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恋爱观新特点及成因研究

2017-08-29 06:14张凤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35期
关键词:新特点大学生

张凤

摘要:近期,某地高校连续发生大学生因恋爱情感问题引发的伤害事件,暴露出当前高校大学生校园恋爱观的新特点和新变化。因此,全面总结大学生校园恋爱观的新变化和新特点,深入分析影响大学生校园恋爱观和恋爱行为的因素,探讨大学生校园恋爱观教育引导的有效方法,已经成为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现实而紧迫的任务。

关键词:大学生;校园恋爱观;恋爱行为;新特点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35-0068-02

一、案例回顾

案例一:某高校大四女生,在校外从事家教工作,与学生家长发展成为恋人关系,后因该女生家长极力反对而欲分手,被男友刺死在学校校园。案例二:某高校大一女生进入大学后结识了新男友,但同时未与原高中同学男友明确分手,被原男友刺死在校园附近。

二、当前大学生校园恋爱观和恋爱行为的新特点

1.自由性。(1)恋爱对象选择自由。当前大学生对于自己所交往的人员对象选择比较自由,或是同学、学校的师长,或是社会上的人士,甚至是已婚人士。就像案例一中所阐述的那样,无所谓身份的对等,选择已婚人士作为交往对象在当前的大学生中也时有发生,而这种关系更容易引发纠纷甚至导致悲剧。这都是对恋爱对象的自由选择,甚至可以说是随意地选择所造成的不良后果。(2)恋爱关系处理的自由。有的大学生对于恋爱关系的问题也较随意,并不讲究责任与义务。同时和两个或者多个对象保持关系,并且对于这样关系的处理也很随意。就像案例二中所谈到的,前一个还没有完全处理完,后一个就已经开始了,对于关系的处理不能够妥善及时地完成,最终酿成悲剧。

2.盲目性。与20世纪八九十年代相比,当代大学生恋爱普及率高且呈明显的低龄化倾向。恋爱行为低龄化导致恋爱动机的盲目,据调查显示,80%以上恋爱中的学生往往在自己的心理、能力等各方面尚未做好充分准备的情况下,不经慎重考虑,“遇上了就爱”,“闪电式”地进入到恋爱状态;近50%的大学生恋爱是为了弥补内心的空虚和孤独,并且有明显的从众心理;近10%的学生恋爱是因为“看到别的同学都恋爱了”,自己也得恋爱,否则显得没有魅力或不正常;还有近2%的学生同时和几位异性同学保持多角恋爱关系或关系模糊。其动机也比较复杂,有的是为了显示个人魅力,有的是难以区分友情与爱情。恋爱动机的盲目性导致交往双方缺乏充分地了解,极易引起恋爱矛盾和恋爱冲突,甚至酿成爱情悲剧。

3.短暂性。恋爱的盲目会导致恋爱的短暂。“闪电式恋爱”必然导致“闪电式失恋”。校园恋人常常会因为思想、性格、志向、兴趣不合或一方移情别恋而发生矛盾和纠纷,甚至导致分手。面对恋爱纠纷,大部分大学生能理智对待,但也有一些学生在恋爱中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投入太多,对恋爱对象过分依赖,一旦恋爱受挫,往往会情绪失控。当前各大校园频频发生的暴力事件、自杀事件有相当一部分都与此有关。

综合以上几点特征,我们不难看出当前部分大学生的校园恋爱观还不够成熟。当代大学生校园恋爱观总体上呈现多元化价值取向的特征,由传统保守的校园恋爱观逐渐向开放的校园恋爱观发展趋势明显。在恋爱动机、择偶标准、婚前性行为、恋爱结果的态度上存在着明显的矛盾和冲突,这就使得大学校园频繁发生因感情纠葛而伤人致死的事故。

三、影响大学生校园恋爱观新变化的原因

1.家庭因素。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常言道,有其父必有其子,可见家庭对于子女的影响有多深远。同样,对于建立大学生正确健康的校园恋爱观,家庭因素也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个人因素。就大学生而言,已初步形成了价值观、人生观、校园恋爱观,为人处世都有自身的看法和做法。而这也就导致了一系列问题的产生。从时期来看,大学生正处在由青春期向成人期过渡的一个关键时期,容易冲动。有些学生在与异性的交往中不能准确地区分友情与爱情,容易造成误会,从而给双方都带来烦恼。有的学生把爱情放在人生的最高地位,奉行爱情至上主义,沉湎于感情的缠绵之中,从而影响到学习,进而影响到自己的前途,甚至是酿成悲剧,这也从另一个侧面体现了大学生校园恋爱观的盲目性。

3.社会因素。价值判断的多元性和行为观念的多元化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以往的恋爱价值评判体系和恋爱行为的相对稳定性。大学校园是社会多元化的集中体现,大学生的思想观念集中地体现了社会主流价值观念的发展方向。同时,大学校园又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又同化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社会发展的客观因素对当代大学生恋爱选择的影响趋于淡然化,这是恋爱观念相对开放的表现。首先,大家的包容力变强了,不会像以前一样对“姐弟恋”、“师生恋”无法接受;其次,排斥性减小,不会因对方学历的高低而影响恋爱对象的选择。

4.情感因素。每个人的决定都受到自身主观情感的左右,即使是知道有些事情要从客观的角度处理,但是难免会受到情感支配,所以个人的决定或多或少都受其影响。而情感又是一种感性的主观因素,所以它的机动性很大。大学生曾经的情感经历或是身边的好友、亲属、家长的情感历程都会对其产生一种主观上的影响性和倾向性。

四、大学生校园恋爱观教育引导对策研究

婚姻和恋爱是人一生中要经历的重要部分。大学生是时代的领路人,是祖国的栋梁,他们的校园恋爱观不仅折射出大学生对人生观、价值观、恋爱观的把握和体现,而且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预示着中国未来社会婚姻家庭的发展趋势。并且,恋爱、婚姻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工作密切相关,正確教育引导大学生的校园恋爱观是大学生身心健康和成长的现实需要。

1.人生观的明确。首先,引导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在对大学生授予专业知识的同时,进行思想和心理上的教育,更应该侧重大学生思想、心理、情感等方面的建设,而不是只关注学业成绩。人生观是一个人的思想、心理、情感等集中的体现,正确的人生观会使大学生在面对人生抉择时做出理智的判断。

2.价值观的选择。人们在对恋爱对象的选择问题上则体现出了人们的价值观。价值观的选择决定着看待问题的角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辨是非,建立正确的道德标准。有了这些作为前提,大学生在选择的时候就有了尺度和标准。

3.恋爱观的把握。丰富校园恋爱观教育内容是大学生恋爱观教育引导对策研究的中心问题。校园恋爱观的教育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大学生思想,能够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恋爱责任意识,树立恋爱道德教育与恋爱艺术教育并重的意识,从而加强校园恋爱观的教育。从根本上将大学生引导到正确的恋爱观上,宣扬积极的正方向的例子,在根源上减少校园情感惨剧。

恋爱、婚姻作为一种人际交往方式,既要受平等、忠诚、尊重、负责等基本道德的约束,又必须掌握人际交往的艺术。之所以校园恋情会演变成校园暴力,很大原因在于有些大学生不能够正确选择适合自己的恋爱对象、不善于表达爱情、不能理智的对待失恋。国外一些大学包括中学对学生的恋爱教育非常细致,小到约会的地点选择、约会时的着装都有指导。这种细致入微、简单实用的恋爱艺术指导值得我们借鉴。同时,作为自我完善的主体,当代大学生应该明确认真地肩负起自身校园恋爱观的养成工作。在看待问题时要辩证思考、明辨是非,形成正确的价值评判标准;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以理性的态度对待身边的人和事;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培养高尚的情操和志趣,在看待恋爱问题上形成正确、积极向上的态度。

4.校园以及学校教育所起到的导向性。校园环境的熏陶影响,学校教育的引导,这些都是能够给大学生起到导向性的。拓展校园恋爱观教育的渠道,普及型教育与个体化教育并行,思想教育与心理教育并重,这些举措都是学校应该重点加强和侧重的,并且学校应相应的改进恋爱教育形式,普及恋爱常识、恋爱道德、恋爱法律责任,培养健康向上的校园恋爱观,这其中又包含安全、健康、文明教育等。同时,学校还可以针对个人深入开展个性化指导,毕竟恋爱问题涉及到个人隐私,每个人面临的具体问题、具体情况各有不同,应该“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个别学生的特殊问题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此外,学校还可以举办各种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来充实大学生的课余生活。通过各种活动同时进行教育,这样既能够娱乐大众,又起到了教育引导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戴金祥.切实加强大学生恋爱观的教育和引导[J].江漢石油学院学报,2002,(2):11-13.

[2]惠慧.大学生恋爱新探[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1,(3):85-88.

猜你喜欢
新特点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新媒体环境下的主持传播格局演变
电视新闻播音语言的新样式和新特点
基于田径发展新特点的中学业余田径训练研究
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对外党际交流的新特点
现代女装设计中图案应用的新特点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