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娜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及推广,我们语文的教学在各方面都取得可喜的變化,于是,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何明显地提高教学成绩,就成了教师一直探索的问题。我国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任何功课,最终的目的都是在于达到不需要教。”的确,学生如果能够进入这样一种境界——自己去探索,去辨析、去历练,从而通过自己熟练的能力获得正确的知识,那不就是不需要教了吗?那么,教师如果能从预习入手,引导学生的预习方法,做到生与生配合,师与生配合,持之以恒,相信必定能够叩开高效课堂的大门,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课前预习;传统;灵活;合作探究
科学的预习方法,既是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学生学习主动性自由发挥的好渠道。就如某篇课文涉及很多字词,而每个学生的盲点不尽相同,那么预习时就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感兴趣的部分或缺失的部分进行自主学习,这样在预习中部分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先“跑”起来,甚至带动全部同学一齐前进。如果学生课前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课堂上就带足了参与的资本和学习的乐趣,自然而然就达到高效课堂的目的。在实施预习的过程中,我班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自学能力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学科成绩在年级中也较突出。经过不断的探索、尝试和改进,我主要围绕以下几个预习方法。
一、激发兴趣法
好奇心具有为世人打开自我认知和理解世界之门的“万能之力”。我记得爱因斯坦说过:“我内心深信科学探索的发展主要在于满足对知识的渴望。”而我们也知道每一个孩子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那么,我们教师布置预习作业就要尽可能地满足各类学生的需求,既能够满足大多数学生的基本需求,又能满足一部分学生的拓展欲望,还能让一部分学生提出有难度的问题,在课堂上有目的地学习。这样就能够让每一个学生在预习中找到自己的需求,这也是预习作业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如学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课文,我除了提出一些基本的预习任务之外,还要求学生了解鲁迅先生个人资料和鲁迅先生逝世前后的资料和视频,让学生了解课文的时代背景,甚至可以让一部分学生去搜集其他作家写悼念鲁迅先生的文章……我觉得布置这样个性化和多样化的预习作业,这样就能够让孩子们带着不同的目的、不同的准备走进课堂;这样他们就可以在课堂中形成资源共享、智慧碰擦,在轻松的交流中他们也进行学习上的取长补短,自然而然就达到了相得益彰的教学目的。
二、培养能力法
老师如何培养学生预习能力,是学生的预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因为具备夯实的预习能力是学生真正获得自主学习的“筹码”,这也是预习作业要解决的根本问题。
(一)提高独立理解能力
运用传统的查字典或查词典的方法,让学生自主完成学生的基本任务——对字义或词义的理解。老师利用每课的生字新词,让学生根据生字的不同意思扩词。如学习《北京的春节》一课中的生字“熬”,我可以让学生借助字典查查这个字的意思。“熬”,有久煮的意思,可以组词——“熬粥,熬药”:有忍受的意思,耐苦支持,可以组词——“煎熬,熬夜,熬炼”……也可以让学生利用字典或词典了解关键词的意思。如“张灯结彩”的“张”是什么意思?“焕然一新”的“焕”是什么意思?……通过让学生自己独立利用字典或词典,在自主查阅的过程中学生就如独立探险,这样在探险的路上总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而独立的理解能力也在自己的寻寻觅觅中有了喜人的提高。
(二)提高文本鉴赏能力
如何提高学生的文本鉴赏能力,除了老师课堂上的精雕细琢,巧拨妙领,更需要学生课前的慧眼识珠。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我就设置这样灵活自由的预习作业——你最喜欢课文中哪几个词?哪几句话?哪个人或物?为什么?这样的预习作业自然就不断促使学生进行独立去思考、去尝试,并在多次的思考和尝试过程中也学会了如何去品味文本内容、如何去赏析文本语言。每接一届新生,一般通过半个学期的训练,我班许多学生有了自己喜欢的预习风格:有的喜欢含蓄的文章,有的喜欢精炼的佳作,有的喜欢通俗易懂的……通过长期的预习鉴赏,我班学生的语言文字鉴赏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有了可喜的提高,他们还逐渐形成独具一格的语言风格,写作水平也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
(三)提高语言概括能力
怎样看出孩子们语文素养的提高呢?概括能力就是很好的体现。在平时的课堂上,全班同学的思考往往被几个概括能力强的学生所替代,很多老师往往因为急于完成教学任务而忽视大多数学生共同锻炼的机会。因此,我认为在布置预习作业的过程中,老师可以设计形式多样的概括练习,让更多的孩子参与进来。如学习《藏戏》一课,我让学生根据问题——“藏戏是怎样形成的,它有什么特色?”如学习《怀念母亲》一课,我就提出“文中的作者怎样怀念两位母亲?他的感情怎样?”让学生在文中找一找,找出关键的词语和语句,在哪个段落中,自己用特殊符号画出来。再如学习《詹天佑》一课,我就提出“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课文可以分几部分?表达了怎样的人物品质?”……通过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课文,提前厘清文章思路。预习的过程就如蜜蜂采蜜,在偌大的百花园中,小蜜蜂们在自己的辛勤耕耘中收获了香甜可口的蜂蜜——孩子们日益提高的概括能力。
三、设场子,才能展示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标所倡导的学习方式。写预习小日记,是一种很好的尝试。这种预习要求可以是单独一人,也可以是小组合作,因为不受人员限制,所以就更受学生欢迎。它既能够激发学生的预习热情,提高有效的学习能力,更能够卓有成效地养成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那么,预习日记怎样写?我布置的这一项预习作业也是比较灵活,你或你们写预习作业的时候,只要围绕你们预习的课文就好,可以随心所欲——或是介绍自己怎样读通课文;或是介绍自己收获的好词佳句;或是给文章的主人公写一封信;或是在预习过程中得到的收获;或是对文中可能不足之处发出质疑……
我在所教学生中连续实行了多年的预习小日记,当然自己会“苦”了点,但是苦中有乐!因为我发现只要老师们善于花心思给孩子们设下一个个“小圈套”,孩子们就会心甘情愿地“跳进来”。哈哈,不是有句话说“好老师和好父母都是骗子”嘛!我愿意快乐地牵着他们的手走进一个个充满神秘感的大门,里面是千年的佳作或是充满“时代感”的“潮”文,孩子们都能够挖掘得令我出其不意的“奇珍异宝”!这样,孩子们找喜欢的写,找喜欢的读,再把有趣的发现带到课堂上来分享。有了孩子们充分的预习,我的课堂就充满了吸引力,充满了激情,也洋溢着每个辛勤小农人在品尝收获时幸福的浓浓的味道!当然,孩子们学习的最佳状态也就找到了。
总之,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需要持之以恒的态度,只有习惯真正的养成,才能实际去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什么样的预习作业才能让学生保存热情和恒心去坚持?当然,这份预习作业一定是开放的,是可以共享的,更是孩子们快乐去完成的。除了可以跟老师分享,更可以让班里其他同学了解自己的预习成果,还可以共同收集有效的预习“珍宝”,作为今后的学习的经历和宝贵资料的积累。我相信,孩子们在传统的预习方法中结合灵活的预习方法,又紧紧参透合作探究法,那么,我们就如有了冲向的高效课堂的助推器。
参考文献:
[1]陈丽华.《语文课前预习作业设计的策略探析》[D].教育教学论坛,2014年21期
[2]施奕.《高年级语文自主性预习作业的有效设计》[J].北大国培网站,2012.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