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静赜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总结70年内蒙古发展的经验和启示,对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建设现代化内蒙古新征程、把祖国北部边疆这道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不折不扣地贯彻中央决策部署
内蒙古自治区繁荣发展的成功实践,始终是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进行的。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内蒙古的发展,十分关心内蒙古各族群众。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领导同志都对内蒙古发展寄予很高的期望,提出了重要要求。2014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莅临我区考察指导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了“守望相助”重要要求、“把祖国北部边疆这道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的殷切希望和“四个着力”的重点任务,深刻阐明了内蒙古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地位,明确指出了我区未来发展的前进方向、工作重点和实践要求。总书记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是为内蒙古“量身定制”的行动纲领,为自治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没有中央对内蒙古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就没有自治区的繁荣和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经济形势错综复杂和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繁重艰巨的情况下,内蒙古各方面工作能够取得新进展新成就,从根本上讲,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亲切关怀的结果,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科学指导、有力引领的结果。我们一定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紧紧围绕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内蒙古发展确立的新定位、赋予的新使命,全力以赴、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好中央各项决策部署,推动内蒙古发展迈上更高境界、迈向更高水平。
坚持从地区实际出发,不断完善发展思路
70年来,自治区始终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按照党和国家总体决策部署,把内蒙古的发展放到全国大格局中进行思考和谋划,从内蒙古实际出发创造性开展工作,不断完善发展思路。民主改革时期,在农区按照中央土地改革的总路线、总政策,根据民族、地区、经济和阶级特点,实行了区别对待政策;在牧区制定了“不斗不分、不划阶级”,“牧工、牧主两利”的“三不两利”政策,使经济社会得到了较快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我国农区率先推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牧区创造性地实行了“草畜双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牧区生产力。新世纪以来,自治区不断深化对区情的认识,进一步调整与完善发展思路,出台了一些新举措。如提出提高协调发展水平和可持续发展水平“两个水平”,强调把发展的立足点转变到追求质量和效益上来;强调工业化、农牧业产业化和城镇化“三化”互动,构建多元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强调坚持富民强区并重、富民优先,力争城乡居民收入和基本服务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强调美丽与发展双赢,坚持用发展的办法保护生态,做到点上开发、面上保护;强调统筹抓好发展与稳定两件大事,下大力化解社会矛盾;强调坚持科学发展,推进富民强区,努力把内蒙古建设得更加繁荣富裕和谐美好;等等。实践证明,这些思路和举措,总体上是符合发展规律和内蒙古实际的。我区相继胜利完成“十五”、“十一五”和“十二五”三个五年规划,顺利实施“十三五”规划,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新進展新成就。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全面贯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立足于区情形势的新变化和发展的阶段性新特征,为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期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描绘了宏伟蓝图,提出了“一个总目标”“两个屏障”“三条底线”“四个高于”“五化协同”“六大基地”“七网七业七新”等新的部署和要求。这些部署和要求,既与中央的要求高度一致,又充分体现全区各族人民的意愿和期待,源于内蒙古实践,体现内蒙古特点,符合内蒙古实际;既传承和延续了以往实践证明正确的思路和举措,又主动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刻把握自治区形势任务的新变化新特征,在继承的基础上坚持创新,从而使自治区的发展思路和举措更具科学性和现实指导性,更加富有创新性、反映时代性。实践证明,只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把中央的精神和内蒙古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不断丰富和完善发展思路,作出符合实际的正确决策,就一定能适应新形势,把握新机遇,迎接新挑战,把自治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不断推向前进。
坚持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抓住用好发展机遇
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也是现阶段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抓住了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也就从根本上抓住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抓住了民族问题的实质和民族工作的中心,使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有了坚实可靠的物质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内蒙古各项事业之所以取得重大成就,始终保持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和谐、边疆安宁的良好局面,最根本的则是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今天我们在看到70年自治区发展巨大成就的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内蒙古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基本区情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新常态下经济运行中更是存在着较多的风险和困难。实践证明,对于我们这样一个经济欠发达的边疆民族地区来讲,大发展,小困难;小发展,大困难;不发展,最困难。发展仍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前进中的问题必须依靠发展的办法来解决。当前,我区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正处在建设现代化内蒙古、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的关键时期。要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与全国同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把祖国北部边疆这道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归根结底要靠发展。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把守住发展底线作为第一条底线来坚守,强调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决不能让经济增长滑出底线,体现了强烈的发展意识和鲜明的发展导向,既是区情形势要求,也有有利机遇条件。国内外的经验表明,一个地区是可以抓住若干次机遇从而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机遇不可多得,稍纵即逝。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世纪以来,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之所以取得巨大的成就,很大程度上都是抓机遇、抢机遇的结果。由于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机遇,促进了能源和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变,推动了优势特色产业的优化升级和做大做强;抓住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机遇,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加强了与俄罗斯、蒙古的经济技术合作;抓住了国家新世纪之初缓解煤、电等“瓶颈”制约的机遇,充分发挥我区的资源优势和比较优势,能源、原材料工业得到较快发展,为国家发展大局作出了积极贡献;抓住国家实施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战略的机遇,促进了东部地区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所有这些,都曾使我们赢得了先机、争取了主动,有力地促进了我区的平稳较快发展。当前,尽管我区发展面临较大压力和挑战,但总体上“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国际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国内“五化”深入推进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国家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和西部大开发、新一轮东北振兴等战略,深入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若干意见和支持民族地区发展政策,明确支持和林格尔国家级新区建设,支持我区重大基础设施和项目建设,自治区面临多重叠加的发展机遇。只要我们坚定信心,抢抓机遇,扎实工作,就一定能顶住经济下行压力,实现新的更大发展。
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对内对外开放
改革开放是内蒙古实现繁荣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回首自治区70年的伟大征程,每一次重大的改革都给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给事业前进增添强大动力。如在自治区成立初期进行的牧区民主改革,解放了被封建特权所束缚的牧业生产力,扭转了内蒙古畜牧业长期下降的趋势。在改革开放之初,我区在农村较早实行了以“大包干”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牧区率先实行了“草畜双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解放和促进了农村牧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上世纪九十年代,全区持续开展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大学习、大讨论活动,市场化改革不断取得新进展。进入新世纪新阶段,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自治区党委认真贯彻党中央关于深化改革开放的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率先推进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区先行先试的“三项改革”,深化行政管理、国企国资、财税金融、农村牧区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显著增强,大大激发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在开放方面,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积极拓展对外贸易、利用外资和经济技术合作领域,同俄蒙务实合作不断深化,向北开放桥头堡建设迈出重要步伐。不断完善内外联动机制,国内区域協作全面加强。当前,我区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发展进入关键时期,深化改革开放是建设现代化内蒙古的治本之策。我们一定要以更加坚定的决心和勇气全面深化改革,以更加宽广的视野和胸襟全方位扩大对内对外开放,通过大改革、大开放,激发全社会的创造热情,拓展各领域的发展空间,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活力。
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维护和加强民族团结
内蒙古作为我国成立最早的少数民族自治区,具有民族团结的光荣传统,一直以来保持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疆安宁的良好局面。内蒙古70年的成功实践表明,只有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始终坚持和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才能有一个安定发展的良好环境,各民族的生活水平才能得到大幅度提高,各民族的根本利益才能得到充分保障。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时所说的:“没有民族团结,整天乱哄哄的,哪一个民族也过不上好日子。”各民族大团结是自治区各项事业发展进步的基石。我们要始终高举各民族大团结的旗帜,坚持和发扬各民族心连心、手拉手的好传统,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使“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的思想深深扎根各族人民心中,使“模范自治区”的荣誉永放光彩。要精心做好民族工作,高度警惕一切影响民族团结的苗头性问题,使各族人民拧成一股绳,守望相助,共同守卫祖国边疆,共同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巩固发展团结和谐稳定的政治局面。
(作者系内蒙古党校经济学教研部主任,教授)
责任编辑:康红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