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伟玉,徐美英,高志虹,邬芳华
(浙江省湖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浙江湖州 313000)
根据多导睡眠图实施针对性睡眠护理在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中的应用
朱伟玉,徐美英,高志虹,邬芳华
(浙江省湖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浙江湖州 313000)
目的 观察根据多导睡眠图实施针对性睡眠护理在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80例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接受针对性睡眠护理干预)40例和对照组(接受一般常规睡眠护理干预)40例,观察时间为4周,通过多导睡眠图对两组患者入院时及4周后整夜的睡眠进程、睡眠结构进行分析比对。通过焦虑自评量表、汉密顿焦虑量表对两组疗效进行比对。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护理后睡眠总时间明显长于治疗护理前,卧床时间、睡后清醒时间、清醒次数、睡眠潜伏期较治疗护理前明显缩短,睡眠效率高于治疗护理前;睡眠结构中浅睡眠比例小于治疗护理前,深睡眠及快速动眼睡眠比例大于治疗护理前,焦虑自评量表、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分下降。干预后上述各项效应指标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根据多导睡眠图的监测结果给予广泛焦虑障碍患者针对性的睡眠护理能尽快改善睡眠,控制患者的焦虑状态。
焦虑障碍;多导睡眠图;睡眠质量;护理
广泛性焦虑障碍是以持续的显著紧张不安伴自主神经功能兴奋和过分警觉为特征的一种疾病,患者常具有感到神经紧张、发抖、肌肉紧张、出汗、心悸、睡眠障碍等特征[1],其发病早期最常见的主诉有睡眠障碍。睡眠对于保持情绪正常,集中注意力以及思维、记忆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多导睡眠图(PSG)是研究人类睡眠特征科学的、客观的手段,可以监测整个夜间睡眠各个阶段的脑电信息,从而用来诊断和记录失眠的类型和严重程度,同时也有助于及时发现睡眠呼吸紊乱和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等疾病。然而运用PSG针对性睡眠护理目前在临床上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中尚未普遍开展,睡眠障碍的及时改善是否能有利于患者焦虑症状的改善也是个未知的问题。因此,本研究小组对本院心身科收治的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进行了分组研究,现报告如下。
1.1 对象 纳入标准:符合《国际疾病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第10版)》(ICD-10) 广泛性焦虑障碍诊断标准,入院时主诉均有睡眠障碍,且愿意接受多导睡眠监测的患者。排除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器质性失眠症、合并躯体疾病,具有精神疾病史及精神疾病家族史者。选取2015年1月至12月在本院治疗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80例,入组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按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入观察组(接受针对性睡眠护理干预)40例、对照组(接受一般常规睡眠护理干预)4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见表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
表1 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护理干预方法
1.2.1 对照组 采取一般常规睡眠护理。安排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睡前避免浓茶或咖啡,避免剧烈运动,避免过分的情绪激动,遵医嘱服用小剂量安眠药等。
1.2.2 观察组 予针对性的睡眠护理。采用多导睡眠监测仪在患者整夜的睡眠过程中连续并同步记录监测各项指标,次日由仪器自动进行数据分析及生成报告,再由专业治疗师人工逐项核实。在一般常规睡眠护理干预基础上,根据PSG结果结合患者失眠主诉,发现患者睡眠障碍类型有:入睡困难、多醒、眠浅、梦多、早醒,白天嗜睡,睡眠节律紊乱,假性失眠,害怕服药一直处于焦虑紧张状态影响睡眠等。对本组所有睡眠障碍的患者,首先采取失眠认知行为治疗,使患者对睡眠周期、失眠、多梦及服药、撤药过程等有充分的认识,消除顾虑;其次告知患者改变睡眠不良习惯,如卧于床上看手机、看杂志等与睡眠无关的各种事情;对于白天嗜睡的患者控制白天卧床时间,午睡遵循午睡三三法则,即午睡30 min,下午3点以前睡;对心烦、易怒等情绪不稳定的患者进行放松训练,下午由责任护士带领做瑜伽,每周4次,每次1 h;睡前由夜班护士在中央声控系统播放睡前松弛疗法诱导睡眠;睡眠节律紊乱的患者根据临床睡眠时间采取光照治疗,改变患者的睡眠节律;打鼾的患者告知取侧卧位,减少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发生。
1.3 效应指标 对80例研究对象于入院时及治疗护理4周后,利用PSG将睡眠进程,包括睡眠总时间、卧床时间、睡后清醒时间、清醒次数、睡眠潜伏期、睡眠效率及睡眠结构中各睡眠分期,包括浅睡眠(N1、N2)、深睡眠(N3)、快速动眼睡眠(REM)所占百分比进行对照分析。分别评价患者入院时、干预2周后和干预4周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SAS量表20项,标准分≥50分为阳性(SAS的20条目中第5、9、13、17、19条为反向计算)。HAMA量表14项,总分超过14分表示肯定有焦虑。SAS、HAMA量表评定员均为精神科医生,对量表熟悉;不同评定员之间进行一致性培训检测,通过标准为Kendall≥0.8。同时评价两组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发生情况,其判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科专业委员会关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严重程度标准[2]。
2.1 护理干预前后两组患者PSG指标比较 见表2。
表2 护理干预前后两组患者PSG指标比较
2.2 两组患者各时间点SAS评分和HAMA评分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各时间点SAS评分和HAMA评分比较
2.3 两组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发生情况 观察组发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1例,对照组发现2例,其中1例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1例为混合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组间比较x2=0.386,P>0.05,提示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合PSG指标及患者主诉不难发现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睡眠障碍的类型是多种形态的,然而目前临床上大多只采取一般常规睡眠护理,未有针对患者睡眠障碍类型进行针对性的睡眠护理,不能从根本上协助患者改善睡眠障碍,对患者的睡眠障碍治疗疗效欠佳,也不利于焦虑症状的及时改善。本研究应用PSG对患者整个夜间睡眠各个阶段的脑电信息进行评价,不仅有助于对患者失眠程度的评价及失眠性质的鉴别诊断,还有助于评价与焦虑有关的睡眠障碍[3]。通过对睡眠进程及睡眠结构的各项指标研究分析,对睡眠整个过程有了科学、客观和全面的认识,从而有利于评估失眠程度和了解睡眠的真实性[4],也有利于医护人员采取针对性的睡眠护理。研究结果表明,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治疗护理后睡眠总时间明显长于入院时,卧床时间、睡后清醒时间、清醒次数、睡眠潜伏期较入院时明显缩短,睡眠效率高于入院时;睡眠结构中各睡眠分期,浅睡眠(N1、N2)比例小于入院时,深睡眠(N3)、REM睡眠比例大于入院时,但接受针对性睡眠护理的观察组患者好于常规睡眠护理的对照组患者。从干预2周后和干预4周后SAS、HAMA量表评分可知,接受针对性睡眠护理的患者,不仅能尽快改善睡眠,还有提高治疗焦虑症的疗效作用。
[1] 张蓉.认知行为疗法对广泛性焦虑障碍的疗效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4,17(7):832-834.
[2]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睡眠呼吸障碍学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诊治指南(2011年修订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2,35(1):9-12.
[3] 游国雄,竺士秀,张可经.失眠与睡眠障碍疾病[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0:58-59.
[4] 黄永涛,覃军,高旭滨,等.唑吡坦改善高原睡眠的效果及其作用机制探讨[J].中国临床研究,2015,10(5):226-227.
朱伟玉(1977-)女,本科,副主任护师,护士长.
2017-03-24
R473.74
A
1671-9875(2017)08-0864-03
10.3969/j.issn.1671-9875.2017.08.017
湖州市科学技术局研究项目,编号:2015GYB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