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种良好习惯 成就美好未来

2017-08-31 23:45庄霞芬
报刊荟萃(上) 2017年8期
关键词:良好习惯

庄霞芬

摘 要: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一个学习生活的转折期,似懂非懂,养成良好的习惯在此阶段至关重要。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在一开始就想方设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从点滴做起,从自身做起。只有这样,才能促成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成就美好未来。

关键词:良好习惯;细化习惯要求;自觉养成

孩子升入了初中,我们些许已经感觉孩子的变化,有些变化是可喜的,有些变化却是让你有些担忧的。开始逆反,不听话了,批评不得了;不能主动面对待学习,学习上遇到点困难就想逃避。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开始进入青春期,有着他(她)特定的心理特征。面对这些变化,作为老师,我们该如何办?关键在于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

什么是习惯呢?习惯就是一种稳定的自动化的行为。有好习惯,也有坏习惯。早上起来就刷牙,这就是一个好习惯,不刷牙就吃东西那就是坏习惯,在考试中三先三后就是好习惯。习惯成自然,我们每天早晨的刷牙,当这种习惯养成后一旦不做就感觉很难受,心理会特不舒服。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孩子来到学校,我们对分数一开始高度关注起来,这无可厚非。我们静下心来分析一张试卷,就不难发现,好多得分失分和习惯分不开,有些学生看能看错,抄能抄错,写能写错。另外影响孩子成绩的除了知识还有自信心、意志力良好心理素养等。平时上课不认真听讲,写作业不定心等。所以改掉一个坏习惯,养成一个好习惯,是非常重要。

在我看来好习惯的养成不在于花样多、形式多,而在于实事求是、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完成目标,因此我认为习惯养成教育应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一、习惯养成教育需要细化习惯要求

在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之前,我们得告诉学生哪些是好习惯!如何告诉他们呢?如何让他们听进去?如何更有说服力呢?学校编制了养成教育校本教材,并且在所有新生刚入校第一天起就人手一本,这意味着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从那一时刻拉开了序幕,校本教材让我们的习惯养成教育有章可循。在入学教育的三天里我们全体班主任老师本着对全体学生负责的原则,从第一天起,就开始紧抓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利用中午休息时间全体学习校本教材。通过学习学生们知道好习惯就是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如:离开座位要把凳子放好、去食堂吃饭要排队、吃完饭把餐盘送到指定地点、见到老师要主动问好、升旗时要穿校服、上课坐姿要端正、听课要专心……这些看似平平常常的小事,却会像“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般滋润每一位学生的心田,如此细节的教育让每一个学生受益匪浅,这充分说明具体的措施远比空洞的说教管用,对学生行为习惯要求的具体化是我们班主任实施习惯养成教育的一个原则。所以在学生习惯养成教育过程中要我们要用好我们的校本教材。

二、习惯养成教育需要耐心更需要细心

有位教育专家曾经说过:学校应该是学生犯错的地方,因为只有犯错,教育者才能发现问题,所以允许学生犯错误应该是我们全体班主任的一个共识。而现实中我们的老师习惯于做消防员,发现问题一阵批评、说教,灭火就行。这样的教育态度和方式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是非常不利的。现在的学生叛逆心理很强,你批评他可能管一时,但却不能让他内心真正的信服。因此赏识和鼓励才是习惯养成教育的主旋律。学生有了进步应及时给予反馈,让他们知道这样做是对的。就开学初培养他们把凳子放好这一习惯来说,在我们看来这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老师交代了把它做好应是非常容易的,可对于刚入学的初一同学来说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记得第一天交代后他们上完操之前我先到教室检查,教室里的凳子可以说是横七竖八,当时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等他们回到教室我说:“同学们,看看你们的凳子呢?”此时他们才恍然大悟,拍着脑门说:“对不起,老师,我们忘记了。”原来他们早已把离开座位后把凳子放好这事抛到九霄云外去了,这真让你哭笑不得。于是我把离开座位后要把凳子放好的要求又强调了一遍,并且告诉他們明天我会继续检查,按道理第二天至少有大半的学生能把凳子放好吧,他们再一次让你感到失望,第二天我检查时一个班也就十来张凳子放好了,其他的仍然是横七竖八。等他们回到教室看到我时有部分同学马上表现出我忘了把凳子放好的表情,有部分凳子放好的显得非常自豪,他们在等待着我对他们的批评。而我只是对他们说:“同学们今天比昨天有进步,今天有三分之一的同学记得把凳子放好了,相信明天我再检查时会比今天的情况要好得多。”第三天检查时只有四张凳子没放好,我把他们的凳子放到了一边,(那四个同学也是我们班习惯相对最差的),他们回教室后,其中一个同学汪某马上叫了一声:“谁把我的凳子放到边上去。”其他同学马上回答他:“是老师”。他这才意识到自己没把凳子放好,等大家安静下来我说:“凳子被我放到边上的四个同学注意了,老师只是提醒你看看,其他同学都做到了,相信你们明天也能做到,为了确保你们明天能够做到,我还安排了班长明天开始凡是集体离开教室时,都提醒一下同学们把凳子放好。”第四天开始每天凳子摆放的情况就比较好了,这充分说明我们在培养学生的某一个习惯时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细心,这样他们才信服于你,并且是从心底里要把这件事情做好,久而久之就变成他自己良好的习惯了。

三、习惯养成教育需要学生有主人翁意识、责任感

学生是班级的主体和主人,每个学生都要有主人翁意识,这样他的日常行为才会考虑到班级,从而变被动为主动,把养成良好习惯变成一种自觉行为。为了让刚进入初中校园的学子在新组建的班集体里快速形成主人翁意识,在开学的第一天我自带相机给学生拍了一张集体照,照片上的每一位同学都笑容灿烂,拍完照片我告诉他们,从今天起我们将组成一个新的班集体,也许我们现在还不是很优秀,但相信通过全体同学的共同努力,我们将会变得越来越优秀。同学们把这张胜过千言万语的照片精心地布置在了教室后面的宣传栏上,这让他们每天都实实在在地感觉到:我是这个班集体中的一员,我的所有行为都会关乎到这个班集体的形象,我要努力,我要加油。

给予每一个学生独立工作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学会管理,参与管理,锻炼每一个孩子独立工作的能力,实践证明:通过参与班级管理,不仅能够严格地要求自己遵守纪律,而且表现出较强的工作能力和责任感。包括班长、委员、各科课代表、组长、板报小组成员、各项劳动负责人,班级人人差不多大大小小都是个班干部,人人都当官,利用家长会我给我们班的这些大大小小的官员们发下了一纸聘书,并请全体家长见证,我们的聘书上虽然没有印章,不能作为正规的证明材料,而且纸质本身也不值钱,但在我看来在我们同学看来他的价值却很高,拿到这张聘书就意味着一种责任和义务,意味着你在做每一件事时都得考虑到自己的身份,考虑到班集体的利益。拿到聘书的同学都表现出了无比的自豪和光荣,因为这张聘书上寄予了老师对他们的信任和厚爱,他们也会对这份聘书格外的珍惜。这一张张聘书对他们形成了无形的约束力,一个个良好的习惯在不知不觉中就这么养成了。endprint

四、习惯养成教育需要监督检查

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过程离不开监督检查,班主任千万别把自己推到监督检查的第一道防线,你要把自己推到第一道防线,那就会没有回旋的余地,容易把习惯养成教育这份智力劳动变成一种体力劳动,另外呢,容易把学生管得被动了,自己也陷入一个被动的死角。所以,要退到第五道也是最后一道防线点评总结关,第一道防线是什么,第一道防线自检关,自检关叫良心关;第二道防线是互检关,互相检查;第三道防线责任人检查关,每项任务都安排专人负责检查;第四道防线集体舆论检查关,集体舆论的影响力是最强的,建议大家一定要使用好。这么一道道关口设置好你的工作也就省力了,记得有同学指着擦得锃亮的窗户对我说:“老师,您看行了吗?”我说:“不知道,你应该找谁检查,他说了管用。”包干区周一的树叶比较多,部分同学会去帮忙,有的同学看我在那,会问我:“老师我在哪捡”,我马上让他问包干区的负责人,这样做使责任人就有了实权,这样他们才学会用好这样的实权,他们都负责到位了,我们也就省力了。

五、习惯养成教育需要家、校合力

学生的种种习惯养成都是在静观默察中、在不断模仿中逐渐形成的。习惯养成教育需要教师以身作则。作为一名教师,要注意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这就要求教师首先应在学生面前樹立文明礼仪的榜样,对于学生的问好,老师应该微笑点头,碰到内向的学生,要先跟他们打招呼。对于学生的帮助,我们应该亲切的道声:“谢谢!”。如果老师说错了或做错了什么,也要敢于向学生道歉。这样教师的行为为学生树立了榜样,使学生在师生交往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通过这种情感的交流,学生对老师提出的要求意见也更易于接受。

学生习惯的养成教育更离不开家长们的积极配合,因此我平常非常注重与家长的沟通交流,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争取他们的积极配合,共同促进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著名心理学家、哲学家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养成教育,在养成学生的同时,也在养成我们自己。因此,我庆幸,我是一名教师,我是一名班主任,所以才能如此深刻地感受到作为一名教师的乐趣和幸福。我将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努力,为孩子们创设更好的成长环境,为每一个孩子能够成就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而努力。endprint

猜你喜欢
良好习惯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习惯
辽宁省盘锦市注重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让孩子形成健康的人格,快乐成长
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幼儿教育教学中的随机教育
孩子,我们慢慢来
小学体育教学中良好习惯养成策略探究
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探索
浅谈寄宿制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培育良好习惯,夯实人生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