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莺
【摘要】在素质化教育理念不断深入的大背景下,新时期高职体育课程教学也在面临全面的改革阶段,在让学生各项体育水平得到快速提升的同时,学生实际参与程度与教学质量的提升有着很大的关系,采取怎样的教学手段让课堂教学质量得以有效提升,成为当前高职体育教师所关心的话题。
【关键词】高职体育 教学质量 提高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8-0218-02
体育课程作为高职教育中的一项重要课程,对于学生的身体健康和思想精神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在我国近几年来所不断推行的新课程改革中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由于高职学生正值处于青春期,学生都较为活泼,体育可塑性较强,因此体育教师要针对学生的性格特点来调动起学习积极性,以此来提升教学质量。
一、借助比赛竞技形式来创新体育教学模式
在传统高职体育教学方式上过多的要求学生只掌握基本的跑、跳、投等体育技能,从而忽视了以学生的性格特点为出发点,没有站在学生的基点上进行各项体育技能的锻炼,这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来讲是不利的。因此新时期高职体育课程教学要紧密围绕着课程目标及学生心理特点来进行实际授课。例如:在进行运球练习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的练习情况,适当的加入35m或40m往返运球的训练形式,在进行35m运球往返练习中,教师可以结合本班学生的数量将其分为4组,每组10人,让每组第一名学生站在足球场最外侧的起跑线上,在哨声响起后,组织学生们将球快速的运到足球场另一边的最内侧线上,之后再运返回来。由于在实际的课堂训练上融入比赛竞技的形式,使学生能够在同一起跑线上进行比赛演练,以此来推动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互相超越,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自我能力和快速进步的一个有力平台,学生在竞技环境的带动下,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出拼搏进取的精神,使学生在学习演练中增添了更多的快乐体验,深入挖掘高职生体育潜能,继而切实提高了体育教学质量。
二、积极运用多种教学形式进行体育授课,培养学生体育精神
只有采取耳目一新的教学模式,将学生在课下感兴趣的娱乐形式合理的融入到课上教学之中,为学生营造出轻松、自在的学习环境,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与探究欲望才会被充分的激发出来,有效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在目前高职体育课程教学中,教师在除了进行集体授课外,还要适当的融入一些新颖的教学方法,如小组创编队形、分组教学以及同学生一起实践教学等,并且结合教学内容,积极开展如羽毛球比赛练习、乒乓球男女混合练习比赛以及篮球小组比赛等,在教学中可以积极顺应教学改革步伐,将目前多媒体设备投入使用到课上教学中来,不光让学生进行练习实践,还可以为学生还原实战现场,由此渲染课堂气氛,营造出紧张、刺激的教学环境,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
例如:在学习乒乓球这一课程时,教师在课上讲解完基础性的实际技巧知识后,组织学生观看我国在2016年巴西奥运会乒乓球1/4赛场上,我国和别国选手进行半决赛争夺中的实战赛况视频,并在观看的同时,为学生讲解运动员所采用的推挡、攻球、拉球等技巧,并根据学生目前学习水平在观看完视频后进行具体讲解。通过这种形式的教学,可以让学生在观看比赛视频的同时增加对体育项目的喜爱,提升其体育精神,在对教学内容进行逐一讲解中加深学生印象,使学生对该项体育知识脉络的详细掌握,实现高质量的教学。
三、采用完整教学法进行实际训练教学
完善教学法不用于一般分解教学法,在实践应用教学中,可促使这个教学系统更加的完整,促使各个练习项目中的内在结构及动作连贯性不会因分解教学使其出现割裂,保持统一集中。例如:在投篮练习中,其中所涉及到的蹬地、伸臂及压腕等各项技术若采用分解法进行教学,虽然会让学生动作掌握的标准,但是学生整体练习水平会因每位学生的认知差异导致班级组织练习效果差强人意,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将技巧全部的熟悉了解很困难。而将完善教学法进行采用,学生可以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将篮球课程中投篮技术要领迅速掌握,虽然动作上可以没有分解教学那么规范,但是针对初学者的学生而言,要其将技术要领及方法进行熟练掌握更为重要,学生只有熟悉篮球项目运动方法,才会在实际练习中感知到乐趣所在,继而学生整体训练效果会得到显著增强,教学质量自然而然的就会提升上来。
总之,若想从根本上将体育课程教学质量得以有效提升,首先要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在教学形式上进行创新改革,积极融入游戏竞技及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来激发出学生的参与热情,学生只有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學活动中来,才会对所学习的内容印象深刻,加之教师有策略的进行辅导及培养,学生体育水平才会得以显著提升,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郝森,苏建.对高职院校提高体育课质量方法的探析[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10).
[2]刘洋.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教学质量现状与对策探讨[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3(24):121-121.
[3]李金林.提高高职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措施分析[J].科技展望,2015(17).
课程教育研究·上2017年2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