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外加剂》课程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改革体会

2017-08-29 10:41孙振平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32期
关键词:教学方法改革

孙振平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水平的大幅提升,大学专业课程授课和考核方式的改革势在必行。本文重点阐述了作者对亲自讲授的大学本科专业选修课《混凝土外加剂》授课方式所做的改革,包括以下六个方面:(1)设定课堂实验;(2)聘请校外行业专家进课堂;(3)每周布置一次作业;(4)每位学生作一个专题报告;(5)安排野外基地实验和小组讨论;(6)建立微信公众平台。在考核方式方面,作者则采取平时(课堂回答问题质量、作业质量、专题报告质量和专题讨论表现等四个方面)、期中考试与期末考试各占40%、30%和30%的课程成绩评定方法。

关键词:混凝土外加剂;大学专业课程;教学方法改革;考核方法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32-0067-02

随着科技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科技资料电子化、信息化以及多媒体的全面普及,大学本科专业课程的教学正悄然发生着变化。归纳起来,最突出的是教学模式由单一模式向多元化模式转变,教学中心以过去的以教师为中心向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转变。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学生学习手段的现代化等,对教师和学生均产生了深远影响。十年前的很长历史期内,在校大学生的知识单纯来源于课本和教师课堂的讲解,而当今学生获得课程知识的手段越来越多,指定课本、参考书、网络、专业杂志、教师和行业内专家的授课等,为学生知识的获得创造了全方位的条件。为此,大学本科专业课的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已到非改不可的地步了。本文作者承担了三门大学本科生专业课,五年来就自己单独讲授的专业选修课《混凝土外加剂》,提出并实施了一系列改革计划。与其他两门课相比,《混凝土外加剂》课程由于进行了较深入的教学改革,受到学生更好的评价。本文就此做一总结,希望对高等学校专业教师的教学改革有所裨益。

一、课程内容和特点

《混凝土外加剂》是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土木工程材料方向本科生的一门重要的专业选修课程,课程被安排在四年级上学期,课时数为34节,学分为2分。在同济大学,土木工程材料方向本科生专业课程主要包括两大部分,一是土木工程结构材料(胶凝材料、混凝土、钢材、钢筋混凝土、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等)原理及生产应用,二是土木工程功能材料(保温隔热材料、防水材料、防火材料、防腐蚀材料、装饰材料等)原理及生产应用。众所周知,混凝土外加剂是水泥混凝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水泥混凝土实现高流动性、高强、高耐久性和向绿色化超高性能方向發展的重要技术保障。同济大学向本科生开设《混凝土外加剂》课程已有30余年历史,在该门课程授课和考核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近年来,随着混凝土外加剂基本原理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混凝土配制方面的需要,外加剂品种有所增加,性能不断提高。另一方面,混凝土原材料的重大变化,也给混凝土外加剂的应用带来不少难题,社会对混凝土外加剂专业人才需求量大增。本科生选修《混凝土外加剂》课程的热情高涨。因此,抓住教育改革契机,在《混凝土外加剂》课程的授课方式与考核方式方面做一些必要的优化,以提高教学质量,是十分必要的。

二、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针对《混凝土外加剂》课程的传统教学方法(几乎全部为课堂讲授),做了如下改革。

1.安排课堂实验。过去,《混凝土外加剂》课程的实验全部纳入《材料专业实验》课程中,由于《材料专业实验》课程中涉及的混凝土外加剂实验量少,也不能与《混凝土外加剂》课程授课内容同步,严重影响了学生贯通应知与应会知识。为及时帮助学生深刻领会课堂教学内容,巩固理论知识,激发学习热情,鼓励创新思维,教师在课堂专门为同学们安排了小型的演示实验,效果良好。

2.聘请校外行业专家进课堂。聘请校外专家进课堂讲授混凝土外加剂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的重大作用和面临的技术难题,为学生课堂学习和专题报告的选题打开一扇天窗,并拉近了高校与社会的距离,同时还有助于学生的就业。

3.每周布置一次作业。以往,大学生总以为只要顺利通过期末考试就可高枕无忧,所以他们通常是到期末考试前才集中看书复习。这种学习方法不利于知识的牢固掌握,更不利于学生平时投入创新活动。本次改革注重平时的知识巩固与文献查阅,每周布置一次作业,要求一周内必须交作业。最初大部分学生感觉苦不堪言,但只经过半个学期的磨炼,大家就已基本适应,自觉保质保量地完成习题。

4.学期中安排每位学生至少做一次专题报告。在课程第一周,教师便给全班布置任务,接下去每周的课堂上请2—3位同学做课堂专题报告(每位同学10分钟),报告可以针对教师上课中的难点问题,也可以针对同学们在阅读、实习、参观或专题讨论过程中碰到的难题。对这一安排,同学们都能够积极认真准备,满怀激情地演讲。

5.安排野外基地实验和小组讨论。以往的课程教学都是满堂灌,学生没有机会去工地参观体验。本轮课程改革安排同学利用课余时间参观混凝土外加剂典型应用工程,并组织小组讨论。形式多样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令同学们苦学、乐学、会学,勤思、善思、恒思、巧思,取得了较佳的教学效果。

6.创立微信公众平台。为及时向选课同学传递合适的文献资料,教师带领课题组研究生创立了“同济混凝土外加剂”微信公众平台,针对热点技术问题撰写并定期发布文章,供本科生学习。学生即使今后毕业走上工作岗位或攻读研究生继续深造,仍然能够通过此平台与教师讨论外加剂技术,实现终生学习。

三、课程考核方式改革

为促使同学重视平时的课程学习,积极参加平时安排的各项活动并出色完成任务,在《混凝土外加剂》课程考核方面,总评成绩组成由过去的平时(主要参考勤率和课堂回答问题情况)与期末考试各占10%和90%组成,转变为平时(综合考查上课回答问题、作业质量、专题汇报质量和专题讨论表现等四个方面)、期中考试与期末考试各占40%、30%和30%。考核方式改革后,虽然教师不再强调出勤率,但学生不仅出勤率更高了,而且听课、听报告更认真,回答问题更积极,还主动选题并查阅大量文献,准备PPT,认真演讲并积极参与讨论。

《混凝土外加剂》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索和形成一种新形式下本科专业课程的授课方式、考核方式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模式。从上述内容看,教师在课程授课方式的改革和考核方式的改革方面取得的成效是显著的。而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也有很好的效果验证。2016年底,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发起并组织了第一届土木工程材料作品设计大赛,一等奖和二等奖获奖同学全部来自于选修《混凝土外加剂》课程的班级。他们说,平时的文献查阅、讨论和思考启发了创新意识,课堂实验提高了动手能力,课堂专题汇报则提高了归纳、阐述能力并赋予同学们良好的表达能力。

猜你喜欢
教学方法改革
军用建筑机械维修人才培养实践与探索
“流体输配管网”的课程建设与教学方法改革探讨
基于职业导向的高职英语教学改革
教学从传授范式向学习范式转变的探索与实践
独立学院税务会计课程教学革新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