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庆松+田卡+王竞+刘传社
摘要:为利用创新大赛提升工科学生培养质量,采取了包括培养方案中设立学分、建立大学生创新项目体系、实行新的考核评定制度等系列化支持政策,建立了重点支持赛事库,尤其是通过主持省部级大赛增加师生覆盖率。这些措施深度改变了培养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避免了唯考试成绩评价的不足。
关键词:创新大赛;培养方案;赛事主办;参与率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32-0110-02
创新创业教育是近年来各高校重点推进的工作[1-2],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上海市正在开展上海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示范校建设,以推动高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上海海洋大学工程学院积极对相关精神进行贯彻,结合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业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物流工程四个专业特点,以创新大赛为抓手,从培养方案学分认定、教师考核等角度进行系统改革探索,采取举措和取得效果如下。
一、制定系列化支持配套政策
1.建立了国家级、市级、校级、院级大学生创新项目组成的四级支撑体系,让有兴趣做创新的同学都能够纳入,通过经费统筹,对每一个项目做到最大程度支持。建立大学生创新工程中心,提供机械加工、电子元器件、程序调试和实验场所。
2.根据级别和学校学科特点,列入重点支持的赛事库有13项,以确保参赛项目质量。建立了校级具有特色的赛事,并和国家级赛事对接。
3.积极主办省部级赛事,融入上海乃至全国工科类相关专业主流队伍。
4.教师考核制度设计中,将指导大学生创新项目和竞赛认定为科研分值,根据所指导大学生创新项目予以激励,根据工科实际,以A、B、C类划分各比赛获奖的分值。
5.扎实推进本科生“导师制”,每一位教师从大一开始带教5—6名同学,直到大四毕业。由于其纵向连贯性,鼓励同学大一就开始参与创新项目,直到毕业设计[3]。
6.在培养方案中明确创新创业学分,允许学生将所获奖项进行学分认定。在研究生保送、奖学金评定中给予创新创业25%的比重,激励学生积极参与。
二、建立了重点支持赛事库
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个综合性过程,首先考验的是教师的指导能力和学校的条件保障能力,参加赛事要精选,宁缺毋滥,避免低水平比赛起到反向激励作用[4]。根据工程学院四个专业特点,从专业性、综合性等角度进行遴选,重点遴选13个赛事进行支持,具体如表1所示。
三、通过主持省部级大赛增大师生参与覆盖面
参加其他单位组织的赛事往往数量有限,难以调动更多教师的积极性。以组织大赛的方式近距离提供高水平赛事现场,能系統性提升学院教师创新指导能力。积极主办省部级以上的知名大赛,配套组织校级比赛,将能有效解决师生参与覆盖率不足这一问题。三年以来上海海洋大学工程学院承办了上海市工程优化设计大赛、上海市大学生机械工程创新设计大赛等多项赛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以2016年“上海市大学生机械工程创新设计大赛”为例,本次大赛共计14所高校、138组队伍参加,累计参赛师生达700余人,整个赛事参与人员1000余人。本校共有15支队伍参赛,获得一等奖作品2项,二等奖作品2项,优秀组织奖1项,有1项作品参加国赛并获奖。本次大赛作品经过遴选,由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正式案例集,并邀请了上海教育电视台、浦东电视台、浦东时报等媒体进行报道。为配套市级比赛,组织了校级选拔赛事,共30组140余同学参加,涉及指导教师近30名,有了很大的覆盖面,师生反映收获良多。目前工程学院创新项目指导教师人次与人数比已超过100%,学生参与创新人次与单届学生人数比例已超过80%,距双100%目标更加接近。为更好推动这一工作,2017年上海市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与“创造杯”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两项市级大赛将在上海海洋大学举行。
四、结语
相对于传统的课程体系培养方式,创新大赛是一种新的教育形式,将其引入培养方案有助于打破原有僵化的模式。
1.大赛项目首先具有综合性,往往包括创意、机械、电气、文档等多个方面的锻炼,符合实习实践教育追求的目标。
2.创新项目是团队教育,对于学生的奉献精神锻炼是实实在在的;创新项目也是挫折教育,绝大部分项目都需要经过曲折的过程。
3.创新教育是改革的新窗口,迫使教师必须改变站在讲台拿几年不变的教案进行教学的模式,需要积极提升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这对工科教学十分重要。
相关制度实行三年以来,效果良好,学院教师和学生积极性被广泛调动,在大学生创新项目申报、参加竞赛等方面开始积极争取。通过以创新大赛为核心的综合性教育改革,教师和学生的面貌为之一新,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兴趣第一,避免了唯考试成绩第一论。
参考文献:
[1]杨岸.双创时代提升电子信息类大学生创新创业与实践能力的思考与探索[J].知识经济,2016,(22):118-119.
[2]刘立国,唐少清,秦立栓.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思考与建议[J].中国高校科技,2016,(5):88-90.
[3]黎玉升.以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为载体促进独立学院毕业论文质量提高[J].教育教学论坛,2016,(28):1-2.
[4]谈晓辉,张建智,关小舟,陈卓,曹小林,刘志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与探索[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5,(5):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