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昕+冯兴杰+韩雁
摘要:本文从校企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的解决办法入手,系统地分析了目前的困难及其原因,阐述了校企联合人才培养实施过程中学校和企业在思想和行动上需采取的策略和保障手段,重點介绍了基于我校实际的探索性实践。
关键词:卓越计划;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实施方案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32-0137-03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是教育部为使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规格适应并满足国家经济发展转型对工程人才要求而专门提出的高等教育重大改革计划。教育部为指导实施高校的改革和建设,制定了关于实施“卓越计划”的若干意见、“卓越计划”通用标准、“卓越计划”实施工作评价方案、“卓越计划”专门要求、加强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的若干建议等纲领性文件。
“卓越计划”旨在培养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核心是采用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模式,使毕业生满足行业企业需求。企业的深度参与是“卓越计划”目标实现的关键。首先,行业企业对卓越工程师应具备的各种要素和指标最有发言权,行业企业站在自身发展需求的角度,对优秀工程师应该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视野、人格等的要求和标准最客观;其次,企业先进的技术和设备,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实际的项目和产品是培养工程人才最宝贵的教学资源;最后,一名具备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准雇员只有在真实复杂的工程生产环境中历练并检验才能尽早成为真正的卓越工程师。
目前基于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高等教育改革在我国还属起步阶段,各高校亟须在教育部的指导意见下根据自身条件和定位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学校的中心任务是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人才是学校面临的基本职责。因此,学校应该在高质量地实施校企联合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中起到主导的作用,不断提升行业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责任,本着双方合作共赢的原则,采用形式多样的合作方式,从培养标准的确立、培养方案的设置、培养计划的执行、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以及持续改进等全过程,开展全面、系统的校企合作。
一、我校校企合作的实践
1.培养目标的制定。对于“卓越计划”参与高校,专业培养目标即是学校专业培养标准,是“卓越计划”参与高校在通用标准的指导下,以行业标准为基础制定的参与“卓越计划”的工程专业工程师培养的具体的、可落实、可检查、可评估的标准,称为学校标准。学校标准是指导整个培养体系设计和执行以及评价培养质量的纲领性文件。学校标准应满足教育部本科专业建设要求,把握课程体系和教学目标。学校根据其办学定位、服务面向、行业标准、专业特色等,深入调研行业企业对人才聘任的需求和要求,紧密跟踪国际和国内高校同类专业的先进成果,对当前和未来能够胜任卓越工程师的毕业生应该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提出具体的要求。“卓越计划”本科通用标准对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具有高度的包容性。“卓越计划”与我国按照《华盛顿协议》要求进行的工程教育认证均是以提高工程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目标。
2.共建课程和项目。学生工程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应贯穿于培养过程的每一个阶段,不仅在实验、实践、实习过程中,在理论学习中同样能够培养工程师的能力和素质。在进入专业基础课阶段,在理论和实践教学中增加通识课程和专题课程,并通过工程案例实施教学,引导学生带着社会背景和商业视角以系统的观点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复杂的实际工程、生产、技术问题,使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培养和锻炼工程师应具备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在学科课群和专业课群学习后,分别设置一个学生分组实现的开放式的设计型和综合型项目教学,可以打破知识的边界,使学生把知识碎片通过其内在联系和应用逻辑整合成合理的内化的知识体系,并且可以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项目和时间管理能力,以及创新意识。理论课程的改革采用从一个宏观的工程实际出发逐层揭示出其中蕴含的理论及其应用,取代传统的以知识产生的顺序来讲授。以材料科学课程为例,传统的授课方法是从材料的内部结构和加工处理过程入手,讨论分子结构和纳米结构等,形成一种由内向外的授课方法。更适合于工程教育教学授课方式是由外向内,这种方法从材料的性能入手,讨论材料属性、特点及其成因。这两种授课方法所使用的教材可以相同,但是教学效果往往不同。由外向内的授课方式使学生开阔了工程视野并建立了工程思维。项目课程改革采用企业兼职教师和学校专业教师优势互补共同开发并实施。企业教师带来工程实际中客户的需求、前沿的技术、行业和企业的规章、商业计划和市场分析等,基于这样的背景企业教师和学校教师联合指导学生对一个产品或系统进行开放式的设计和实现。设计阶段包括产品或系统的功能性能描述、硬件的结构和外形设计、软件实现的功能和算法设计,主要集中在模拟仿真和论证。实现阶段把仿真结果通过采购、加工、制造、调试、测试、验证、分析等步骤真正制造一个产品或系统。最终企业教师和学校教师共同根据产品或系统满足客户需求指标的程度和过程中学生表现出的培养目标中要求的能力和素质评出考核成绩。项目式教学以小组成员相互协作完成相应的任务取代了传统理论教学课上教师讲授学生记笔记,课下学生做题教师答疑的教学方式;开放性的设计和实现取代了有固定答案的数值计算和推导;以学生在整个项目中的表现检验其能力和素质的提高取代了以闭卷书面考试考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基于实际工程项目的学习是学生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的有效途径。
3.在企业实施企业学习。按照行业规章和企业制度去模拟工程师的工作,是培养工程师后备人才职业能力和素质的必要手段。企业学习是在企业真实的生产环境中,了解行业企业发展历史、现状和趋势,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学习企业中工程技术工作的要求、规范、流程,完成一定的工程技术工作训练。企业学习可以分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认知实习,第二阶段为生产实习,第三阶段为岗位实习,第四阶段为毕业实习。分别是在第一学年末、第二学年末、第三学年末和第四学年末进行。不同阶段的实习可以让学生从了解、理解、应用到体验工程师所从事的工作,通过训练可以使学生在毕业后更快地进入工程师工作状态。“卓越计划”试点专业可在与企业共建的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完成前三个阶段的实习,分别依托于企业的人力资源部等行政部门、企业员工培训中心和企业工程生产部门完成。第一阶段完成企业生存与发展、行业特点与趋势、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生产标准和规章制度的学习;第二阶段完成工程师软硬件的操作基本技能、生产流程与管理的训练、职业基本素质的拓展;第三阶段完成工程师常规工作的影子训练,协助工程师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在一系列的企业学习中使学生尽快找出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并在实习中通过自主学习和校内有针对性地深入理论学习构建起满足自身职业发展规划的知识结构和能力体系。
4.校企联合指导毕业设计。校企联合指导毕业设计是本科工程教育最后一个培养环节,是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的重要阶段。在整个培养计划中,这个阶段学生的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查阅资料和处理综合问题的能力将会得到极大的提高。本阶段采用校企联合指导的方式的优势很多:第一,一个来自企业真实生产需要的工程性问题会将学生引领到行业在本专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中,扩展学生视野;第二,问题和需求的各项指标真实,实验和验证的数据有效,所用的仪器和设备可靠,遵循的原则和标准明晰,为毕业设计的开展提供了足够的支撑材料;第三,企业专业的管理和技术人员从解决产品、过程和系统中存在的问题的角度指导学生,更加直接并具有针对性,学校指导教师在专业知识的严谨性以及论文写作的规范性方面提供直接指导,从而保证毕业设计能够既满足工程实效性又满足专业科学性;第四,学生将工程生产过程中的问题、难点作为研究对象,去思考,去讨论,去探究,形成创新意识,真实体验到创新的乐趣,提升对科技创新的兴趣和信心,为日后更加成熟的创新创业奠定基础。我校在“卓越计划”学习的学生采用到企业一线进行毕业设计的形式,学生直接参与企业科技创新或工程项目的开发,由企业教师根据在研项目的情况按照专业培养目標给学生一定的工作任务,学生在企业与企业项目开发团体共同完成项目工作,企业教师全程指导,学校教师远程指导,最终由企业教师与学校教师共同评价毕业设计成绩。
二、校企联合人才培养的保障
1.组织机构的建立。校企联合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需要制度的保障、资源的投入和人力的配置等,因此应该成立常设的组织机构,建立其运行机制、办事流程和制度文件体系,研究改革方案并指导改革实施,设立专项资金保障其运行。学校成立领导小组,由校级相关主管领导,各相关职能部门和教学单位领导组成,负责改革总体发展方向和资源分配等重大问题的决策;领导小组下设管理办公室,负责相关政策以及方案的制定,组织校内各相关部门开展具体工作、与企业协调开展校企联合人才培养的各项任务;成立工作组,由与教学改革相关的教学单位组成,执行专业培养标准建设,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资源、课程等改革。企业成立管理办公室,负责与学校协调校企联合人才培养的具体问题,组织企业相关部门落实校企联合人才培养的各项工作;成立企业教学中心,常设在实习企业的生产部门和科研部门,负责与学校工作组共同制定企业学习方案和教学计划,实施企业学习授课、指导和考核。成立专家指导委员会,由行业企业专家、行业协会代表、校内外资深教授组成,负责审定专业培养标准、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研究工程人才培养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对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行指导。
2.兼职教师的选拔和聘任制度的建立。欧美国家工程教育的繁荣发展与大量兼职教师能够提供高水平、个性化教学服务分不开的。美国高校通常根据岗位空缺或岗位要求在网站、杂志等媒体上向社会公开招聘,通过竞争、考核、筛选来确定最合适的教师人选,并且注重招聘环节的公开化和民主性,特别是在招聘过程中重视同行专家的意见和评价。考核的内容一般是三个方面: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其中两个方面要非常优秀,一个方面比较好才能聘用。我国卓越计划工程教育培养计划的改革面临专职教师工程能力和经验的不足,工程化教学资源缺乏的现状,急需从社会和行业引进大量的兼职教师与专职教师一起为“卓越计划”高质量的实施提供保障。学校必须统筹考虑师资队伍现阶段建设任务与长期发展需要,规划合理的兼职教师结构和岗位需求,本着公开、择优的原则,建立兼职教师的聘任制度,聘任程序,划分兼职教师的类型,明确各类兼职教师具体的聘任标准、岗位职责、工作任务和目标。企业兼职教师队伍的结构需按照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需要确定,实施分类管理有利于合理配置资源和充分发挥效能。按照功能划分类型是其中一种划分方式,不同类型可以制定不同的聘任和考核标准、工作方式和管理办法。可划分的类型有:学生导师,专业建设指导教师,专业课授课教师,实验项目指导教师,工程实践指导教师,毕业设计指导教师。
3.兼职教师培训和考核制度的建立。在我国,具备工程能力和教学能力,完全符合兼职教师标准的社会行业人员较少,聘任后需要进行教师职业标准和岗位资质培训,使兼职教师掌握教学基本规律,运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遵守学校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根据兼职教师的类型不同,在公共培训模块的基础上,补充具有针对性的培训模块,考核合格方可获得学校兼职教师教学资格,保障其高质量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对于新聘任的企业兼职教师,在真正执行教学任务前,应该取得学校兼职教师教学资格。聘期内兼职教师的工作按照岗位职责和工作目标接受学校的考核。考核指标分为量化和非量化两类。量化指标在岗位聘任书中明确规定,非量化指标主要指工作质量,由包括教学指导专家组、同专业其他教师、学生等对其工作情况的评价。量化考核为未完成的予以解聘,非量化考核结果在兼职教师报酬上有所体现。
三、结论
我校卓越计划校企联合培养方案实施以来,毕业生的培养质量得到企业的认可和好评。企业在联合培养过程中充分了解学生,为企业发现并优先选择合适人才,同时加快企业员工培养的进程,使新员工更快地成长,尽早释放新员工的能力,另外扩大企业在学校和社会的影响力,建立企业的良好声誉,有利于企业品牌建设。学校在联合培养过程中,建立起培养标准、培养方案、一套课程、项目、实习、毕业设计体系、师资队伍、企业学习管理办法、运行机制和文件体系。“卓越计划”建设成果在教育部高教司主办的全国卓越计划试点学校经验交流会上汇报,并作为典型案例在教育部卓越计划高校推广。
参考文献:
[1]冯兴杰,韩雁,梁志星,丁昕.卓越工程人才关键特征研究——基于国际比较视角[J].中国高校科技,2014,(5):48-51.
[2]林健.形成具备竞争优势的卓越工程师培养特色[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6):7-30.
[3]林健.校企全程合作培养卓越工程师[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3):7-23.
[4]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质量要求与工程教育认证[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6):49-61.
[5]曹菱红,熊伟,张正君,陈红.中美高校兼职教师聘用机制的比较与探析[J].高等理科教育,2007,(6):6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