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莉
摘要:学生是有个性差异的学习者,教学中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善待差异,并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分析学情,预设不同的教学目标,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及时进行教学评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 学生 个体差异 因材施教
一、分析学情,尊重个性差异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有全面了解学生,充分关注学生需求,才能使教师的教,更有效地服务于学生的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己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强调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读懂学生、读懂教材、读懂课堂,放在首位的是“读懂学生”。读懂学生是有效设计的关键。因此,课前将学生分为A、B、C三层,其中A层是由数学基础好、学习主动、数学成绩拔尖的优等生组成,B层是由数学学习基础一般、成绩中等的学生组成,C层则是由数学基础差、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组成。课前读懂了学生,课堂才会散发出智慧的光芒。让我们从学情分析开始读懂学生,让课堂教学因读懂学生而精彩!
二、根据学生个性差异,预设不同的教学目标
传统教学中,教师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引导所有学生共同实现同一目标。从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教学实践来看,这种做法值得商榷。不同思维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学生在实现同一目标所花费的时间有多有少,这对处于两极(用时间最少与用时间最多)的学生都是极为不利的。对达到目标用时很少的同学造成时间上的极大浪费,加上他们对剩余时间往往又沒有支配权,客观上容易形成做事漫不经心的现象。教师应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学生的认知能力,每堂课制定出三个层次的目标,C层学生要求达到基本教学目标,掌握基础知识,学会基本方法;B层学生要求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并能解决中等及以上难度的题;A层学生要求在B层次的基础上,培养创新意识,有良好的数学素养。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教师分别预设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实现目标的不同时段,让所有学生都能在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最低目标。对尚有余力的学生引导他们实现更高的目标。这对调动所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的保证。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面对这些差异,正确的选择应该是尊重差异,正确对待差异。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实施分层教学,提出不同的要求,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发展,这就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每个环节都要做到分层教学,尽可能地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指导策略,对不同程度、不同性格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首先,分层设计课堂提问。为了保证在课堂提问的过程中各个层次的学生学习机会均等,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积极思考,我在设计问题时有意识地把它分成上、中、下三层,其中基础性问题以复习类、基本类的问题,面向C层学生;中档题则面向B层学生;难度大的问题,如通过用比较、分析等思维方法才能解决的问题,面向A层学生。不同层次的学生各司其问,各有所得。其次,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教师也要做到教学方法灵活化,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施以不同的教学方法。
四、分层评价,让每个孩子内心绽放灵感
分层评价是反馈教师教学思想,教学行为的表现。学生学习行为的发展,很大程度依靠于教师的评价,因此,教师应准确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尊重学生的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更好地推动优等生精益求精,保护学困生的自尊心,提高他们的学习爱好,营造浓郁的课堂氛围。分层评价以鼓励、表扬为主,使各层次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对于C层学生要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寻找其闪光点,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还要抓住有利时机用语言评价来鼓励学生,让学生在丰富、真切感人的评价语言中受到感染,从而增强必胜的信心,对于B层次的学生采用激励性评价同时,要让他们认识到不足,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A层学生采用竞争性评价,提出更高的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我。
五、设计层次性课堂练习,满足不同学生需求
课堂练习是学生在本节课上所学知识的具体体现,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设计适合他们水平的练习,不搞一刀切,对发展水平不同的学生,布置作业和辅导时要恰如其分地分配力量。如在同一练习(课后练习)时,A、B层学生完成此类题没多大的问题,但C层学生就有难度,这时教师就要课上注意巡视,了解学情,个别的学生还要重点辅导。同时,在练习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练习的数量也不同。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张云侠.合理分层 有的放矢——谈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实施[J].甘肃教育,20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