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英
摘 要:在实际教育工作中,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激发他们内心深处的美好道德情感,以美德教育为载体,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在内心深处形成是非观,向往真、善、美,知道怎么做和该做什么,学会正确行事,让学生的行为得到正确引导,品德素养得到提升,实地實在在把“行为习惯”内化为一种品德素养。
关键词:引导 活动 实践 协同 激励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8-0245-01
1 引言
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有优越的物质条件,有家长的呵护,以至于造成有的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责任感和爱心,对于他人的过错斤斤计较,心胸狭窄等。如果把这样的品质带到学校、班集体里来,严重影响班集体的正常管理和教学,有碍于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不利学生良好人格的形成。
在实际教育工作中,笔者以美德教育为载体,引导学生品德行为,在学生内心深处形成是非观,向往真、善、美,学会正确行事,学生品德素养得到提升。
2 明确美德,引导培养
在班级实践工作中,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自控”美德“宽容”美德“善良”美德为培养重点,引导学生将这些美德融入到自己的日常生活正确地做事。
2.1 “自控”美德
自控是帮助学生约束冲动,三思而行调节行为,去做正确的事情。
2.1.1 自我控制,做榜样
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事让老师烦恼、生气。这时,老师更应该学会自我控制,不乱发脾气,不大声叫嚷,不气急败坏。经常的做法是:让自己先冷静下来,然后慢慢地深吸几口气,让自己平静了,才开始处理事情。
身教重于言教,给学生直观上学习自控的方法和榜样。
2.1.2 抓小事,严要求
为了磨砺出学生的自控能力,我首先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和训练。从点滴的、不起眼的小事抓起,严格要求,一抓到底。
针对学生实际,注重三个“三个一”的培养。例如:学生每节课提前三分钟到学习地点,准备好书、资料、笔记。要求学生看书、写字姿势做到“一拳”、“一尺”、“一寸”。周一的升国旗仪式,要求学生统一校服,严肃认真,加强学生爱国、爱校、爱班意识。在文明习惯中,要求学生做到“一开口”、“一举手”、“一抬足”受人青睐。在培养学生团结友爱、相互协作的过程中,做到“一分钟站好队”、“一分钟交齐作业”、“一分钟入室就座”。这些小事,塑造着学生的品德和人格,能形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2.2 “善良”美德
善良能帮助学生关心别人的感情,更多地考虑别人的需要,关心别人,主动帮助有困难的人,支持受到伤害或遇到麻烦的人们。
2.2.1 懂得善良的意义和价值
什么是善良?经常讲述关于善良的故事,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学生凝神专注,双眸发亮,整个人沉浸在善良美德所营造的氛围情境中,感动之,感悟之并效仿之。
2.2.2 鼓励善言善行,赏识之
当学生在生活中做到了说善言做善事时,我一道赞许的目光、一个爱的抚摸、一句轻轻的表扬,都会让学生认识到:我这样说和做是正确的。孩子们给别人善良机会越多,就越有可能将善良的美德融入到自己的品格中去。
2.3 “宽容”美德
善待他人的短处,可以使我们与他人和睦相处;宽容对待他人的长处,可以使我们不断进步。
2.3.1 善待和宽容学生,营造班级和谐氛围
对学生要宽容。一是学生不是敌人;二是学生都是涉世未深的少年儿童,成人都难免犯错误,何况他们;三是宽容比训斥更能感化学生,有利于学生接受教育。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宽容是一种博大,是心底里对学生过错的谅解,也是体现师生关系的最佳途径与方法。在处理学生之间的问题时,在宽容原则的指导下,首先耐心倾听(这也是对学生的尊重),然后引导他们找出自己的不足。对学生过失的宽容 ,决不是姑息、放纵,而是在严格要求的前提下,对犯错误的学生理解、尊重,给予反思的充分时间,给以改过自新的机会,使他们最终改正错误。 2.3.2 鼓励学生多交往,在交往中学会宽容,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人们难免遇到令人不愉快和烦闷的事情,这时总会找朋友、同学、亲友、老师倾述。一个人生活中能否有知心朋友倾述衷肠,这就有赖于他是否善于交往,建立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在这一过程中,彼此之间互相理解、互相宽容、互相谅解、直至互相尊重的情感得以磨合形成 。
3 开展活动,实践体验
结合美德教育,经常召开辩论赛、演讲活动、主题班会等实践活动,给了学生一个广阔的实践空间,让学生在知中行,行中悟,悟中从,在实践体验中形成道德情感和价值取向,受到深刻的美德教育。
3.1 “存储善良、关爱他人”
成立互帮互助小队,小队以“一帮一”或“多帮一”的形式,受助的同学应是学习上有困难或家庭贫困的,在班内开展“学习功课手拉手” 、“小伙伴生活困难手拉手”;结合学校少先大队部在不同时期组织全体队员与“手拉手”学校开展“爱心手拉手”捐款、捐物活动。
3.2 结合学科教育教学活动,美德教育贯彻始终
在语文、美术“制作手抄报”的活动中,在体育“拔河活动”、“两人合作齐步走”的活动中,在班级“乒乓球、羽毛球比赛”的活动中,在文艺“小品表演”、“相声表演”等的活动中,学生不自觉参与和体验着美德教育的精髓,他们团结互助,宽容友善,自控自律,谦让有礼,既能让活动有序地进行,又享受着活动带来的快乐;既学会了处事交往,又将美德内化于心。
4 协同家长,延伸巩固
为了延伸和巩固教育成果,使“美德教育”成为学生遵守的行为规范应将家长纳入教育者行列,如及时向家长宣传如何做合格的父母,正确地看待孩子的品质和习惯;家长会上邀请了一些品学兼优学生的家长在如何培养孩子良好道德品质、习惯上,讲述自己的做法,启发和调动其他家长;通过家长会、家长访问等形式,让家长参与对孩子美德、好习惯的培养,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形成合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美)米歇尔.博芭.如何培养孩子的德商(MQ)[M].中国发展出版社出版,2006.