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英语幽默效果产生的内在因素

2017-08-31 00:38戴志霍
报刊荟萃(上) 2017年8期
关键词:语用学

摘 要:幽默语言是人们在人际交往中对语言的巧妙运用,反映了一个人的智慧、知识、才华以及交际技巧。本文将主要运用当代语义学和语用学的基本理论,对英语幽默语言及其特征进行分析,探讨英语幽默效果产生的内在因素。

关键词:英语幽默;语义学;语用学;内在因素

幽默语言就是借助语言手段表现的幽默,是人们在人际交往中对语言的巧妙运用,是说话者高超语言运用能力的体现,见证了一个人的智慧、知识、才华以及交际技巧等。20世纪60年代后期以来,随着认知学、心理学、语义学和语用学等学科的发展壮大,逐步形成了一个多学科相互影响的研究领域。国内外近二十年来的幽默语言学研究的角度主要有两种:语义学和语用学。本文将主要运用当代语义学和语用学的基本理论,对英语幽默语言及其特征进行分析,探讨英语语言幽默效果产生的内在机制。

一、语义学角度

从语义学角度研究幽默语言的主要理论有Raskin(1985)的脚本理论(Script Theory of Humor)和Coulson(2001)的框架转换理论。脚本理论是从脚本的对立来研究幽默的产生,认为一个文本如果有两个相互对立的脚本部分就能产生幽默。 框架转化理论认为幽默效果来于出人意料的框架转换,即幽默接受者先后两次释义之间的巨大差距。

1.脚本对立产生幽默

语义脚本理论提出脚本可以是一个物体,一个事件,一次行动,一种品质。语义脚本理论认为每一个幽默文本需要满足下列条件:①文本具有全部或部分的兼容的两个脚本;②文本中兼容的两个脚本必须是对立的。脚本对立则是幽默文本的必要条件,即一个可笑有趣的文本中必然存在着一对重叠的脚本在语境意义上是对立的。如:

The doctor smiled as he entered the room. “You look much better today.”

“Yes. I followed the directions on your medicine bottle.”

“What are they?”

“Keep the bottle tightly corked.”(吴祖林 1984:46)

这是一个医生和病人之间的对话,我们共享了一个“看病”的脚本,对“看病”的脚本有一个常规的推测,即病人按照药瓶上的指示吃药,但其中又重叠了另一个不按常理的脚本“把药瓶盖得紧紧的”,病人确实遵守了药瓶上的指示,但他的行为又脱离了常规,他一直把药瓶盖的紧紧的,没有吃过一片药而痊愈,这则幽默也含有另外的讽刺意味:医生的医术如此低劣!

2.框架转换产生幽默

框架,即储存在人脑中经验和知识的认知结构, 在框架中概念所处的位置称为空位或槽孔,框架理论认为语言信息激活相应的概念结构,人们对框架中其它空位产生期待,当槽孔中没有填充物时,就引发了框架转化。就幽默言语来说,人们根据语言和非语言的信息激活认知框架,并随着话语的展开对原先的框架进行调整,通过新旧知识的协调,构成了一个合乎逻辑的且意义完整的新框架,确保了幽默效果的生成。如:

By the time Mary had had her fourteenth child, shed finally run out of names to call her husband.(程恩洪,1996)

在以上的例子中,一开始我们会得出这样的理解:当玛丽生了第14个孩子时,都不知道如何起名字了。但随着话语的展开,“husband”不符合所在槽孔填充物的特征,与原先的框架相冲突,原来names还有“谩骂、责备”的意义,这样就构成了一个可以理解话语意义的新框架,幽默效果随之产生:玛丽生这么多孩子,都不知道怎样责备丈夫了。

二、语用学角度

随着西方语用学理论的发展和推广,语用学的理论和观点被逐渐引入到幽默语言的研究中。语用原则与幽默语言的生成关系密切:幽默语言的产生在遵守语言的内在规律之外,还要取决于具体语境的变化。从语用学角度对幽默语言进行研究也是多彩纷呈,其中运用广泛的有合作原则和言语行为理论。

1.违反合作原则产生幽默

Grice认为人们在交际中为达到特定的目的,双方存在着一种默契,一种双方都应该遵守的准则,即会话的合作原则(简称CP)。Grice把合作原则总结为四个准则:量的准则,即提供足够但又不过多的信息;质的准则,即提供准确的信息;关系准则,即提供的话语要彼此相关;方式准则,即讲话要清楚明白、有调理。CP原则说明,如果在特定的语境中,说话者故意违反了这些基本原则的一条或几条,想表达的意思就会偏离实际的效果,这时幽默就会产生。如:

Judge:“Whats your age? Remember you are under oath.”

Woman:“Twenty-one years and some months.”

Judge:“How many months?”

Woman:“One hundred and eight.”

(Pocheptsov,1981)

女人的第一次回答并沒有包含法官所需要的信息,虽遵守了质的准则,但违反了量的准则。女人利用了不精确的表达方式“some”,在没有违反法律的前提下,想试图掩盖自己的真实年龄。当然,语言的模糊性在法律职业中显然是行不通的,女人还是作了精确性的回答,但谁会想到是108个月呢?

Doorman: I need to see your ID, its the rule.

Inger: But I left it back at the hotel.

Doorman: Sorry maam, then I cant let you in.endprint

Inger: But Im twenty-nine and the mother of four!

Doorman: Yes, and Im the popes grandfather and have six kids. (Jacob L. Mey, 2001:78)

当女士不想回酒店去取身份证时,说自己29岁并是一个有四个孩子的母亲时,门童完全可以回答“我不相信你。”门童说自己是教皇的祖父并育有六个子女,是完全脱离事实的回答,违反了质的准则,但含有幽默的味道,其言外之意表明女士看上去年龄近似未成年人,想必女士听了这话,一定很开心,由此我们可以判断门童的回答是促使女士回酒店取身份证的有效方式。

Customer: “This pair of shoes you sold me yesterday is ridiculous. One of them has a heel two inches shorter than the other. What shall I do?

Shop assistant: “Limp.”(耿阿齐,2002 : 67)

顾客向售货员投诉所买的鞋子,即两只鞋子的鞋跟高度不一致,这位售货员说了一句完全不相干的话,“那就一瘸一拐地走吧。” 很有可能售货员很清楚店里的伪劣商品,也遇到不少顾客投诉过,以幽默来躲避指责,缓和紧张的气氛。可见,幽默产生于违反关系准则,即受话人的回应表面上与发话人的话语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但却与发话人的言语意图完全不相关,对方进行推理之后才能听出幽默的效果。

A young man with shoulder-length hair was playing guitar in a subway station. A policeman came up to him and said, “You cant play here — I must ask you to accompany me.”

“Ok,” said the young man,“What are you going to sing?”(关怀,1982: 78)

警察想禁止年轻人在地铁站弹吉他,他说:“你不能在这儿弹,我必须要求你跟我一起去警察局。”可年轻人故意把“accompany”理解为“伴奏”,说“那你打算唱什么呢?”可以推测年轻人故意想曲解警察的意图以此达到幽默的效果,来缓解避免和警察对峙的紧张气氛。可见,幽默产生于违反方式准则,即发话人的言语不明确,受话人可能作出不一样的理解和回应。

2.不能理解间接言语指令产生幽默

英语语言学家奥斯汀提出了言语行为理论,他的学生赛尔进一步提出间接言语行为理论,有力地解释了人们在交际中处于某种目的总会间接地发出指令或隐含地表达意思等语言现象。当受话人因缺乏一定的分析和推理能力,不能理解发话人间接表达的隐含意思或间接发出的指令时,交际就会受阻,幽默由此而产生。

In a very crowded bus, a small boy kept sniffing until the lady standing opposite could stand no longer. “Have you got a handkerchief, son? She asked kindly. “What if I have?” He shouted at her angrily. “But Im not going to lend it to you.” (关怀,1982:24)

在拥挤的公交车上,女士看到对面的男孩不停地抽鼻子,实在不能忍受,但在公共场合,只能间接地提醒男孩用手绢擦擦,但男孩误解了女士的隐含意思,以为女士想向他借手绢。男孩因缺乏一定的推理能力,没能正确理解女士的间接言语指令, 是此处幽默产生的主要原因。

综上所述,英语幽默可以用多种理论来分析,有其一定的内在规律,幽默效果的内在因素常与“对立、转换、违反、模糊、不相关、曲解”等关键词紧密联系,语言风格体现不协调性、反常规性、不一致性,而往往含有意味深长、精炼含蓄、出奇制胜的幽默魅力。对英语幽默作语言分析,从多种角度来阐释语言幽默的生成机制,无疑会大大提升人们欣赏、理解和创造幽默的能力,有利于英语会话者在交流中发挥幽默技巧,以此增强人们在英语语境下的言语交际影响力和效力。

参考文献:

[1]程恩洪.英语幽默集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2]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3]关怀.西方幽默三百篇[M].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2.

[4]吴祖林.英语幽默及语言游戏[M].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84.

[5]耿阿齐.迷你幽默[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2.

[6]Raskin. V. Semantic Mechanism of Humor[M].Dordrecht: Reidel,1985.

[7]Coulson. S. Semantic Leaps: Frame Shifting and Conceptual Blending in Meaning Construction[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

[8]Pocheptsov. G. Language and Humor[M].Kiev: Vysca Publishers. Head Publishing Houses, 1981.

[9]Jacob L. Mey. Pragmatics: An Introduction. Oxford: Blackwell Publishing,2001:78.

作者簡介:

戴志霍(1977—),女,硕士,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外语组,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语用学
从语用学角度分析模糊语的交际功能
让熟语教学插上“语用学”的翅膀
陕北民歌语用视角研究
从语用学角度看英语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
从语用视角看网络新闻评论语言
关联理论与翻译
浅谈语用学视角下的小学语文教学
语用学浅论
その時的语用学分析以及译法
语用视野下的阅读教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