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兆斌
[摘要]生活离不开语文,生活处处有语文。语文教学只有密切联系生活,贴近生活,合理挖掘、整合、开发生活资源,才能促进教学生活化、多元化、广阔化。只有引领学生走进生活,走向社会大课堂,架起沟通生活的桥梁,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生活资源;语文;教学;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22001201
生活离不开语文,生活处处有语文。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对话氛围,从而引导学生积极自主地去朗读、去感悟、去探究、去积累、去运用,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心灵共鸣,让学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语文教学的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贴近生活,密切联系生活,只有这样才能架起学习与生活的桥梁,更好地引导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掌握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在实践中学好语文,提高语文素养。
一、挖掘资源,语文课堂生活化
充分挖掘身边资源,让生活走进课堂,让教学贴近生活,让语文课堂生活化,可以使生活更有情趣,课堂更有活力。生活中人们的言谈举止、喜怒笑骂,广告标牌,风景名胜,人情风俗等都是语文课程的资源,有效地挖掘、利用这些资源,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可使语文教学显得更生动活泼。现行教材中有很多富有现代生活气息的优美作品,教学时合理、恰当地和学生的实际生活勾连起来,让学生带着情感去阅读、感悟、理解,容易使学生产生心灵共鸣,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如学习“感受亲情”的文章时,让学生读想结合,学思结合,品读文章,回味生活,利用生活资源,加深理解,借助教材内容,回想亲人的关爱与付出,体会父母的艰辛与难处,感受家庭的温馨与和睦……教师再适当地渲染“煽情”,让学生带着感恩的心去理解、领会和揣摩,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学习“亲近自然”类的作品时,让学生多感受体验,看风听雨,赏花观潮,触摸牛羊鸡兔,品尝瓜果五谷,在日出日落、云卷云舒中感受大自然对人类的恩赐,自然唤起学生保护环境、爱护自然的情愫。这样既联系生活,促进语文的学习,又对学生进行了良好的思想教育,何乐而不为?
二、整合资源,语文生活多元化
语文源自于生活,生活中孕育着语文,语文教学要整合多种资源,构建沟通生活的“大语文”“活语文”。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语文教学要以生活为中心,以教材为例子,大胆取舍教材,整合鲜活的资源,有效利用学生熟知的、喜闻乐见的歌曲、名言、俗语等素材,引导学生多阅读,广积累,活学活用,帮助学生走进活生生的廣阔的语文大世界。在教学同一主题板块的文章时,可将同一话题的古诗文、名家名篇或身边的习作引入课内对比理解,或借助现实事例感染学生。在教学“父母之爱”类的作品时,可用歌颂父亲母亲的歌曲歌词、名人名言及故事去打动、感化学生,增强学习效果。如引入、学唱阎维文的《母亲》、刘和刚的《父亲》《儿行千里》、耿为华的《疼爱妈妈》、张雨的《咱的爸爸妈妈》等歌曲,渲染氛围,让学生进行对比阅读,加深理解,触动学生灵魂,直达学生心灵深处。音乐是美的曲,诗词是妙之文。学习古诗词时,可模仿古人吟唱,沿用现成的古词牌模唱,用现代改编的流行曲调套唱,让学生在歌声中愉快学习,轻松掌握。学习科学小品文时,可通过收集、积累谚语、俗语、成语或名言帮助理解,加深印象。尤其涉及农时、物候、自然的文章,利用老农的话可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三、开发资源,生活语文广阔化
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丰富多彩。语文教学要注重开发资源,使学生“见多识广”,实现生活语文广阔化。如学习有关“春”的文章作品时,让学生读春天之美文,赏春天之美景,抒春天之豪情,感受“一年之计在于春”的责任;让学生读着美文去踏青,唱着歌儿去颂春,带着彩笔去绘春,跟着机器去听春;让学生积累书本的妙词佳句,欣赏校园的书画风景,领略自然的风土人情,感受冰消雪融、柳绿花红中农民的辛勤;让学生了解春的故事,知道春的谚语,懂得春的希冀……以此在生活化的大语文中提高语文能力。
校园是语文生活化的主阵地,它的每一点每一处都应透出育人的文化底蕴,展现出浓郁的人文情怀,充满着思想、智慧和活力。教师应合理开发校内外资源,引导学生随时随地、一点一滴地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利用校园橱窗、专栏、板报张贴书画作品,用不同字体书写经典名句,用校园广播播放经典著作中的精彩语段和优秀歌曲等,让学校的每一个角落散发生活气息,让每个学生感受到蓬勃的朝气、昂扬的志趣,使校园时时充满活力,生活充满情趣。借助各种平台,开展丰富的活动,如古诗词朗诵、演讲、兴趣小组、故事会、作文竞赛等,优化校园的语文环境。
虽然校园是语文生活化的主阵地,但如果将学生拘于校园和书本,学生的学习不会有大的突破。要使学生学得活,用得准,就要合理开发运用资源,开放校园,开放课堂,引领学生走进生活,走向社会大课堂,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运用,用现代思想引导学生,架起沟通生活的桥梁,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责任编辑周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