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2016-12-26 17:42殷文宇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16年12期
关键词:良好习惯体育锻炼培养

殷文宇

[摘 要]新课程标准对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终身体育意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是衡量体育教学目标是否达成的标准之一。良好的锻炼习惯与终身体育能力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积极探寻培养学生良好体育锻炼习惯的方法。

[关键词]体育锻炼 良好习惯 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2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36-070

新课程标准全国健身计划纲要对学校体育教育提出了明确要求。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形成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和习惯,成为学校体育教学的目标之一。为此,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运用科学的教学手段,以学生为中心重点落实这一目标要求,最终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与终身体育意识。

一、加强学生对良好锻炼习惯的认识

很多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非常注重培养学生对锻炼习惯的认识,当然,也有部分教师忽视这一教学环节,只是一味地进行体能练习,不顾及学生的锻炼态度,不注重对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激发。学生如果没有端正的锻炼态度,对体育学习没有兴趣,那么,锻炼习惯的培养也就无从谈起,更无法实现身体素质的提高。相反,如果一个学生对体育感兴趣,并积极投入到锻炼中,那么,他将终身的受益。

二、良好锻炼习惯的培养策略

良好的锻炼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教学中需要教师做好充分的计划,发挥主导作用,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指导,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1.注重对学生科学锻炼的指导

体育是特殊的活动,不是任何一项体育活动都可达到预想的锻炼身体的效果,也并不是能锻炼身体的活动随意活动就可以锻炼身体。只有进行科学的身体锻炼,才可以提高身体素质。如果不懂锻炼身体的科学方法,不但达不到锻炼的效果,反而会对身体有害。只有懂得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和运用科学锻炼的方法,才能起到锻炼身体的效果。所以,我们教师要在体育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指导,让学生学会科学的锻炼身体。比如,足球活动对学生的身体锻炼效果较好,但是,足球运动有自身的规范要求,而不是给学生一个球随意让他们踢,这样不但会有安全隐患,还会造成身体伤害,破坏足球运动的锻炼功能。所以,在足球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了解人体结构、身体系统器官功能、足球运动的规律等,让学生懂得如何调节运动负荷,掌握足球运动的锻炼程序。教师还要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调整锻炼的方法。

2.把锻炼习惯与运动兴趣、爱好结合起来

兴趣是习惯的开始,对一项或者几项体育活动产生兴趣后才会积极去做,并逐步形成习惯,如果没有兴趣就不可能产生爱好,更不能成为一种习惯。小学生之所以喜欢踢足球,是因为他们觉得足球好玩,在玩的过程中产生了兴趣,并积极锻炼,在活动中发现了足球的奥秘,从而产生去探索足球的爱好,在探索与锻炼中形成了踢足球的习惯,从而喜欢上体育锻炼。但是,体育教学中的很多项目是学生不感兴趣的,甚至是排斥的,这没有关系,我们可以在学生不感兴趣的项目中,融入学生感兴趣的项目。比如,在学习耐力长跑时,学生怕吃苦,练习时没有积极性,此时,我们可以把学生感兴趣的足球引入到长跑当中,发给每个学生一个足球,进行运球练习,要求学生带足球绕田径场跑两圈,一轮之后休息几分钟再进行第二轮的练习。这样,学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耐力练习,而且提高了足球技术。

3.充分发挥体育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是学生锻炼习惯的引导者,为学生起到示范和榜样的作用,对学生良好锻炼习惯的形成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基于此,教师要在课堂上认真上课,做好示范,优化课堂结构,对学生进行认真辅导。长此以往,学生的锻炼习惯在教师的影响下就会逐步形成。学生是课堂体育学习的主体,体育课堂要培养学生的主体学习能力,使其由被动锻炼变为主动锻炼。这个转化的过程需要学生有很强的自觉性与自律性。体育教师不但要注重对学生锻炼习惯的培养,更要加强学生的纪律,帮助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制定锻炼计划,并进行有力的监督。

总之,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在体育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锻炼习惯的养成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教会学生锻炼的方法。我们坚信经过长期的教育教学指导,学生最终会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 参 考 文 献 ]

[1] 赵晓峰.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J].中国校外教育,2015(06).

[2] 巩固.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浅探[J].中小学教学研究,2006(04).

(责编 罗 艳)

猜你喜欢
良好习惯体育锻炼培养
小学生学习英语良好习惯培养策略
良好习惯与成功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