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道德品质内化生成的前提和基础,需要实践教学的必要支撑。文章首先分析了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价值,重点阐述了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应用途径,最后给出了应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应该注意的问题。结论对促进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用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提升大学生的德育水平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学改革 行动导向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8-0078-02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从国家战略的高度指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在新形势下应当遵循的指导方针与教育理念,是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影响力与实效性的根本保证[2]。高校思想政治课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但受制于高校的经费、场地以及师资力量等诸多因素的限制,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仍以课堂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严重不足。近年来,基于工作过程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作为一种前沿教育理论受到我国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在这一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对传统教育模式的不足进行反思,积极借鉴“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在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方面做出有益探索。
一、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内涵与历史渊源
行动导向教学思想由来已久,最早可以追溯至裴斯泰洛齐的教育心理化主张。这位17世纪最著名的瑞士教育家指出,学习不仅要用脑,还要用心和用手,要注重生产劳动技能对学生的重要影响。著名的捷克教育家,现代教育之父夸美纽斯首次提出了“行动导向”的名词,并指出学生德行的构建需要的是行为而不是文字。
行动导向模式兴起于德国的“双元制”教学改革,依靠理论和专业技能的合力,有效助推了战后德国经济的腾飞,伴随着行动导向教学研究的深入和完善,这一兴起于德国职业教育领域的教学方法,日益受到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而行动导向的教育思想也突破了职业教育的范畴,而在更广泛的教育领域发挥出重要作用[3]。
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兴教学模式,各国学者对其内涵的阐述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文在研究中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将行动导向界定为:行动导向在宏观层面是一种教学领域的战略性指导思想,在中观层面是一种教学的框架或范式;在微观层面则是一种或幾种具体的教学方法或手段的集合。具体而言,也就是综合考虑教学活动的内外部环境因素,以学生为中心,以行动目标为导向,注重知行合一,通过多种教学组织形式的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基础感知、情意培养和行动能力的互动整合,提升教学效果的师生双边活动体系和方法体系。
二、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价值分析
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校处于不断弱化的地位,而教学方法传统单一,缺乏必要的创新,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针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的问题,可以分析获得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价值。
1.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的问题
首先,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校缺乏应有的重视。受到市场经济观念的影响,高校将学生的就业率作为衡量学校教育水平的唯一标准。为了促进学生就业,高校将专业课教育置于突出位置,而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则被削弱甚至忽视。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不能对学生就业产生直接“促进”作用的课程,被不断边缘化,进而降低课程本身的教学效果。
其次,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理论学习和道德实践脱节现象。近年来,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多是按照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进行教学,难以和学生的生活实践结合起来[4]。在教学方法上,思想政治理论课受到场地、时间等诸多条件的限制,教师仍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由于缺乏实践环节的配合,学生很难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连接,可谓事倍功半。
再次,受到高校扩招和经济下行的影响,大学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就业压力。大多数大学生将主要精力放在了能够提升职业技能的专业课程学习上,而忽视了包括道德修养在内的综合素养的培育。另一方面,部分思想政治教师教学方法陈旧、单一,理论和实践脱节,教师也对合堂班教学人数过多、课时量过多疲于应付,导致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缺乏兴趣。
2.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价值
首先,行动导向法能激发学生在行动过程中的思考意识,养成思考习惯。大学生正处于心智发育的关键时期,已经初步形成了价值观和人生观,但是又不够成熟和稳定。面对经济社会飞速发展和道德精神滑坡的背景下急剧变化的社会思潮,极易迷失方向。如果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则可以通过对学生身边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明辨是非,在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的同时还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其次,行动导向法有助于思想政治教师创新教学方法。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活动中并没有固定方法可循,需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灵活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行动导向教学法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以“行动”为教学的核心载体,实现教、学、做、思、意、行的一体化,在实践中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知识,而教师则可以通过教学实践体会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更深层的内涵,不断进行教学方法创新,为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服务。
最后,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实施有助促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深入。将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引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助于大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构建一种实践学习平台,提高学生运用思想政治理论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以指导学生的德育实践,促进德育理论的内化。
三、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应用途径
华东师范大学许瑞芳副教授在“学习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专题研讨会”上以“道”与“术”之间的辩证法思考反思了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在知识传授和方式上,存在过于依赖道德知识、政治知识而难以见诸于行动的知识化倾向[5]。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之间存在一定的张力。两者的有机结合必然可以大幅提升教学的实效性。当然,将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用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仍需要在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教学流程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适应性调整。
1.以学生为基础,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与整合,切实推进专题化教学
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源于职业技术教育,强调以任务为载体展开教学活动,这必然要求教學内容具有极强的操作性[6]。因此,要将行动导向教学模式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就需要以现行理论教材为依据,以问题和任务导向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规划和整合,提高教学内容的操作性。
上述整合教学内容的方式,本质上是以行动导向教学思想为指导,寻求一个有效的突破口,以便走进理论教材的核心,然后结合学生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凸显教材的思想内核。具体而言,思想政治理论是抽象的和高深的,要调动学生的兴趣,展开学习行动,就需要通过具体的问题,特别是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作为切入点,通过师生交流和探讨,理清理论问题的意义和价值。显然,如果问题本身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则很难达到上述目的,这一点有必要在教学中予以足够重视。因此,在整合教学内容时,必须要综合学科目标、教学要点以及学生的实际需求,以学生的关注点和需求点构建教学内容。
2.创新教学设计,强化理论建构和实践教学的结合
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从微观上讲是一系列教学方法的集合,例如引导解问法、头脑风暴法、项目教学法、情景创设法等等[7]。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可以以这些教学方法为手段,将整合后的教学内容设计成具有操作性的教学活动。
在行动导向教学理念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需要以学生行为活动的形式展开,这种教学形式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但是这并不是要忽视学生理论能力的建构。与之相反,在行为导向教学模式下,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学习被融入了活动过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获得,而不是传统教学模式下由教师进行“强制性”的灌输。为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设计时,不能为了实践而实践,应该重视思想政治理论的渗透,并进行精心设计和选择,使学生通过活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理论建构,此外,在进行活动设计时,理论主题要明确,要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可拓展性,有利于学生深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个性化创新。
3.明确活动环节,加强教师引导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任何教学模式的实施都需要广大学生的领会和配合,否则就会沦为一纸空谈。对大学生而言,将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引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一个陌生的领域,要在极为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充分开展此种教学模式并取得成功,显然需要学生对相关规则的了解和遵守。因此,思想政治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之前,要对即将进行的各个教学环节进行简要介绍,使参与活动的学生熟悉相关流程和参与方式。
在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突发情况,这些突发事故或意外因素会影响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因此,思想政治教师必须要具备优秀的课堂教学素养,能够以适当的方式处理课堂上出现的任何突发状况,特别是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过程中面临的障碍,必要时要根据现场情况,对教学预设进行修改。
4.展开评价交流,强化激励机制
评价交流和成果展示是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关键环节,学生在这一环节的任务是将自己或小组的研究成果向其他学生进行展示或报告。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好学生个体或小组之间的评价,使学生的思想认识在评价交流的基础上得到升华。另一方面,学生通过评价交流环节,可以重新审视自己的探究过程和成果,发现自己的自主合作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最终完善自己的探究学习方式。
通过评价交流环节,不仅学生自身在知识建构方面获得进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也得以完善考评机制,构建出动态化、多维度的考核评价体系。教师可以将每次活动评价纳入整体评价之中,提高整体评价的说服力。对每次活动评价而言,都要建立在以下两个维度之上:一是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相互结合,提高评价成绩的可信度;二是将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相结合,既突出合作价值,又肯定个人作用。
四、应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需要注意的问题
1.任务设计要科学
教学任务设计是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核心,任务设计是否科学、合理决定着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成功。在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法时,教师首先要对任务进行精心设计,要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育,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具体而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本身要达到的最终目的,只有明确了教学目标,教学才有明确的方向。任务设计必须要围绕教学目标,而不能有所偏离。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而言,教学目标并不是单一的理论知识建构目标,一般可以分解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因此,教师在进行任务设计时要针对分解的小目标设计不同的小任务,通过小任务的完成最终达到总目标的实现。其次,大学生是思维敏捷的群体,每个大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特点和思维方式。因此,思想政治教师在进行教学任务设计时,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化特征,尽量契合学生的实际需求。最后,任务设计太难,容易打击学生的探索欲望和信心,太易,则没有挑战性,不利于调动学生的探索兴趣。因此,任务设计难度要适中,学生通过一定的努力,在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合作下,最终解决遇到的问题。
2.教学方法要适当
前文提到,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是一系列教学方法的集合。但是,将行动导向法引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是不是将所有的教学方法都融入每一节课。假如每节课学生都要完成一个项目,都要扮演角色,都要参与课堂辩论,那么学生一定会深感疲惫,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兴趣和耐心。另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上的部分内容属于理论性极强的内容,仍然需要教师进行深入浅出的详细讲解。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结合教学实际,灵活选用教学方法,同时还要注意适时、适度,不能为了改革而改革,更不能将这些教学方法进行简单的堆砌。
3.教学总结要完整
在应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时,教师出于设计任务或项目的需要,而将教材中的某个问题进行设计,如此而来,原本完整、系统的知识体系就会被分解成诸多细小的知识点,这也是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负面作用之一。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学生认真完成了某个项目,也仅能深入理解和掌握对应的知识点,而不能从整体性的视角完成知识的建构。为解决上述问题,教师应该积极做好总结工作,在完成一个项目后,教师要及时进行总结点评,既要指出优点,又要明确不足,让学生在保持信心的同时又能看到进步的空间和方向。此外,教师要结合点评,将本章节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回顾,整合那些原本零散的知识点,使学生对知识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形成完整、清晰的思路和框架,同时也有助于教师做好课堂教学反思,为更好地改进做好及时调整。
4.师生关系要平等
在行动导向模式下,教师不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而是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引领者和促进者。教师的作用不仅体现在“教”,还体现在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因此,教师应该走下讲台,到学生中去,与他们平等地交流和对话,发现学生在合作探究时的问题及难点,以便在教学总结时有针对性地答疑解惑。另一方面,行动导向教学理念强调学生本位,在教学中,思想政治教师首先应该积极了解学生,并根据学生的特点处理教材,设计教学任务,只有如此,才能提高教学活动的针对性。
总之,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在我国已有近三十年的研究历史,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均证明该教学模式适合我国的职业教育改革需要,并且在职业教育中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成果,如工学结合的特点便是职业教育教学中培养技术型人才的关键。本文认为,将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用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也完全符合高校教学改革的要求,可以将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建构者,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質,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政治理论水平。笔者希望通过探索研究,能将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真正引入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领域,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让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模式有新的创新变化,更重要的是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才是最为关键的。
参考文献:
[1]记者张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001.
[2]郑永廷.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若干思考——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思想理论教育,2017,01:4-9.
[3]刘政虹.谈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中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J].大学教育,2012,05:106+78.
[4]杨娇珍.论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在高校德育课教学中的应用[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05:59-62+110.
[5]叶方兴.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学习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专题研讨会”会议综述[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7,01:63-65.
[6]陈艳,姚月.“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研究[J].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4:47-49.
[7]张辉.基于“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法[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16:29-30.
作者简介:
朱晓瑾(1980.9- ),女,汉族,新疆昌吉人,新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博士, 新疆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理论宣教科副科长,讲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
课程教育研究·上2017年2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