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标
【摘要】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当具备的、能够促进个人今后学习和终身发展的必备品质和关键能力。在初中教学中提倡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颠覆了传统“唯分数论”的教育模式,真正将学生摆在教育教学的中心位置,除了要求学生掌握教材上的内容外,更关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知识应用能力等多方面的发展,进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因此,教师要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迎合新形势下教育教学工作的要求。
【关键词】数学课堂 核心素养 基本内涵 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8-0149-02
引言:2016年9月份,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在北师大举行,会上明确了核心素养的总体框架和落实途径,为下一步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提出了明确的指导。而怎样将这一要求落实到数学教学中,成为教师必须要考虑的问题。文章首先对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进行了概述,随后在分析培养学生核心素养重要性的基础上,就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核心素养的培养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
1.文化基础
掌握扎实的学科文化基础,既是对学生学习的基本要求,也是培养学生其他核心素养的前提基础。以初中数学为例,学生首先要通过课堂学习,对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包括定理、公式等)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然后才能以此为基础,逐步树立起具有个性特点的学习方法,进而实现数学学习效率的提升和进行自主学习。
2.自主发展
自主学习能力是当代教育对学生提出的又一基本要求,这样学生就可以利用课堂之外的时间,实现自我知识的拓展。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发展一方面是表现在能够根据教师布置的教学任务,通过自我约束和有效管理,保质保量的完成课后作业和教学任务;另一方面,数学与日常生活也有密切联系,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生活问题,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自主发展是对以往“灌输式”教育模式的彻底否定,它能够营造活泼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对于挖掘学生潜力、提高合作意识、培养数学逻辑起到了积极帮助。
3.社会参与
通过社会参与,能够让学生通过利用所学知识指导实践,使学生意识到数学知识的实际价值,并利用这一机会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兼顾理论教学和知识应用,协调好课堂教育和社会参与两者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社会参与的过程中发现问题、面对问题、解决问题,并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提高知识应用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二、数学课堂教学中培育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1.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
在以往的数学课堂上,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师在讲解完教材中的例题后,要求学生进行大量的习题训练,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现代素质教育提倡促进学生各项能力的协调发展,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坚持“过程与结果并重、理论与实践融合”的原则,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综合能力的提升提供支持和帮助。以初中数学为例,根据《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够在全面把握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掌握一定的知识应用能力。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也正是契合了《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中的相关要求,符合教育改革的客观需要。
2.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培养思想独立、全面发展的学生,是当前教育形势下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学生的全面发展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其一是学生素质的综合发展,即除了学习外,还要求学生拥有健全的人格、独立的思维和健康的体魄等;其二是学生各个学科要均衡发展,避免出现“偏科”现象。通过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中心,教师时刻关注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并及时给予解答,从而实现了学生整体学习水平的提升,防止个别学生“掉队”。
三、培育核心素养应避免的误区
作为一项教学新要求,部分教师在落实核心素养培养时不可避免会遇到许多问题,甚至存在一些教学误区,影响了培养核心素养的实际成效。通过总结以往的教学经验,其中较为常见的误区主要有两种。
1.将数学素养等同于数学技能
从应用上来看,数学技能仅对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起到了一定帮助,而数学素养的养成,则为学生跨学科的学习和在实际生活中提供了多种便利。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将数学素养和数学技能的概念混淆,未能充分分清两者在本质内涵上的区别,从而导致课堂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得不到创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也就难以贯彻落实。除此之外,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安排学生进行“题海训练”,还会导致学生形成固化思维,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学习兴趣受到限制,与核心素养的培育要求截然相反。
2.过分注重数学文化背景
部分教师在开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培育时,由于没有掌握核心素养培养的实质,导致教学工作存在形式化问题,过分注重数学文化背景。例如,在备课阶段,教师根据个人主观判断挑选教材内容,认为有些教学内容适合培育核心素养,而有些教学内容则由于“不适合”而被删减。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还是由于这部分教师没有意识到数学素养的宽泛性,教育观念受到了一定的局限。教师过分注重数学文化背景,反而限制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
四、数学课堂教学中培育核心素养的具体措施
1.激发学习兴趣,创设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是指教师通过多种手段,所营造一种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的良好课堂氛围。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应当注重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同时又要有侧重点的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现阶段,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有着广泛应用,加上初中生对于多媒体有较大的兴趣,因此教师可以以此为着手点,创设教学情境。
2.明确教学目标,鼓励学生提问
为了在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培养,教师既要主动革新课堂教学方法,实现师生角色互换,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有层次的教学目标。教师应当理性看待学生学习成绩的差异,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教学目标。例如,对于学习成绩较好,基础知识掌握牢固的学生,教学目标应当定位于学生探究能力的提升,在本节课内容讲解完毕后,教师可以安排一些趣味性的探究题目,挖掘这部分学生的潜力;对于学习成绩中等,基础知识掌握一般的学生,教学目标应当定位于学生基本能力的提升,可以做一些课后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拔高;对于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教学目标则以掌握基本内容为主,学生可以反复钻研例题,“吃透”基本知识。教师要主动转变教学主体关系,充分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人翁”地位,鼓励学生对学习中遇到的难点和问题进行发问。这些问题很有可能是学生遇到的共性问题,教师通过对问题讲解,解决学生疑问,从而实现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3.小组合作学习,培育数学意识
教师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可以实现小组成员之间的优势互补,即便是面对具有一定难度的数学知识,也能够通过小组讨论,找出问题的解决办法,不仅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并且在讨论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交际能力。
结语:数学作为初中的一门基础性学科,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激发学生探究兴趣等方面具备天然优势,教师应当充分利用数学课堂教学机会,熟练掌握核心素养培养方法,以日常教學为载体,潜移默化的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为学生今后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和全面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符钦荥.统计课堂也能绚丽无比——对《用样本的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教学的一点思考[J].中学数学研究.
[2]刘晓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课堂表达——严冰老师《平面图形的密铺》教学赏析[J].教育科学论坛.
课程教育研究·上2017年2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