尤其是“双师型”教师结构不尽合理、补充机制不畅、竞争能力较弱、专业技能滞后等共性问题突出。企业的兼职教师因人力资源管理体制问题,缺乏有效的进入保障机制,致使企业能工巧匠因体制障碍无法来校从教。校内“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企业和社会教师资源的缺位,致使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整体队伍的专业知识基础、教育教学能力、专业匹配能力等远不能满足教育教学和学校发展需要。endprint

3.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本土化培训”机制不健全

中职学校在教师的自我培养上普遍缺乏“造血功能”,有的学校缺乏科学的师资培养规划,仅仅依赖“国培”“省培”计划项目;有的学校在培训经费上无保障,“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计划流于形式;有的校内培训基础不牢、条件薄弱,尤其是“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组织保障和物质保障。这一方面导致教师队伍的年龄、学历、职务、职称、专业结构、分布结构与中职教育发展不相协调;另一方面,导致学校在师资培养上的主体功能无法发挥出来。立足校内、校本培养、成熟高效、便捷顺畅、体系化培养、专业化培训的师资建设平台还未形成。

4.思想政治工作跟进不及时,激励、考核机制不完善

有些中职学校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刚性不足,学习教育制度落实不够,教师管理制度缺乏科学规范,普遍存在着“五重五轻”现象,即重技能轻师德、重理论轻实践、重学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重使用轻培养,造成“双师型”教师的师德师风教育考核弱化,队伍的吸引力不强。由于激励、考核机制不完善,教师普遍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更新和技能创新培训,“双师型”教师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科技研发能力较弱,队伍的知识结构、核心技能、综合素质亟待更新和加强,尤其是有一定社会影响、技艺高超、文武双全、视野开阔的“双师型”教师更是凤毛麟角。

三、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应采取的主要策略

1.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引导“双师型”教师用心打造自己的舞台

(1)作为学校领导和教学管理、人事教育部门,要从职业教育规律和中职学校教师成长发展规律出发,以提高师德素养和业务能力为核心,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深刻认识“双师型”教师队伍是由一个个特殊、微妙的个体构成的,每位教师都有着不同的教学实践经历、教育教学方法和特殊从教习惯。因此,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必须针对教师个性特征,坚持量体裁衣、定身打造、尊重个性、求同存异的原则。在工作方法上,要选好思维视角,坚持科学原则,优化工作艺术,选准切入和着力点,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教育和引导广大教师,为新常态下我国职业教育事业改革,推进中职教育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和师资保证。

(2)要切实使广大“双师型”教师认识到,教育教学是“职教人”的舞台。这个舞台不仅锻炼了自己的能力,拓展了自己的才华,也彰显了自身的生存价值,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只有用心打造好这个舞台,才能进一步感受工作的本质、顿悟人生的真谛,感悟高尚的情怀,塑造完美的心态,享受成功的快乐,进而增强“双师型”教师发奋学习、苦练技能的原动力和主动性、积极性。

(3)围绕教书育人、立德树人这个核心,积极开展提高“双师型”教师政治素质的教育活动。注重灌输和渗透优秀的企业文化,做好新型学徒制等先进教学理念的普及宣传,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和大国工匠的优秀事迹,优化“双师型”教师成长发展的舆论氛围,切实增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吸引力,激励更多优秀教师加入“双师”行列,加快建成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技艺精湛、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高素质专业化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2.严格认定标准,坚持内选外引,扩大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规模

(1)深入分析现有“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构成情况、专业特长、知识结构、技能状况。根据“双师型”教师的遴选标准,综合考量现有师资队伍与培养目标的适应性,满足现行教学要求需增补的专业类别和缺员情况,摸清具有培养前途教师底数,需要强化的知识技能等内容。以“缺什么补什么、什么弱强什么”为原则,以教学理论、专业知识、核心技能、教学能力培养为重点,以完善激励机制为举措,吸引更多的优秀教师走上“双师型”教学岗位。

(2)借鉴先进的培训理念,提高“双师型”教师队伍整体建设水平。坚持以提高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为目标,建立队伍素质提升机制,比如聘请高校教师、企业专家、金牌技师到校,开展教学模式改革、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改革等专题讲座,让“双师型”教师见世面、开眼界,通过专家教授的示范引领、能工巧匠的传帮带,提高“双师型”教师的理论素养和技能水平。

(3)根据人力资源管理呈现出的新特点,深化“双师型”教师队伍任用制度改革。依托校企合作平台和深度合作机制,建立健全引进企业兼职教师队伍的制度措施和保障机制,从社会上广泛吸纳具备“双师型”素质的能工巧匠和企事业单位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以满足中职学校对“双师型”教师的现实需求。

3.加强创新创业培训,教育引导“双师型”教师增强创新创业意识

(1)围绕提高教育质量,加强“双师型”教师创新理念和创业实践培训。当前企业用人标准持续攀升,录用职工侧重点也相应发生了变化,企业用人不仅看重员工的执行能力,更看重员工的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而这恰恰为转变职业教育办学理念、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确立了行动导向,同时也决定了中职学校必须通过开展教师创新创业文化培训,增强“双师型”教师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创新创业素质,提高创新创业的能力。

(2)围绕提高教师培养质量,加强“双师型”教师业务能力培训。中职学校要从建立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的机制入手,针对经济社会发展对“双师型”教师队伍道德素养、知识结构、学识学历、教研教改、技术技能等能力要求,重点开展专业教学法、课程开发与应用、技术技能实训、教学实践与演练等专题模块,着力提升教师的理实一体教学能力、专业实践技能、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等“双师”素质。

(3)围绕铸造职业教育师资品牌,丰富“双师型”教师培训内容。比如通过引导教师加强专业建设、创新教学模式、外出培训学习、岗位技能练兵、指导学生参加技能大赛等形式,强化“双师型”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

4.完善评价机制,依托校企合作平台,优化“双师型”教师队伍结构

(1)要根据国家政策,制定本校“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依据标准编制“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长期规划,积极探讨“双师型”教师队伍的选拔机制、评聘机制、考核机制、奖惩机制,构建科学有序、规范务实、具有引领作用和示范功能的“双师型”师资建设模式,进而打造出适合校情、结构合理、规模适当、技术精湛、经验丰富、社会认可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2)坚持多措并举原则,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综合管理。在培训方式上,引导他们坚持自学自修为主、选送培训为辅,以更新现有知识、掌握前沿技术、提高教学能力为导向。在培训重点上,着力提升学历层次、技能水平,确保全体“双师型”教师在文化理论上达到本科以上学历,在技能水平上达到技师以上职业技能标准。在评价机制上,通过检查指导课、达标验收课、公开课、示范课、评优课等形式,严格业务考核管理,完善教学质量评估机制,进而打造业务精湛、师德高尚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在创新发展上,鼓励他们在教学实践中自主创新,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教学仪器和实验设备。在评优晋级和福利待遇上,要对“双师型”教师格外关注,适度倾斜,充分体现“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机制树人”的人力资源管理原则。

(3)坚持校企双元、重在实践的原则,建立健全教师定期下企业实践锻炼的制度。中职学校要在立足校内选拔培养的基礎上,充分发挥企业“一元”在培训“双师型”教师的重要作用,通过主动联姻、引企入校、联合技术攻关、服务企业生产等运作模式,调动企业参与本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积极性。让广大教师在校内教育教学和企业生产“双实践”中开拓视野、增长才干、历练技能,逐步自觉养成“双师型”教师的基本素质。

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内涵丰富、外延广阔、涉及面广、政策性强。中职学校如何立足于自身师资队伍现状,科学构建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适应当前在校生文化基础实际的“双师型”师资队伍,进而形成模式成熟、机制健全、利于推广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机制和策略,将是广大职教工作者需长期研究和深入探讨的学术课题。

(作者单位:河北省石家庄市高级技工学校)endprint

猜你喜欢
双师型双师教师队伍
务实求真的长春高新第二实验教师队伍
尚德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当前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思考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依托附属医院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加强民办高校中青年教师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