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继
【摘要】伴随着我国社会的迅速发展和家庭结构关系的变化,工作、生活上的压力越来越大,人们对于健康的理解不再是身体上的健康了,更多的是心理上的健康,现在当今社会上大家最为关注的则是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的问题。家庭是儿童对于社会接触的首要场所,那么家庭关系(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对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也是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本文将通过家庭关系来探析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
【关键词】家庭关系 流动儿童 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8-0207-01
由于社会的发展进步,导致了流动儿童的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比如自卑、自闭、多动等心理问题。很多调查结果表明,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仅与学校、社会等因素有关系,家庭因素也是极其重要的一个因素。那么家庭关系则是对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在不良的家庭关系下,会导致儿童出现消极的行为举止,严重的话还可能发生攻击性行为。因此,本文对家庭关系和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的关系做了进一步的客观解读。
一、解读家庭关系
家庭关系那就是家庭成员根据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在共同的生活之中的相互联系。其中《婚姻法》就有说过:“家庭关系是指家庭成员之间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在我国,家庭关系主要有三个方面,分别是夫妻关系、父母子女关系以及其他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目前我国最主要的家庭關系主要是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这是如今最为普遍存在的关系。
二、家庭关系的基本特征
家庭是儿童人生成长的第一个摇篮,家长则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从社会的角度看,家庭关系具有的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家庭关系是由婚姻和血缘建立起来的。其次是家庭关系中的成员之间有着强烈的感情联系,是一种初级的关系。第三是家庭关系体现了家庭成员之间的特殊关系。第四是家庭关系由于存在在水平与垂直的关系,所以在交往方向与选择之上有双重趋向。第五是家庭关系具有规范化程度的正式社会关系。 三、流动儿童心理问题反映了家庭关系的裂缝
流动儿童现常见的心理问题在学习方面主要有:多动、注意力不集中、书写和阅读不会、不会计算;在性格与情绪方面主要有:胆小、爱哭、怕黑、粘人;在自控能力方面:自觉性差、管不住自己;在人际交往方面:不合群、孤僻等。那么这些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是由于家庭关系而产生的,那么有哪些不好的家庭关系会产生这样的心理健康问题呢?就目前来看主要有四个方面,分别是父母婚姻关系的不和谐;隔代养育者之间的教育缺乏;父母家庭角色的缺失或者替代;父母教育教养方式的极端。
四、创建适合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的家庭关系
家庭结构、家庭关系中的父母关系以及父母的教养方式等都对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有着很大的影响。在和谐的家庭关系中成长的儿童,他们对待生活的态度必定是积极乐观的,对人热情的并且人际交往关系良好;而对于家庭关系不和谐的儿童来说则是一种消极的态度,缺乏安全感和充满攻击性的。为了是流动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这时候就需要我们的家庭努力的给孩子创建一个适合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的家庭关系。
首先,要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所谓和谐的家庭关系就是家庭成员之间相处融洽、充满乐趣,家庭成员之间互相尊重,互相信任。家长热爱生活和学习,这样就可以使孩子受到这种氛围的影响,让这个家庭充满乐趣。父母要用正确的教育方式去教育孩子,随时随地的和孩子进行交流,关心孩子的生活与学习,这样是可以让孩子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其次,发挥父母的榜样作用。因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举一动无形之中会影响着孩子的表现及反应。所以父母之间要相互的理解和尊重,养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少一些物质上的需求满足。第三,要对流动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要给孩子自信,由于自信是儿童身心健康的一个衡量标准,所以要鼓励孩子树立信心,使孩子形成正确的人格。并且在生活之中父母要给孩子一份理智的爱,由于现在大多数的孩子都是独身子女,父母对孩子的爱也是过于的宠溺,导致孩子个个都是小祖宗,什么事都不会做也不愿去做,所以父母要让孩子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
五、小结
本文对家庭关系进行了解读,主要是夫妻关系、父母子女关系以及其他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也对家庭关系的基本特征进行描述,进而根据前面所描述的基本特征探析了家庭关系对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由于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第一所学校,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并且不同类型的家庭关系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影响也是不同的,因此我们在面对家庭关系对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时要提起十二分的精神。就是因为家庭关系是对于流动儿童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因素,所以我们就应该从最根源入手,也就是从家庭关系入手,最为重要的就是为流动儿童创建一个和谐的家庭关系,给流动儿童一个健康的家庭成长环境。
参考文献:
[1]史浩杰;对《流动儿童社会化后果及其原因的探析》[J];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2]陆桂芝;流动人口家庭环境特点及其对子女心理健康的影响[M];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3]许丽芬;流动儿童社会适应的研究:现状、问题及解决方法[J];心理科学;2009年01期
课程教育研究·上2017年2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