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歌曲演唱中的咬字与行腔运用
——以山西民歌《亲圪蛋下河洗衣裳》为例

2017-08-31 13:00
北方音乐 2017年14期
关键词:咬字唱法民歌

麻 娟

(山西大同大学音乐学院,山西 大同 037000)

民族歌曲演唱中的咬字与行腔运用
——以山西民歌《亲圪蛋下河洗衣裳》为例

麻 娟

(山西大同大学音乐学院,山西 大同 037000)

我国声乐民族唱法受我国戏曲的影响,咬字与行腔是声乐艺术的重要技术,是音乐的语言。在歌曲演唱时,不仅要求气息要流畅与饱满地运用于美好的音色,要体现我国民族声乐的特色,更离不开对我国地方语言的运用。民歌中“字正腔圆”的说法,主要指的是咬字与行腔的辩证关系,演员按个人对剧情、曲谱的理解将字与声巧妙的结合,形成歌唱的特色。本文将结合我国声乐民族唱法的特点,对歌曲演唱中咬字与行腔进行探讨。

民族唱法;行腔;咬字

歌唱是艺术化、旋律化的语言,歌唱者要具备良好的语言能力,将声乐艺术中语言表达的两个重要因素---咬字与行腔运用得当,方能准确地与观众或听众传递和交流思想感情,与通俗唱法中“说话式”的演唱相不同,民族唱法还要重视“字正腔圆”。因此,咬字和行腔的理解与运用,对于练习和演唱民族歌曲意义深远。

一、民族唱法中咬字的运用

“字、腔、声、味、情”是民族声乐演唱特点的体现,其中“字”是最首要的特点,这点在民歌演唱方面体现得尤为明显,字咬不清,即使音调唱好了,也不易打动人,咬字是否清晰是歌唱审美的一个重要评判标准。在咬字时结合民歌所属的方言特点,使歌曲具有纯正的地域风格,贴近人民生活,更准确地表达出这首作品的内涵、情感。例如在山西民歌《亲圪蛋下河洗衣裳》中,很多咬字就要运用到山西方言。例如:双腿腿跪在“石”头上,要将shi唱成she,归韵到了“e”音上;小手手红来小手手“白”,要将bai唱成bei,归韵到“ei”上;搓一搓衣裳把小辫“甩”,将shuai唱成shuan-i,归韵到了“i”上。歌曲中所有的亲圪“蛋”要唱成dei;所有“亲”,要唱成“qiang”;小妹妹河边把头“抬”,要唱成“tei”;哥哥在“山”上唤你来,要唱成“san”等等。这些山西方言咬字的运用,使山西民歌增加了独特的韵味,演唱时要突出方言字的声母,比平时的咬字加重一些。

二、民族唱法的“依字行腔”的运用

民族唱法咬字清晰准确是前提,而音乐化了的自腔是歌唱语言的本质,在适当地处理好咬字的同时,声音归结于吐字腔体中,在咬字发音的声调基础上夸张地进行,形成了“语言型唱腔”,实现“腔圆”的效果。

(一)咬字与共鸣腔体的统一

发声的腔体则取决于咬字的位置,因方言的不同,咬字的位置也就不同。在民族唱法中,由于发声时舌位较高,会造成口腔打开度不够、腔体感不强。因此在歌唱中共鸣腔体位置不能因字的变化引起不稳定,要尽量将咬字放在共鸣腔体位置,使音色趋于统一。

(二)咬字与发声的统一

民族唱法的声音表达要根据语音走向、语调的起伏等有所对应,将民族歌曲的音乐神韵从语言的字词语意中表现出来。演唱者将唱词与语言的语气通过歌词的咬字来表达。掌握这种技巧,对原有的咬字进行了润色与装饰,能使歌曲演唱富有特殊的韵味,使曲调更加丰富动人。例如在山西民歌《亲圪蛋下河洗衣裳》中,倚音的运用就特别频繁。“小亲圪蛋”的“小”字,要唱成“xiu”,在唱这个带有倚音的字时,要使嘴巴放松一些,声音的位置要以头腔共鸣为主,将字头与字腹先后出现顺序的技巧做到位,口腔动作要先横后竖、 先扁后圆、先紧后松、先硬后软、先短后长、先刚后柔、先前后后、先明后暗。演唱时这种较大跨度倚音的使用,会将恋爱中的山西青年俏皮、爽朗、甜美的感觉呈现出来。

(三)咬字与音乐情感表达的统一

情感的表达是各种音乐形式的最终目的,在民族唱法中,结合音乐的风格、情绪变化,咬字与行腔也随之变化,使歌曲因其特有的语言魅力而更加生动,形成民歌特有的演唱风格。

在山西民歌《亲圪蛋下河洗衣裳》中,可根据方言咬字的特点运用下滑音的艺术处理,以突出山西左权民歌的韵味。如“哥哥在山上唤你来”的“哥哥”中第二个“哥”字就可以做下滑音的艺术处理,能够很好地表达哥哥在山上看到在河边洗衣服的妹妹后招手呼唤妹妹的激动心情。

在歌曲第二段“小妹妹河边盼哥哥来”的“妹妹”中第一个“妹”字,也运用了下滑音的艺术处理,一个带滑音的“妹”字,表现出少女羞涩、又急切的想见到自己意中人,期待与哥哥快点相见的心理活动。在演唱这一句时,要多留意山西方言中“说”的感觉,将下滑音唱轻松的唱出,不能过于死板,刻意地去唱滑音,滑的要自然流畅,才能更好地烘托出恋人情意绵绵的感情。

三、咬字与行腔的辩证关系

民族歌曲演唱中的咬字与行腔有着辩证统一的关系。民族歌曲演唱的基础前提是清晰的咬字,所谓“字正”,会根据方言的特点来处理歌曲的行腔这一技法;为了使民歌行腔达到“腔圆”效果,通过“字正”以达到行腔所谓“腔圆”的目的。我国民族唱法将美好的音色、方言咬字与行腔、朴实细腻的情感高度结合,在技术上依字带声,以声达情,达到歌曲演唱的声情并茂,展现民族演唱艺术文化特有的魅力,使歌曲的演唱者与观众产生通感与共鸣;通过行腔对歌曲的咬字进行艺术处理,要求气息连贯,且腔体通畅,有规范的发声基础做为语言的载体,最终实现音乐旋律线条连贯、音质饱满,从而实现“字正腔圆”的效果。

要想将一首歌曲演唱得动人,第一步就是要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与出处、风格特点,利用“移情”与“联想”去感知曲中角色的心理活动。例如文中提到的《亲圪蛋下河洗衣裳》,首先了解这是一首山西左权民歌,要查阅该地区的风土人情,掌握左权方言的一些特点运用至歌曲演唱中,更地道地将这首歌曲风格特征展现出来。还要将《亲圪蛋下河洗衣裳》行腔的技法加以运用,并不断地练习与推敲、学习与观摩,体会民歌中语言咬字与行腔的学问。在情感的艺术处理方面,应逐字逐句的进行揣摩,咬字与行腔处理得细腻了,会将歌曲的感染力大大提升。

四、结语

在学习声乐演唱时,应该更多的演唱中国地方的民歌,让中华民族的艺术文化世世代代传承。我国民族唱法的学习中,要重视咬字与行腔之间的关系,使“字正腔圆”。我国丰富又多样语言具有其独特风格特征,民族声乐歌曲展示出独特的人文气质,展现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铸就我国民族唱法的艺术价值和艺术地位,对民族声乐艺术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1]陈智.谈〈亲圪蛋下河洗衣裳〉的演唱分析[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6.

[2]何月.浅谈歌唱中的“咬字”与“行腔”[J].艺术教育.

[3]耿生廉.浅议民歌中的衬词和衬腔[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0.

[4]陈梓豪.谈民族声乐作品中气息与咬字的关系——以〈芦花〉为例》 [J].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5.

J616

A

麻娟,女,山西朔州,山西大同大学音乐学院,研究方向:音乐学。

猜你喜欢
咬字唱法民歌
“中国唱法”不如叫“中式唱法”
流行演唱中的咬字问题剖析与正确运用
高校声乐教学中跨界唱法的应用探讨
谈当代民族唱法如何演唱传统粤曲——以《昭君出塞》为例
有关声乐教学的咬字
民歌一样的小溪(外二章)
高校声乐教学中声音“气”、“点”结合与咬字关系研究
藤县水上民歌
中吕 十二月带尧民歌 十九大胜利闭幕
浅谈流行唱法的演唱特点及特殊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